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帕戈斯真鯊

加拉帕戈斯真鯊

加拉帕戈斯真鯊(學名:Carcharhinus galapagensis)是真鯊科、真鯊屬一種鯊魚。剛產仔鯊魚全長57-80厘米。雄成魚全長170-236厘米,雌成魚全長235-300厘米,最大全長達370厘米。體紡錘形,細長。吻長而寬圓。眼大而圓。具瞬膜。鼻孔距口頗遠,前鼻瓣有一小三角形突出。口寬大,深弧形。唇褶不發達。上頜齒寬三角形;具強鋸齒緣,近基部則平滑無鋸齒,無小齒頭,直立或稍傾斜。鰓孔最後2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兩背鰭正中有縱脊,第一背鰭大,起點位於胸鰭里緣中點的上方,約是背鰭基長的2/5或者弱;第二背鰭位高,起點位於臀鰭起點的上方,里緣短,是第二背鰭高度約1.3-1.7倍。胸鰭大,半鐮狀,外角窄圓或尖。尾椎軸上翹,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尾鰭寬長,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後部近尾端處有一個缺刻。背部暗褐色,腹部白色。各鰭鰭端褐色,體側有不明顯的白色縱條。

加拉帕戈斯真鯊生活於全球各大洋熱帶海域,一般集中在大陸架和大洋性島嶼的近海和外海水域。棲息水深2-180米。主要捕食底層魚類和頭足類。分布是環向性的,偏愛海洋島嶼周圍的水域。在大西洋地區,包括聖保羅岩石、阿森松、維德角、聖赫倫那島、聖陶美島、百慕達和維京群島海域;在印度洋西部,它位於馬達加斯加南部的沃爾特淺灘;太平洋熱帶地區的分布包括豪勳爵島、圖阿莫群島、米德爾頓和伊莉莎白礁、夏威夷、雷維拉吉哥多、克利珀頓、科科斯和加拉帕戈斯群島海域。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棲息環境,生態習性,分布範圍,海域,國家,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主要價值,物種危害,

動物學史

加拉帕戈斯真鯊最初被命名為Carcharinus galapagensis Snodgrass & Heller 1905,隨後更名為Carcharias galapagensis Snodgrass & Heller 1905;同年晚些時候,該鯊魚更改為有效學名Carcharhinus galapagensis(Snodgrass & Heller,1905)。屬名Carcharhinus源自希臘語“karcharos”(意思是銳化)和“rhinos”(意思是鼻子)。物種名稱galapagensis源自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該物種於1905年被捕獲。

形態特徵

剛產仔鯊魚全長57-80厘米。雄成魚全長170-236厘米,雌成魚全長235-300厘米,最大全長達370厘米。
體紡錘形,細長。長而寬圓。眼大而圓。具瞬膜。鼻孔距口頗遠,前鼻瓣有一小三角形突出。口寬大,深弧形。唇褶不發達。上頜齒寬三角形;具強鋸齒緣,近基部則平滑無鋸齒,無小齒頭,直立或稍傾斜;下頜齒寬,直立或稍傾斜,具鋸齒緣。鰓孔最後2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兩背鰭正中有縱脊,位低,第一背鰭大,起點位於胸鰭里緣中點的上方,寬三角形或鐮刀狀,上角尖或者細圓,內緣短,約是背鰭基長的2/5或者弱;第二背鰭位高,起點位於臀鰭起點的上方,里緣短,是第二背鰭高度約1.3-1.7倍。胸鰭大,半鐮狀,外角窄圓或尖。尾椎軸上翹,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尾鰭寬長,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後部近尾端處有一個缺刻。背部暗褐色,腹部白色。各鰭鰭端褐色,體側有不明顯的白色縱條。

近種區別

加拉帕戈斯真鯊類似於黑尾真鯊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s),其體型較纖細,而在第一背鰭上的尖端略呈圓形。加拉帕戈斯真鯊與暗體真鯊Carcharhinus obscurus)非常相似。加拉帕戈斯真鯊的第一背鰭比暗體真鯊更直立,牙齒更大,但是如果不直接比較兩個標本,這很難看清。區分這兩個物種的最簡單方法是通過尾鰭前椎骨的數量,加拉帕戈斯真鯊103-109,而暗體真鯊有86-97。

