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安居樂業,對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中央提出,要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

背景,提出,舉措,

背景

社會管理是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項管理活動。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會秩序,就必須有一定形式的社會管理。在現代社會中,社會管理地位日益重要。在我們這樣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國家,社會管理任務更為艱巨繁重。我們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包括協調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做好社會管理工作,促進社會和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條件。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社會管理,為形成和發展適應我國國情的社會管理制度進行了長期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重大成績,積累了寶貴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根據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我們不斷就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制定方針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進了社會管理改革創新。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政府經濟管理部門要轉變職能,加強政府社會管理職能,保證國民經濟正常運行和良好社會秩序。2002年,黨的十六大強調,要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改進管理方式,保持良好社會秩序。

提出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適應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新的階段性特徵和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要求始終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明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突出強調要切實抓好包括社會管理在內的社會建設。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深入研究社會管理規律,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和政策法規,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拓寬服務領域,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合力。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強調,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必須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2007年,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健全社會管理格局,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
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我國建立了社會管理工作領導體系,構建了社會管理組織網路,制定了社會管理基本法律法規,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我國社會管理與我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制度總體上是適應的,我國社會大局穩定,社會形勢總的是好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既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還不少。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當、解決不好,就會影響甚至干擾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因此,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2011年2月19日,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
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涉及廣大人民民眾切身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堅持貫徹黨的民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充分調動人民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緊緊依靠人民民眾開創新形勢下社會管理新局面。要堅持思想上尊重民眾、感情上貼近民眾、工作上依靠民眾,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把民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同人民民眾意願和需要緊密結合起來。要以人民民眾利益為重、以人民民眾期盼為念,關心民眾疾苦,傾聽民眾呼聲,做到人對人、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做民眾工作,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讓人民民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

舉措

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要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增強失業保險對促進就業的作用。健全勞動標準體系和勞動關係協調機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爭議調解仲裁,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初次分配機制,加快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深化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保護勞動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規範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完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機制和正常調整機制。擴大社會保障基金籌資渠道,建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制度,確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社會福利制度,支持發展慈善事業,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困難家庭基本需求。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切實保障殘疾人權益。健全社會保障經辦管理體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務體系。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要求,重點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深化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提高醫療衛生隊伍服務能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改革和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促進人民身心健康。堅持計畫生育的基本國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強化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中的職責,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民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完善和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民眾權益機制,完善信訪制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暢通和規範民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切實肩負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捍衛者的職責使命。深化平安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強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範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和工作機制,高度警惕和堅決防範敵對勢力的分裂、滲透、顛覆活動,確保國家安全。
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全黨全國人民行動起來,就一定能開創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