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比較解剖學法

動物比較解剖學法是通過動物的比較解剖研究而探討動物器官關聯和功能及脊椎動物進化的一種方法。主要是以現代脊椎動物為材料,以解剖學為基礎,來比較研究它們的組織、器官、系統以及機體的形態構造和生理機能的變異和變化;有時更須憑藉胚胎學、古脊椎動物的化石,探索器官間的相互關聯和主次隸屬的規律,從而求得器官的同源或同功的知識,以闡明脊椎動物各類別間的系統進化關係。它是18世紀90年代由法國動物學家、古生物學家居維葉所創立,其目的是在研究動物器官系統的構造和位置的基礎上,著重比較不同類群動物的同源結構,判斷這些器官的起源以及進化的過程,進而闡明何種因素促使動物具有那些結構,為生物進化學說提供有力的證據。

由於比較解剖學的研究方法,是從不同類群動物的每個器官系統的大體解剖到顯微構造、從動物的成體形態追溯到個體發育的胚胎學來源、從現在動物的結構追溯到系統發育的古生物學的來源,這樣,就比一般的研究方法,對動物體能獲得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因而能提高動物學的水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研究工具的進步,如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改進和提高放大率,特別是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成就,動物比較解剖學研究所用的方法不斷增多。除廣泛套用免疫反應和對各類動物的染色體形態、數目進行比較研究外,還開始從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的角度來鑑別動物之間的異同。比如通過電泳技術比較不同動物血紅蛋白的組成;通過對同功酶的研究或分析細胞色素C等的胺基酸順序以鑑別各種動物之間的親緣關係;測定DNA分子中所含的CG鹼基對的比例,以確定不同動物中的DNA的相似程度。這些方法比過去只依靠形態和解剖的方法具有更大的優越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