棲息環境

加拉帕戈斯真鯊生活於全球各大洋熱帶海域,一般集中在大陸架和大洋性島嶼的近海和外海水域。棲息水深2-180米。在大洋群島周圍的水域中非常豐富,偏愛在珊瑚礁或岩石底生境之上有強烈水流的清澈熱帶水域。儘管加拉帕戈斯真鯊被認為是沿海物種,但據報導,它在兩個島嶼之間穿越開闊水域。幼鯊僅限於25米以下的水域,這些水域充當育兒場。
加拉帕戈斯真鯊
加拉帕戈斯真鯊

生態習性

加拉帕戈斯真鯊經常游過底部基底上方,形成鬆散的聚集體。主要以底棲魚類以及魷魚和章魚為食。這些魚包括鰻魚、平頭魚、石斑魚、比目魚和三角魚。年幼的加拉帕戈斯真鯊通常吃底棲魚,但隨著它們的成長,它們逐漸向諸如鰩魚和小鯊魚(甚至是加拉帕戈斯真鯊的同類)等彈性鰓類動物發展,變得越來越不分青紅皂白。他們被觀察到食用或攻擊海豹、海獅、海鬣蜥和垃圾。

分布範圍

海域

分布是環向性的,偏愛海洋島嶼周圍的水域。在大西洋地區,包括聖保羅岩石、阿森松、維德角、聖赫倫那島、聖陶美島、百慕達和維京群島海域;在印度洋西部,它位於馬達加斯加南部的沃爾特淺灘;太平洋熱帶地區的分布包括豪勳爵島、圖阿莫群島、米德爾頓和伊莉莎白礁、夏威夷、雷維拉吉哥多、克利珀頓、科科斯和加拉帕戈斯群島海域。

國家

澳大利亞、百慕達、巴西、哥倫比亞、庫克群島、厄瓜多(加拉帕戈斯)、法國(克利珀頓島)、法屬玻里尼西亞、馬達加斯加、紐西蘭(克馬代克群島)、諾福克島、巴拿馬、葡萄牙(亞速爾群島、馬德拉群島)、聖海倫娜、阿森松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薩摩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美國(夏威夷群島)。
加拉帕戈斯真鯊
加拉帕戈斯真鯊分布圖

繁殖方式

雄性個體的性成熟長度為2.1-2.4米,而雌性個體的性成熟長度為2.2-2.5米。第一次繁殖時加拉帕戈斯真鯊的年齡約為10年。胎生,胚胎在懷孕期間由卵黃囊胎盤滋養。交配和出生發生在夏威夷水域的年初。雌性個體通常有雄性咬鰓、鰭和身體的交配傷疤。在胚胎在母體內發育的妊娠期後,活產下的幼鯊數量為4-16隻。幼鯊呆在淺水育苗場,以避免其他物種的捕食和同類相食,最終在它們成熟時移到更深的水域。已知的最大使用壽命約為24年。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 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延繩釣漁業的兼捕對象,也可被手釣和拖網捕獲。年漁獲量不到100噸。

物種危害

根據國際鯊魚襲擊檔案,加拉帕戈斯真鯊對維京群島一名游泳者的一次致命襲擊負有責任。在鯊魚數量豐富的地方,它們常常被潛水員吸引,有時甚至成為障礙。當潛水員採取攻擊性行動時,加拉帕戈斯真鯊並不會被嚇倒,反而變得更加興奮。據信,不可能通過最終鑑定與該物種有關的其他事件。該種鯊魚非常好奇。據報導,在攻擊前,加拉帕戈斯真鯊會表現出威脅行為,包括弓背、抬起頭、降低尾鰭和胸鰭,同時以扭曲的滾動運動游泳。
該物種被認為具有潛在的危險性,如果存在食物來源,例如在矛釣活動期間,可能會受到攻擊。如果有大量加拉帕戈斯真鯊出現,最好不要在水中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