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科學史·第三卷·現代早期科學》是2020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劍橋科學史·第三卷·現代早期科學
- 作者:[美]凱瑟琳·帕克,[美]洛蘭·達斯頓
- 出版時間:2020年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ISBN:9787571107741
- 類別:科學史話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劍橋科學史》第三卷,對大約1500~1700年期間歐洲的自然研究所發生的轉變,給出了廣闊而細緻的說明。本書討論了自然如何被研究,在何處被研究,被何人所研究。涉及的學科從天文學和占星術到魔法和自然志,涉及的知識場所從實驗室和戰場到圖書館和集貿市場,知識人的類型從大學教授和藥劑師到內科醫師和儀器製造者。除此之外,論“新自然”和“自然知識的文化意義”的部分則分別陳述了新自然知識對自然概念、經驗概念、說明概念和證據概念的影響,以及對宗教、藝術、文學、性別和歐洲人的自我定義的影響。由著名專家寫作的文稿,文字清新、易懂,帶有豐富的文獻註解。本書為學者和普通讀者提供了關於現代早期科學之研究的一個概要的統覽。此項研究挑戰了傳統的“科學革命”觀,強調在歐洲歷史的這一關鍵時期自然知識所發生的深刻而又多樣的變化。
圖書目錄
導論 新的時代
部分 新自然
物理學與基礎
亞里士多德主義框架
文藝復興時期的反亞里士多德主義:化學論哲學
文藝復興時期的反亞里士多德主義:義大利自然主義者
文藝復興時期的反亞里士多德主義:數學秩序與和諧
機械論哲學與微粒哲學的興起
機械論哲學:物質理論
機械論哲學:空間、真空和運動
機械論哲學:精神、力和主動性
機械論哲學:上帝和目的因
超越機械論哲學:牛頓
結語:超越基礎
科學解釋:從形式因到自然定律
現代早期科學解釋中的三種顯著變化
亞里士多德傳統中的因果性
上帝作為目的因與自然定律的出現
亞里士多德主義革新者對內在與外在動力因的看法
微粒論物理學家對內在與外在動力因的看法
作為因果模型的主動本原和被動本原
經驗的含義
現代早期歐洲的經驗與亞里士多德自然哲學
生命與健康的經驗
經驗與自然志:個體、物種和分類學
經驗與數學科學
事件實驗和“物理 數學”
牛頓式的經驗
結論
證明與說服
學科的合宜性
證明與說服的理論
學科的重構
數學傳統
實驗
機率與確定性
印刷書籍中的證明與說服
證明、說服與社會體制
結論
第二部分 自然知識的人物和場所
科學人
大學學者
醫職人員
上流人士
自然知識中的女性
學術精英
工匠
殖民地的聯繫
市場、廣場和鄉村
市場和店鋪
廣場上的自然知識
鄉間和村莊的自然知識
結論:通俗文化和新哲學
家和家庭
阿利克斯·庫珀
家庭空間
探索自然作為一項全家事業
科學之家的勞動分工
圖書館與演講廳
教室
圖書館
宮廷與學會
宮廷中的科學
珍寶室和作坊
從宮廷到學會
解剖劇場、植物園和自然志藏品
解剖化
植物研究
藏品
實驗室
帕梅拉·H.
史密斯
理論與實踐
轉向新認識論
實驗室空間的演變
實驗室中的實驗
實驗室的學術建制
軍事科學與技術的產生之地
攻擊性技術:火藥與槍炮
防禦性技術:鎧甲與防禦工事
宮廷工程師和上流社會的實踐者
咖啡館和印刷所
印刷業
咖啡
讀者與爭論
交通、通信和貿易網路
知識視野的擴展
科學活動的衡量標準
通信網路、遠程旅行和印刷
虛擬空間及其擴展
結論
第三部分 自然研究的劃分
自然哲學
自然哲學的大學背景
亞里士多德主義和文藝復興的革新
宗教改革的影響和宗教的關注
新的觀察和實踐
對激進革新的抵抗
世紀變革的力量
機械論哲學的產生
通過經驗和數學的方法對自然哲學進行的革新
新自然哲學的社會約定
結論
醫學
庫克
醫學科學
新大陸、新疾病和新藥物
朝向唯物主義
結論
自然志
劍橋科學史一種古老傳統的復興
詞語和事物
沒有名字的事物
分享信息
自然志家的出現
宇宙誌
1490年之前的宇宙誌
環遊世界:海上航行的發現和宇宙誌革命(1490-1510 )
普遍的宇宙誌:宇宙誌作為一門主導性科學(1510-1600 )
普通地理學:走向一門描述和測量的科學(1600-1700 )
經驗和進步:與地理學同時出現的觀點
從鍊金術到“化學”
世紀早期
帕拉塞爾蘇斯
對帕拉塞爾蘇斯的回應以及帕拉塞爾蘇斯的影響
嬗變和物質理論
現代早期化學中的思想流派
魔法
科彭哈弗
阿格里帕的魔法手冊
魔法的可信性:文本、圖像和經驗
審訊中的魔法
麻醉力和視覺力
魔法離開視野
占星術
1500年左右的占星術:思想的和制度的結構
占星術的改革
占星術的命運
16世紀以及之後
天文學
世紀早期的天文學教育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與“革新”
學問結構中的裂痕
宗教改革與天文學的地位
占星術
克卜勒的革命
伽利略
笛卡兒的宇宙論
1650年前後的狀況:對克卜勒、伽利略和笛卡兒的接受
新星、變星與恆星天文學的發展
牛頓
結論
……
聲學和光學
力學
機械技藝
純粹數學
第四部分 自然知識的文化意義
宗教
文學
藝術
性別
歐洲的擴張與自我定義
作者簡介
凱瑟琳·帕克(Katharine Park)是哈佛大學科學史與婦女、性別和性研究的拉德克利夫講席教授。 除《奇事與自然秩序(1150 1750) 》 外,她的著作還有《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斯的醫生與醫學》 《 婦女的秘 密:性別、生殖與人類解剖的起源》洛蘭·達斯頓( Lorraine Daston)是馬克斯·普朗克科學史研究所所長和柏林洪堡大學名譽教授。 她著作有《 啟蒙運動中的經典機率》譯者:吳國盛,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系主任,著作有《科學的歷程》 《什麼是科學》 《希臘空間概念》 《時間的觀念》 《由史入思———從科學思想史到現象學科技哲學》 《技術哲學講演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