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人性根由

動物: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人性根由

古人說“人禽幾希”。可“人是會說話的動物”,人一直在言說著自己與動物的差別。對“人之異於禽獸者”的好奇與追問,不惟是古今中西所共有的一條思想線索,在我們生活的時代,它更成為了關係著當代人性的一大疑題。“上帝死了”、“人死了”……固已不是新聞,“從前你們是猿猴,就是現在,你們比任何猿猴還更加是猿猴。”是否作為現代人的我們,則只能像動物一樣生活著?在“文明之猿”的時代,人在思想上、實踐上、政治上、文藝上,又有怎樣的前路可走? 帶著這樣一種頗具當代性的問題意識,本書以“動物(性)”為關鍵字,繹述、分析了西方傳統對於“人與動物之區別”的不斷界定與再三思索,展開了一幅長長的畫卷,其中,可以讀到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林奈、達爾文、尼采、本雅明、福柯、德希達、阿甘本等名字。本書的研究因而穿梭於形上學、博物學、生物科學、宗教學、政治學、文學藝術及當代思想等諸多領域,自然構成了跨學科性。然而,凡此種種,卻未曾離開過“人文學”的領地,因為其所關切的,乃是人之根由。

基本介紹

  • 書名:動物: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人性根由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200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 作者:趙倞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22620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人文學科關鍵字研究》系列叢書以跨學科的原典梳理為分析線索和立論依據,從《意義》、《禮物》、《身體》、《行動》、《書寫》、《法則》、《道說》、《焦慮》)、《傾聽》、《動物(性)》等諸人文學科交叉概念入手,深入探究當代西方神學與人文學的內在關聯、相互借鑑及深層對話,同時又從中國自身的學術處境和問題意識出發,試圖把握當代西方思想的關鍵概念、核心命題和基本邏輯,其問題意識、研究方法、學術文獻等等涉及到當代中西方人文學科各個領域,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相信此項研究對我國人文領域學術研究具有重大推進作用。

作者簡介

趙倞: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文學博士研究生,義大利羅馬大學文學博士研究生,專業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曾發表相關專業研究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總序當代西方思想對傳統論題的重構楊慧林
引言入口處
第一章希臘與動物(性)
一世間動物
二宗教動物
三悲劇動物
四薩提爾:最初的人,最末的人
五語言與理性
六柏拉圖怎么說
七亞里士多德與現代
第二章形上學與動物(性)
一形上學上路時的動物
二人的尊貴與動物自動機
三人類學機器與生命
四形上學與生命概念
五生物學的全新挑戰
第三章海德格爾與動物(性)
一基礎(Grund)
二心情(Stimmung)
三無聊(Langeweile)
四貧窮
五機體(Organismus)
六開敞
第四章政治與動物(性)
一政治:生命的"好"?
二歷史的終始與動物性
三"生命政治"學說
四"生命政治"的危局
結語
動物—生命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