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劻勷
- 拼音:kuāng ráng
- 解釋:惶遽不安貌
- 出自: 《劉統軍碑》
kuāng ráng
急迫不安的樣子。
1.惶遽不安貌。 唐 韓愈 《劉統軍碑》:“新師不牢,劻勷將逋。”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樂天無怨嘆,倚命不劻勷。” 明 徐復祚《投梭記·恣劫》:“有弟來從人望,多應天命來歸吾黨,且就裡暗劻勷。” 清 趙翼 《題文信國手札》:“誓將殘疆完破碎,實賴同志勤劻勷。”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書生愧兜鍪,何以效劻勷。”
2.謂動亂不寧。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校其正本,當兵火劻勷之後,決不能過三萬也。” 清 錢謙益 《太僕寺添注少卿熊明遇授中憲大夫制》:“頃者人才隤陁,國事劻勷。惟爾之能,效在已試。”
3.輔佐,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