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亞·馬爾克斯傳:早年生活(1927-1970)》作者依蘭·斯塔文斯介紹了其生平事跡。加布里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出生於1927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的阿拉卡塔卡,小說家,寫作語言為西班牙語。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讚譽的小說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子榜單“外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馬爾克斯以110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外國作家富豪榜首富寶座,引發廣泛關注。《加西亞·馬爾克斯傳:早年生活(1927-1970)》分為、阿拉卡塔卡、文學青年、逗樂的人、新地平線、魔幻現實主義、銀屏、無法入睡的馬孔多、聚合等八章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加西亞•馬爾克斯傳:早年生活
- 作者:依蘭•斯塔文斯(Ilan Staans)
-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 頁數:221頁
- 開本:16
- 定價:36.00
- 外文名:Gabriel Garcia Marquez:the Early Years 1927-1970
- 譯者:史國強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4305722
- 品牌:現代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加西亞·馬爾克斯傳:早年生活(1927-1970)》結構嚴謹,內容新穎,圖文並茂,注重理論闡述與實踐操作的結合、藝術創意與表現技法的結合,有較強的科學性、實用性。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依蘭·斯塔文斯(Ilan Staans) 譯者:史國強
依蘭·斯塔文斯(Ilan Staans),安姆赫斯特學院拉丁美洲和拉丁文化系的教授。他寫有《西班牙傳統》《論外來語》《西式英語》《編字典的時光》《消失》和《批評家之旅》等著作。他曾獲得眾多獎項與榮譽,如GuggenheimFellowship、智利總統勳章和猶太人圖書獎。斯塔文斯的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有些還改編成話劇和影視作品。他還是美國公共電視台PBS節目“對話依蘭·斯塔文斯”的主持人。
史國強,瀋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其代表譯作有:《賽珍珠評傳》《海明威評傳》《簡·方達回憶錄》《普京自述》《布希自傳》《塞林格傳》《最後幾年的瑪麗蓮·夢露》等。
依蘭·斯塔文斯(Ilan Staans),安姆赫斯特學院拉丁美洲和拉丁文化系的教授。他寫有《西班牙傳統》《論外來語》《西式英語》《編字典的時光》《消失》和《批評家之旅》等著作。他曾獲得眾多獎項與榮譽,如GuggenheimFellowship、智利總統勳章和猶太人圖書獎。斯塔文斯的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有些還改編成話劇和影視作品。他還是美國公共電視台PBS節目“對話依蘭·斯塔文斯”的主持人。
史國強,瀋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其代表譯作有:《賽珍珠評傳》《海明威評傳》《簡·方達回憶錄》《普京自述》《布希自傳》《塞林格傳》《最後幾年的瑪麗蓮·夢露》等。
媒體推薦
《出版人周刊》
“旁徵博引的傳記研究……”
朱利亞·阿爾瓦雷斯
《加西亞的姑娘們為何丟了口音》的作者 “一次引人入勝的、資料翔實的研究,從一位文學巨擘的出生到他的巨著問世……斯塔文斯讓我們豁然開朗,他寫的不僅是一位文學家,而且還是一個半球上的文化與歷史……其實,斯塔文斯自己就是個魔幻作家。”
古米·聖地亞哥·巴卡——
《一杯水》的作者
“斯塔文斯的風格清新而又平白,敘述一件件事實不厭其煩,令人感到驚喜,但又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探索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生活與時代,斯塔文斯有著高超的技巧。”維爾納·索羅爾斯——
《超越種族》的作者
“依蘭·斯塔文斯為第一個40年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和他的世界描繪出一幅人文畫卷。”
米迪斯·奧爾蒂斯·科費爾——
《拉丁德里》的作者
“讀完依蘭·斯塔文斯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傳(上)》,我不禁想起了契可夫說過的話,如果你要描寫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一個甲殼蟲,那這個故事就是寫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
傑羅姆·奄爾林——
