《動脈粥樣硬化易損斑塊MR分子影像的基礎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郜發寶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動脈粥樣硬化易損斑塊MR分子影像的基礎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郜發寶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動脈粥樣硬化(AS)易損斑塊是致心腦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原因。其原因是易損AS斑塊的破裂脫落。臨床迫切需要用一種非侵襲性的成像方法能夠獲得從細胞和分子水平定量檢測和評估AS斑塊的構成成分和穩定性的信息。分子MRI是目前能夠在活體檢測AS斑塊的生物學進展及破裂機率最主要的成像方法之一。本研究採用MPO酶-MRI探針和動物專用7T MRI/MRS技術,檢測AS斑塊的組成成分、信號強度和代謝的動態變化。AS斑塊局部炎性反應可以通過MPO酶-MRI探針測定和評價,在活體MRI靶向MPO可以無創傷性的顯示在活體AS斑塊中炎症的範圍。免疫組化分析測定斑塊巨噬細胞與MRI的複合定位,探討斑塊的構成成分和巨噬細胞含量與斑塊穩定性之間的相關性。探索MR分子影像在活體AS斑塊的診斷和治療中的潛在作用,為AS斑塊MRI分子影像學的基礎研究向臨床研究轉化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該項目重點動脈血管硬化斑塊的MR分子影像研究。經過三年的工作以及進展,完成課題順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研究發現及發表研究論文如下。 1、血管病變能夠改變其通透性,特別是在血腦屏障(BBB),其血管的通透性更是有一定的複雜性及不清楚性。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具有一定的潛力打開BBB的作用。研究論文發表在PLoS One,Published: February 14, 2014•DOI: 10.1371/journal.pone.0086407。課題負責人為通訊作者。見附屬檔案論文。 2、腦腫瘤血管性轉移途徑備受關注。經過動態MRI鑑別C6腦膠質瘤的生長行為發現,血管的早期轉移是經過發芽模式使新生血管形成。論著發表在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2013, 7:1397-1402. 課題負責人為通訊作者。見附屬檔案論文。 3、後續研究成績顯著。A. 已完成7隻非人靈長類原發性代謝綜合徵恆河猴的動脈硬化血管斑塊模型的製作(需要3-6年時間),成功獲取彩色都卜勒超聲和高場3.0T MRI和7.0T MRI的影像學證據,並已獲一例血管斑塊的組織病理學數據。B. 首次完成分子探針在非人靈長類恆河猴活體內的研究,包括藥代、毒理、分布和影像學研究,在2014-2015年將繼續完成uPAR 分子靶向探針在恆河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研究。 4、我們第一次報告了大骨節病大鼠模型的早期MR表現。研究論文發表。課題負責人為通訊作者。Joint Bone Spin, 2013, Sep20:S1297-31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