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

勃拉姆斯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

中文名稱:勃拉姆斯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

英文名稱:Brahms 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73

資源類型:APE

版本:1948 LPO

發行時間:1999年07月09日

專輯歌手:Furtwangler

地區:英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勃拉姆斯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
  • 外文名稱:Brahms 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73
  • 發行時間:1948.3.22-25
  • 譜曲:Johannes Brahms
專輯介紹,專輯曲目,

專輯介紹

在勃拉姆斯的第二號交響曲中,哀怨,陰沉和豪邁讓位於寧靜的田園氣息。
富特文格勒力求貫徹作曲家的創作意圖,表現生命的奧妙,天地間的喜悅和大自然的光明。即使是勃拉姆斯慣有的“焦慮不安”段落也被大師處理得沉穩自如,音樂猶如無窮無盡的河流,一氣呵成。
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的最佳演出毫無疑問屬於1945年的WPO在維也納的演出,演出時間和無與倫比的戰時勃一相差僅僅一周,是富特文格勒戰時全世界範圍的最後一場音樂會的曲目之一,並且非常幸運地由奧地利廣播電台全部錄音。這場演出激情,理性,情感全面綻開,完美無缺。
不過我暫時不想發布一版本。
1945 WPO版相當普及,而1948年的這一版本難於名狀之處使它顯得很特別,也比較少見。對我個人來說:她相當有趣————因為這是富特文格勒與當年DECCA唱片錄音師展開鬥爭的產物。
這是大師與當時的技術限制“鬥法”的奇特戰果。
富特文格勒討厭錄音舉世聞名,但只有這張唱片的存在客觀地反映了他與技術,商業抗衡的結果的真實面貌。LPO的演出在大師的帶領下仍然平衡暢順,高於此樂團的低下聲譽————當然,和其他樂團的現場演出仍然不在同一水平線上,不過這不是重點。這張唱片的總氛圍朦朧極了!弦樂音響淡薄得令人吃驚!富特文格勒的幾乎所有勃拉拇斯作品錄音都非常生動清晰,僅此一張完全渾濁不清,令人如墜五層霧不知所以。而且:很顯然這不是母帶轉制那么簡單的問題。
在錄音過程,富特文格勒和錄音師奧洛夫激烈地爭吵:奧洛夫竭力說服大師服從當時已經經過許多實驗,相當成熟的錄音手法;而富特文格勒則堅持把原定的六支麥克風減至一支,並主張高高地懸在樂團的中心。剩餘的五支......要用也可以,一律分開!並且至關重要的:要移到富特文格勒看不見的地方。
否則他就十分激動不安,緊握雙手來回走動......無法演出......
我估計這跟他戰時在維也納的演出前強烈要求取下NAZI黨旗的情景類似。我幾乎可以聽見他正氣乎乎地說:“把那五跟破針拿開!我們就開始演出。”
這樣方法簡直不可思議————即使是沒有立體聲錄音概念的年代,一支麥克風的覆蓋範圍能有多大?結果可想而知:大家對這張唱片的古怪音響深感困惑,尤其因為它出自當時錄音技術明顯占優勢的DECCA。
如同其他的所有人,對大師的具體作為我非常費解。我倒是曾經聽說過有這樣一個天價級別的揚聲器系統:它不受任何場地和方向的影響都可以發出完美音色(理論上來說把它放在牆裡面都可以)————如果富特文格勒的腦子裡有這種概念未必也超前得太不可思議了。不過,從藝術家和技術兩者的關係上來說,我認可大師的實驗精神。
並不象許多人想當然地覺得現在可以無所顧忌:在任何年代藝術家都嚴格地受到技術的限制。藝術家服從技術意味著將手腳層層捆綁,思緒停滯不前,但失敗幾率可以減至最低;挑戰技術限制將意味著拿自己作品存活的幾率當賭注,有可能成功是驚世駭俗級別的,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失敗是必然。藝術家願意作出什麼選擇,全視乎在兩者之間如何取捨。
我認可大師的實驗精神並不單指對錄音技術的挑戰————他從來不畏懼懷疑總譜,從來不輕信任何標記,從來也不迷信作曲家的判斷。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他曾經寫信給作曲家要求取消一首交響曲的末樂章,然後把二三樂章顛倒過來(不過最後作曲家沒有同意)。這其實是富特文格勒的作品永遠處於“再創造”而不是“再現”的層面上的根本原因之一。
當對一件事物的判斷從直覺上感覺應當是“這樣”才正確的時候,技術上“那樣”的限制我個人認為始終都只應該當作參考意見。技術是會不斷發展的,把技術可以提供的短暫“可能”當作雷打不動的《聖經》事實上就是愚蠢的作為。一名有犀利眼光的藝術家更應當勇于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並且始終努力地將其貫徹。要勇敢地抵達“慣例”大潮的來勢兇猛————這般洪水猛獸不會吞噬你的生命,卻會吞噬你的藝術生命。向“局限”和“慣例”挑戰當然要面臨重重危機,但對藝術家們來說:這是天職。
話說回來:這張唱片的糟糕面貌確實是富特文格勒的過錯。據在場的人們說:大廳聽見的演出和音響是非常動人的,和唱片裡的含糊音響大相逕庭。大師此後也沒有再堅持在錄音室里一意孤行,除了曾經因為音樂廳音響不佳反對錄製1951年的拜羅伊特貝九————事實證明了富特文格勒的反對是有充分理由的:拜羅伊特貝九的錄音令人非常失望。
富特文格勒是自始至終的“實驗主義者”,畢竟他大多數的“實驗”是成功的而且具開拓性的。
那么就把這張唱片當作是他珍貴的“失敗實驗”中的一個紀念性的例證吧。
我們不乏偉大的唱片,但我們任何時候都缺乏促進我們大膽嘗試新事物新手法的動力————富特文格勒都不怕這么“公認的慘敗”,我們怕什麼?!
(原創評論。歷史資料參考自約翰.卡爾蕭著《提高錄音質量》)
注:此資源僅供對作品和指揮比較熟悉的樂友作為資料收藏,不適合作為欣賞勃二的典範。敬請留意!
對作品感興趣的樂友請繼續關注日後將發布的1945年版本。
PS:發布了這么多富特文格勒的歷史錄音,略為表明我對錄音技術的態度以及對大師除了盛讚之外比較“客觀”的判斷:
音質不是很重要,但錄音非常重要!
大師不是萬能的,他也有非常失敗的作品,但人們應該更關註失敗背後的探索。

專輯曲目

I. Allegro Non Troppo
II. Adagio Non Troppo
III. Allegretto Grazioso
IV. Allegro Con Spirito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