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概況
勐班鄉位於
雲南省普洱市景谷縣城西南部,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07公里,東和南與碧安鄉山水相依,西與半坡鄉相連、與瀾滄縣謙六鄉隔江相望,北與永平鎮相接壤。地處北緯23°03′—23°10′,東經100°19′—100°17′,西南部為山區,中部為中山盆地,全鄉總面積476.78平方公里。該鄉轄8個村委會160個村民小組,所有村委會均實現通電、通
電話、通
電視、通自來水、通公路,其中,勐班壩子轄勐班、太平、安樂3個村民委員會,71個村民小組,12000人。全鄉共有5245戶,22960人,其中,男性12401人,女性8549人,非農業戶口921人,農業戶口22039人。
行政區劃
該鄉轄勐班村、太平村、安樂村、八落村、岩腳村、遷崗村、芒海村、金力村8個村委會160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西南部為山區,中部為中山盆地,最高海拔1765米,最低海拔760米,勐班壩區平均海拔1150米。全鄉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
降雨量1343毫米,日照2065小時,無霜期350天,屬典型的
亞熱帶氣候。境內熱區資源豐富,產業特色鮮明,林產資源豐富,全鄉森林覆蓋率達68%,現已發展種植橡膠1萬畝,思茅松9萬畝,蠶桑種植2090.8畝,茶葉種植5896畝,亞麻種植1500畝,
甘蔗種植2335畝,形成以林業、茶葉、蠶桑及農副產品為主產業,其它產業相互協調發展的格局。
自然資源
勐班鄉屬
瀾滄江流域,適宜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是發展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一塊寶地。境內熱區、土地、資源豐富,立體氣候明顯,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全鄉森林覆蓋率達到68%,主要樹種有思茅松、櫟、木荷、
山桂花、雲南石梓等,適宜開發種植橡膠、蠶桑、茶葉等多種資源。據探測,勐班鄉有銅、鋅等礦藏。
經濟發展
發展概況
2003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5095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5467萬元;鄉級財政實現收入126.69萬元;財政支出612萬元,財玫自給率20.7%,農民人均有糧439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235元。糧經種植比例為60:40,人口自然增長率3.5%。
有各類企業471家,從業人員681人。其中,有限責任公司2家,個體私營企業469戶,營業總收入2276萬元。有1所中學,10所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6%,鞏固率99.2%;國中學生入學率99.5%,鞏固率99.5%,全鄉有耕地面積48261畝,共中,水田14518畝,旱地33743畝,可機耕面積8387畝(占17.38%),有熱區面積54758畝,已開發利用15890畝(占29%)。有林地面積25331公頃,森林覆蓋率51%,活立木畜積量242.9萬立方米,累計完成沼氣池建設2190口,沼氣普及率45%,平均每2.2戶擁有1口沼氣池。有一個蓄水量1250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太平水庫一座,水利化程度為43%。81.2%農戶用上了自來水。境內有銅、鉛、鋅、煤、鈷等礦藏資源,目前探采的有安樂勐良勐興銅礦廠,尹家山銅礦點和八落回頭山鉛鋅礦點。2003年末,全鄉通電村民小組113個,用電戶數達3764戶,村民小組通電率達70%。全鄉電話用戶達1252戶,行動電話也已開通。
發展思想
“打牢四個基礎,發揮三個優勢,調整兩個結台,建成一個加工業群體”。即打牢農業、交通、能源、教育、科技四個基礎,發揮土地資源、熱區資源、林業資源三大優勢,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建成一個以綠色特色農副產品為主的原料加工企業群體(竹子、甘薯加工)。
主要產業
1、稻米種植。畝產值比一般品種增收100—200元,最高畝產達1600市斤,平均單產800市斤,最高可達2.4元/公斤,可作為優質稻米種植基地。
2、紙和松脂項目。有林紙基地8.1萬畝。采脂林基地1萬畝,天保工程0.92萬畝。2003年生產松脂522.5噸,產值836000元。
特色產業
在歷屆鄉黨委、政府的培植下,勐班鄉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布局趨於合理,特色鮮明,初步建成了林業 、橡膠、蠶桑、茶葉、亞麻等特色產業。林產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8%,現已發展種植橡膠1萬畝,思茅松9萬畝,蠶桑種植2090.8畝,
茶葉種植5896畝,亞麻種植1500畝,甘蔗種植2335畝,形成以林業、茶葉、蠶桑及農副產品為主產業,其它產業相互協調發展的格局。
農村經濟
鄉黨委、政府是始終以“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
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鄉各族人 民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開拓進取,積極推動農村經濟體制和增長方式的轉變,狠抓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2008年末,全鄉生產總值3849.5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產值3359.1萬元,第二、三產業實現產值291.8萬元,其他產值19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07元。林業、蠶桑、種養殖業、農副產品等產業的收入是農村經濟的主要來源,林產業收入占山區農村經濟收入的7.6%以上,農村的經濟收入方式不再單一,收入渠道開始多元化,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了穩步發展。 鄉黨委、政府立足農村實際,不斷推進農村市場的改革和發展,農村市場逐步發育,市場機制逐步完善,農村經濟已融入市場經濟之中。農生產要素和農業資源的配置,
土地徵用和
水利設施等農村市場活動已從區域性走向開放性。現在的農民,不僅僅是局部和少量買賣,而是在經濟活動中把眼光放在鄉內外市場,把大宗農副產品推向鄉外的市場,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已開始形成。隨著農業經營活動的範圍更加擴大,隨著農村鄉鎮企業的發展,農村市場經濟活動的範圍已具有廣泛性。
招商引資