《艾米莉·迪金生的秘密生活》的作者“依蘭·斯塔文斯以令人驚愕的文字再現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前半生,此人總想成為魔術師,最後在一座加勒比的小鎮上親手創造出一個魔幻的王國。斯塔文斯用他那魔術師般的手為青年加西亞·馬爾克斯送上一幅惟妙惟肖的畫像。”
“旁徵博引的傳記研究……”
朱利亞·阿爾瓦雷斯
《加西亞的姑娘們為何丟了口音》的作者 “一次引人入勝的、資料翔實的研究,從一位文學巨擘的出生到他的巨著問世……斯塔文斯讓我們豁然開朗,他寫的不僅是一位文學家,而且還是一個半球上的文化與歷史……其實,斯塔文斯自己就是個魔幻作家。”
古米·聖地亞哥·巴卡——
《一杯水》的作者
“斯塔文斯的風格清新而又平白,敘述一件件事實不厭其煩,令人感到驚喜,但又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探索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生活與時代,斯塔文斯有著高超的技巧。”維爾納·索羅爾斯——
《超越種族》的作者
“依蘭·斯塔文斯為第一個40年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和他的世界描繪出一幅人文畫卷。”
米迪斯·奧爾蒂斯·科費爾——
《拉丁德里》的作者
“讀完依蘭·斯塔文斯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傳(上)》,我不禁想起了契可夫說過的話,如果你要描寫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一個甲殼蟲,那這個故事就是寫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
傑羅姆·奄爾林——
《艾米莉·迪金生的秘密生活》的作者“依蘭·斯塔文斯以令人驚愕的文字再現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前半生,此人總想成為魔術師,最後在一座加勒比的小鎮上親手創造出一個魔幻的王國。斯塔文斯用他那魔術師般的手為青年加西亞·馬爾克斯送上一幅惟妙惟肖的畫像。”
圖書目錄
謝辭
序言
第一章 阿拉卡塔卡
第二章 文學青年
第三章 逗樂的人
第四章 新地平線
第五章 魔幻現實主義
第六章 銀屏
第七章 無法入睡的馬孔多
第八章 聚合
後記
參考文獻
序言
第一章 阿拉卡塔卡
第二章 文學青年
第三章 逗樂的人
第四章 新地平線
第五章 魔幻現實主義
第六章 銀屏
第七章 無法入睡的馬孔多
第八章 聚合
後記
參考文獻
後記
人的一生充滿意想不到的變數,正是這種跌宕起伏塑造了他的命運。假設純粹出於偶然,加西亞·馬爾克斯沒有寫完《百年孤獨》,那又怎樣?或者,時運不濟,當初那四部原稿都丟了,那又怎樣?再說得近一點,加西亞·馬爾克斯生活中出現一次意外,他就沒法在一個清晨返回“魔巢”,沒法完成令他廢寢忘食的文學探索。那又如何是好?
這個想法令人感到可怕。對我來說,希臘少了一座島嶼的世界要比少了這部大作的世界更容易理解。
西里爾·康納利在其1938年的《承諾的敵人》里指出,一個作家的目的是創造出一部巨著,一切都要指向這個方向。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小說與讀者見面時他才40歲。他的年齡很重要:大概在這個年齡上,作家經過反覆寫作已經提煉出自己的風格,他或是顯示出其才華的深度,將他的印記深深地打在一部價值超過他的作品上,或是沒有辦到。這位來自“死人光顧的地方、上帝嫌棄的加勒比小鎮”的中產階級的哥倫比亞記者達到了上述目的。他在布恩迪亞世家傳奇之前所做的一切僅僅是彩排。從孩提時代開始,自從外祖母向他的腦袋裡灌輸離奇的迷人的故事以後,馬孔多就在他的腦海里醞釀。自從他當記者之後,他創作的小說里就已經現出了馬孔多的點點滴滴。
今天讀者能在《周六之後的一天》或者《大媽的葬禮》等短篇里或者《沒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和《純真的伊蘭迪拉》等中篇里發現,他早就提到了馬孔多、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香蕉工人的遇難及其他細節。
要是有人喜歡在文學上追根問底,尋找馬孔多歷史的初稿,他一定不會空手回來。
比如,《伊莎貝爾在馬孔多觀雨獨自》是以第一人稱講述神話般小鎮上的一次大水。這場風暴在《百年孤獨》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這個作品是以存在主義的風格創作的。雖然故事裡沒有講述布恩迪亞家族史里將要發生的事件,但它是一根引線:加西亞·馬爾克斯藉此開始勾畫他想像中那個聚居地的地理特點。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引起普遍的好評,這足以證明他取得的成就。他此後的反應才令人感到震驚。他1967年達到頂峰之後,何去何從?這不是學術問題。如後來所證明的,他還沒有走完一半的路程,等於但丁在《地獄篇》的第一章里所描述的“nel mezZo del cammin di nostravita”(在我們生命之旅的半道上),那僅僅是《神曲》開始後的三分之一。一個作家在接下來的有生之年裡要怎么辦?他怎樣才能使其有生之年最大化,又不重複自己?
連年來我都在想——借用哈姆雷特臨終最著名的一句話,“接下來是沉寂”——加西亞·馬爾克斯、為拉美文化爭光的解放者在巔峰消失之後如何是好?當時我還相信,對他來說,接下來的也是沉寂。在如此大膽的、出神人化的創造行為之後,一個熱烈的讀者對作家還應有所期待嗎?
