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1962年6月,設立勒鄉。
1970年,改稱勒公社。
1984年11月,成立勒門巴民族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勒門巴民族鄉轄2個行政村:勒、新。有2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勒門巴民族鄉轄2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勒門巴民族鄉地處錯那市西南部,西與不丹接壤,北接
貢日門巴民族鄉,行政區域面積673.5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勒門巴民族鄉地處喜馬拉雅山脈腹地,海拔2300米,地勢陡峭險峻。
氣候
勒門巴民族鄉屬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向半濕潤的暖溫帶季風氣候過渡區,氣候宜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自然資源
勒門巴民族鄉境內林業資源豐富,自然植物以喬木為主,是錯那市主要林業生產區。草本和蕨類植物資源豐富,主要有野生天麻、三七、林芝、蟲草等,林下灌木有箭竹、薔薇、毛果檢、
算盤子、
硃砂根等,灌木則以杜鵑、
毛葉吊鐘花最多。野生動物有熊貓、野豬、野山羊、猴子等。野生植物有紅豆杉、香樟樹、蘭草等。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勒門巴民族鄉轄區總人口137人。總人口中,門巴族96人,藏族41人。
2017年末,勒門巴民族鄉常住人口為164人。
截至2018年末,勒門巴民族鄉戶籍人口為142人。
截至2019年末,勒門巴民族鄉戶籍人口為14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勒門巴民族鄉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352元。
2019年,勒門巴民族鄉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農業
勒門巴民族鄉為半農半牧鄉。2011年,勒門巴民族鄉農作物種植25畝,主要農作物有冬青稞、冬小麥、養麥、雞爪谷、青椒和玉米等。草場落實承包面積達9.2萬畝。主要飼養大畜為主,畜產品主要有奶渣、肉類。牲畜存欄392頭。
2011年,勒門巴民族鄉茶葉收入16萬元。茶田種植面積296畝。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勒門巴民族鄉有在校生3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勒門巴民族鄉有衛生院1所,衛生室2個,專業生衛人員5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勒門巴民族鄉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99%。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勒門巴民族鄉已實現通信信號、網路信號全覆蓋。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勒門巴民族鄉有勒鄉水電站1座。
交通運輸
2012年末,由錯那市到勒門巴民族鄉的柏油馬路已正式通車。
地方特產
西藏的土豆包子獨特的原因在於土豆,因為當地獨有的藏土豆生長期很長,光照充足,土豆澱粉含量很高。
在盤子裡放上適量的酥油、碎奶渣(稍加水捏緊)及碎紅糖攪拌揉合製成稱為“褪”的酥酪糕,此糕食之別有風味是食用糌粑的最好伴料。
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勒門巴民族鄉榮獲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