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彌補我鄉建設資金不足、解決產業發展滯後的重要途徑來抓,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我鄉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立足資源優勢,充分挖掘林業、
橡膠、土地、茶葉、桉樹開發種植等資源潛力,切實做好招商引資洽談。特別將橡膠產業、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作為全鄉今後招商引資工作的重中之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路等媒介廣泛宣傳資源優勢,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讓企業老闆進得來,穩得住,放得心。積極向外推介招商項目,轉變領導及幹部職工觀念,解放思想,鼓勵幹部職工積極參與招商引資工作,不斷最佳化招商引資環境投資。按照引外龍、扶強龍、育小龍、壯新龍的招商引資工作思路,開發勐班鄉這塊熱土,帶動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財政增長。
扶貧開發
鄉黨委、政府加大扶貧開發工作的力度,進一步提高全鄉廣大幹部民眾對扶貧工作的認識,發揚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轉變特(貧)困村幹部民眾的思想觀念,千方百計的發展產業,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同時,認真抓好安居溫飽、整組推進、小額信貸貼息和結對幫扶等工作,以實施項目為重點,農村扶貧工作順利推進,省級重點扶持村建設項目2個,2個行政村實行單位掛鈎幫扶,1825戶納入了低保。扶貧工作使貧困地區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得到改善,思想觀念得到解放。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
全鄉共有11所學校,其中,初級中學1所,國小9所,
幼稚園1所,在校生1561人,國小適齡兒 童入學率100%,國中入學率達98%。校點布局趨於合理。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學校內部管理,深入開展教育政風行風教育活動,狠抓教育、
教師隊伍作風建設,教師愛崗敬業意識明顯增強,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對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實行“三免費”,“兩基”、“兩全”、“普實”工作得到鞏固和提高。全鄉有文化站一個,職工1人,村級文化室3個,青年之家6個,鄉文化站藏書2000餘冊,中學圖書室藏書9000餘冊,國小校藏書10000餘冊。全鄉訂購各類報紙560份,雜誌425份,每年舉辦各類文體活動30次。
人口衛生
2008年末,全鄉共有人口22960人,全鄉計畫生育站職工5個,8個村級計育員,10個 計畫生育協會,會員1132人;鄉衛生院醫務人員13個,村級衛生室和
衛生員各8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深入開展,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鄉參保人數達17720人,參保率達80.4%,全鄉共得到醫療合作就診補償3348人次,補償金額總計28023.9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建立,集鎮衛生服務和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得到加強,健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緩解了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地方病和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兒童免疫率達97%,婦幼保健覆蓋率達96%,有41戶婦幼衛生扶貧對象得到救助。人口與
計畫生育工作得到鞏固提高,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創建工作不斷推進。
農村科技
勐班鄉黨委、政府歷來重視農村科技的推廣,堅持科技先行,大力普及推廣農業實用技術,以科技創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組織多層次、全方位的農業科技培訓,每年進行農村科技培訓活動250餘次,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穩步提高。認真貫徹執行《雲南省農村工作守則》,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農民生產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政務公開
勐班鄉推行政務公開制度,推進依法治鄉進程,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接受民眾的監督。鄉黨委、政府嚴格推行機關各項工作制度,在繼續做好行政管理、經濟調節的同時,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推行政務公開,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管理制度,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益。村“兩委”嚴格執行村政務、財務公開制度,推行《勐班鄉村級財務管理條例》,實行村民自治,大大激發了農民民眾的主人翁精神和民主管理的積極性。
民族特色
該鄉有
漢族、
彝族、
傣族、
拉祜族、
哈尼族、
回族、
布朗族、
佤族8個民族,漢族同少數 民族世代雜居,共同創造勐班歷史,推動著全鄉經濟社會全面多元發展。三弦舞、陀螺是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這裡山林起伏,河流交錯,民風淳樸,自然景觀奇特,具有優良的旅遊開發價值。傣族新米節、潑水節、彝族火把節等節日具有濃重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韻味。
基層組織
鄉黨委下設21個黨支部,其中:有8個行政村黨支部,13個行政事業單位
黨支部,共有
黨員523人(農村黨員322人,行政事業單位黨員201人),其中:女黨員63人;60歲以上黨員121人,70歲以上黨員89人(發放70歲以上農村貧困黨員關愛資金69人),少數民族黨員212人;黨員空白村民小組36人;大學以上文化程度黨員88人,高中中專黨員117人,國中以下文化程度黨員3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