我當然沒說對。
這個想法令人感到可怕。對我來說,希臘少了一座島嶼的世界要比少了這部大作的世界更容易理解。
西里爾·康納利在其1938年的《承諾的敵人》里指出,一個作家的目的是創造出一部巨著,一切都要指向這個方向。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小說與讀者見面時他才40歲。他的年齡很重要:大概在這個年齡上,作家經過反覆寫作已經提煉出自己的風格,他或是顯示出其才華的深度,將他的印記深深地打在一部價值超過他的作品上,或是沒有辦到。這位來自“死人光顧的地方、上帝嫌棄的加勒比小鎮”的中產階級的哥倫比亞記者達到了上述目的。他在布恩迪亞世家傳奇之前所做的一切僅僅是彩排。從孩提時代開始,自從外祖母向他的腦袋裡灌輸離奇的迷人的故事以後,馬孔多就在他的腦海里醞釀。自從他當記者之後,他創作的小說里就已經現出了馬孔多的點點滴滴。
今天讀者能在《周六之後的一天》或者《大媽的葬禮》等短篇里或者《沒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和《純真的伊蘭迪拉》等中篇里發現,他早就提到了馬孔多、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香蕉工人的遇難及其他細節。
要是有人喜歡在文學上追根問底,尋找馬孔多歷史的初稿,他一定不會空手回來。
比如,《伊莎貝爾在馬孔多觀雨獨自》是以第一人稱講述神話般小鎮上的一次大水。這場風暴在《百年孤獨》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這個作品是以存在主義的風格創作的。雖然故事裡沒有講述布恩迪亞家族史里將要發生的事件,但它是一根引線:加西亞·馬爾克斯藉此開始勾畫他想像中那個聚居地的地理特點。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引起普遍的好評,這足以證明他取得的成就。他此後的反應才令人感到震驚。他1967年達到頂峰之後,何去何從?這不是學術問題。如後來所證明的,他還沒有走完一半的路程,等於但丁在《地獄篇》的第一章里所描述的“nel mezZo del cammin di nostravita”(在我們生命之旅的半道上),那僅僅是《神曲》開始後的三分之一。一個作家在接下來的有生之年裡要怎么辦?他怎樣才能使其有生之年最大化,又不重複自己?
連年來我都在想——借用哈姆雷特臨終最著名的一句話,“接下來是沉寂”——加西亞·馬爾克斯、為拉美文化爭光的解放者在巔峰消失之後如何是好?當時我還相信,對他來說,接下來的也是沉寂。在如此大膽的、出神人化的創造行為之後,一個熱烈的讀者對作家還應有所期待嗎?
我當然沒說對。
序言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加勒比海邊中產階級的一分子,對文學懷著熱烈夢想的法學院輟學生,巴蘭基亞、卡塔赫納和波哥大等地的大報記者,其左傾傾向與皮尼拉將軍(1953—1957)的獨裁統治發生齟齬的人,這部傳記寫的就是他的故事,寫他如何創作出一部巨著,而且就是這一部小說,居然改寫了20世紀後50年拉丁美洲的文化版圖。
飄雨的午後,老家墨西哥城,我初次讀到《百年孤獨》,一口氣讀了24小時,讀得天昏地暗,時至今日往事依舊曆歷在目。1982年4月,我才二十幾歲。在此之前我討厭讀書(我喜歡戶外活動),等我讀到這部文學史上的開山之作後,態度才發生變化。確切地說,所謂“文學爆炸”中出現的作品使我有所改變。這一時期出現的拉美作家年齡與我父親那代人相仿(多數出生在1909年至1942年之間),他們的作品至今還令各國讀者百讀不厭。但這些神話製造者的作品(“神話製造者”這個術語是英國文人V.S.普里奇特創造的)又怎能與《百年孤獨》相提並論?一位朋友提到新巴洛克風格,《百年孤獨》是這一風格名副其實的榜樣,新巴洛克風格正是拉美文學的一大特點。《百年孤獨》不是我讀下去的,是我吞下去的。
……
那時我才意識到,我所說的馬爾克斯現象,就是對加西亞·馬爾克斯無法停止的崇拜。這卷非官方的傳記並不是寫這一現象的變遷。在拉丁美洲,出版了數百種歌功頌德的傳記,那裡的文學批評還不是一種民主的行為,所以大唱頌歌依然是表達敬意的廉價方式之一,與上述傳記不同,這部傳記要剖析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生活和事業。說到底,如馬修.阿諾德所說,批評家的使命是把藝術當成那複雜之力的顯現來審視,而這複雜之力又總在限定我們。
飄雨的午後,老家墨西哥城,我初次讀到《百年孤獨》,一口氣讀了24小時,讀得天昏地暗,時至今日往事依舊曆歷在目。1982年4月,我才二十幾歲。在此之前我討厭讀書(我喜歡戶外活動),等我讀到這部文學史上的開山之作後,態度才發生變化。確切地說,所謂“文學爆炸”中出現的作品使我有所改變。這一時期出現的拉美作家年齡與我父親那代人相仿(多數出生在1909年至1942年之間),他們的作品至今還令各國讀者百讀不厭。但這些神話製造者的作品(“神話製造者”這個術語是英國文人V.S.普里奇特創造的)又怎能與《百年孤獨》相提並論?一位朋友提到新巴洛克風格,《百年孤獨》是這一風格名副其實的榜樣,新巴洛克風格正是拉美文學的一大特點。《百年孤獨》不是我讀下去的,是我吞下去的。
……
那時我才意識到,我所說的馬爾克斯現象,就是對加西亞·馬爾克斯無法停止的崇拜。這卷非官方的傳記並不是寫這一現象的變遷。在拉丁美洲,出版了數百種歌功頌德的傳記,那裡的文學批評還不是一種民主的行為,所以大唱頌歌依然是表達敬意的廉價方式之一,與上述傳記不同,這部傳記要剖析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生活和事業。說到底,如馬修.阿諾德所說,批評家的使命是把藝術當成那複雜之力的顯現來審視,而這複雜之力又總在限定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