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印

劉雙印

劉雙印 1947年生於中國河北省滄州地區,現居天津,長期自學書畫。1993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書畫展。2001年入載《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2004年作品入錄《國手畫典》、《中國歷代名畫家書法集》、《蘭亭序書畫雅集》。擅寫意山水、人物、竹、蘭、鶴、馬,尤擅草書。狂草雄渾遒美。喜愛音樂、古物、奇石。時有雜文,如《同行背後:公允面目嫉恨心》、《晉中遊記》、《米芾遺石考》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雙印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滄州
  • 出生日期:1947年
  • 職業:畫家
  • 主要成就:1993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書畫展
  • 代表作品:《同行背後:公允面目嫉恨心》、《晉中遊記》、《米芾遺石考》
藝術簡歷,人物成長經歷,作品評價,

藝術簡歷

1947年春生於中國河北省。
1988年秋,在天津四寶堂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
1989年夏,在天津藝術博物館舉辦第二次個人畫展並出版畫冊。
1993年春,在日本東京舉辦第三次個人畫展。
1993年秋,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第四次個人畫展。
1994年入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
1995年開始以山水、人物畫參加國際拍賣會。
1997年入選《世界華人文化藝術界名人錄》。
《劉雙印繪畫》專題片,於1993年和1997年分別在中央電視台和天津電視台播出。

人物成長經歷

書畫雙精健身養道
初見劉雙印,他熱情而又真誠的笑容一下子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劉雙印留了幾十年大鬍子特別有個性,不過有些花白的鬍子掛在他的臉上顯得有些不搭調。劉雙印面色紅潤,歲月在他的面龐幾乎沒有留下什麼痕跡,光潔的皮膚上也少皺紋。從他的面容來看,你很難看出他如今已經有63歲了。
劉雙印人物畫劉雙印人物畫
年少鍛鍊 受益終身
劉雙印的家像他的畫一樣,乾淨而又質樸,卻處處流淌著與眾不同。或宋代奇石,或千年枯樹……這些都是他的摯愛。提起健康二字,劉雙印乾脆地回答道:“書法和繪畫就是對身體的修煉,我能長達4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不知疲倦地持續創作,和我年輕時從事體育鍛鍊密不可分。”
劉雙印從14歲起開始練習拳擊,15歲時改練中國式摔跤。上世紀50年代,在天津,摔跤是非常流行的民間運動項目,每當南市有摔跤表演,都會聚集大量的市民觀看。談起自己練習了50年的摔跤,劉雙印為我們講述了它的歷史:“摔跤是民間運動,可它是從清宮流傳出來的。從前皇宮善撲營就是專門練習摔跤的。隨著時代變遷,清朝滅亡,善撲營也四分五裂,其中一位姓朱的老先生把善撲營中的摔跤術帶到了民間。朱老先生有一位徒弟叫楊士澤,他就是我的師爺。我的師傅是他的得意弟子孫登科。”劉雙印這樣講道。
摔跤運動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北方各民族運動大融合的精髓,其強身健體的功效,劉雙印受用至今。在劉雙印15歲的時候,他的師傅孫登科就已經遠近馳名,外號“跤神仙”。拜入他的門下,劉雙印練習摔跤也吃了不少苦頭。“每周一、三、五練習基本功,每周二、四、六練習實戰,很苦。”回憶起學藝時的事情,劉雙印現 在還都歷歷在目。
劉雙印山水畫劉雙印山水畫
刻苦的訓練令劉雙印受益終身,不僅打造了一副強健的身軀,更是給了他鋼鐵般的意志。“師傅以前常說‘要想人前顯貴,必在人後遭罪’。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培養了我堅韌的精神,讓我學會了堅持。”劉雙印笑著說道,“現在我還會不時地練一練,而且經常用摔跤的步伐來走路。”說著,劉雙印還為我們演示了一下“跤步”,他腳步迅速,行走如飛,走起來頗有幾分凌波微步的樣子。
養生有道 崇尚自然
摔跤讓劉雙印在身體和意志品質方面都受益匪淺,年紀漸大,他對養生和保健也非常重視。劉雙印夫婦平時都很關注養生類的信息,在吃上也很注意。劉雙印的飲食習慣很簡單:“我愛吃點青菜,從來不吃小攤上的食物,不吃味素,也很少出去吃宴席。”每天上午的6點到10點半是劉雙印的創作時間,到了下午,他經常出去散步,不是單純的“軋馬路”,而是帶著“任務”。劉雙印喜愛古物,古玩市場正是他散步的好去處。劉雙印認為古玩可以提升一個人的修養。在家中客廳的一隅,擺放著一尊三尺高的宋代米芾石,是劉雙印的心愛之物,為此他特意寫作雜文《米芾遺石考》。除了對古玩有著執著的喜愛,劉雙印還喜歡聽京劇、聽音樂。
“京劇我愛聽程派和楊派。在作畫時也喜歡聽著音樂。有一年到外地出差,同行讓我在一張丈二的紙上作畫。他們知道我愛聽音樂,還請來樂隊。我想聽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但他們演奏不出來。結果一曲《新疆之春》演奏完畢,我的《八馬圖》也完成了。”劉雙印自豪地講述著往事。劉雙印擅長寫意山水,他的畫多是未經雕琢的自然風景。因此,創作之餘,他喜愛旅遊,深入到大自然中。劉雙印尤其喜愛“冬遊”,喜愛雪山。在他看來皚皚白雪是最高貴、最聖潔的自然產物。“看著遼闊的雪山,一望無際的白色,我感到那才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的希望,是純淨的,沒有污染的,”劉雙印感慨地說道,“我喜愛自然的東西,所以我用中國的筆、墨來描繪大自然。”遊走於自然之中,劉雙印不僅用眼睛去欣賞,更用心靈去感受,他還會用相機記錄下所見的一切。劉雙印崇尚一切自然的東西,因為真正的自然是不添加任何人為因素的,是最簡單,也是最純粹的。

作品評價

劉雙印 - 五百年間三逸狂
馬夏郭董枉稱道,石濤八大不足恤;師古焉如師造化,要信今人勝往昔。”此詩句乃讚揚劉雙印先生在其書畫藝術之中獨具的創新精神也。並從此意義上講能過超越古人,同時也應該超越古人。於是便有了此文的題目:“五百年間三逸狂”。揮筆直言,不吐不快,以釋言猶未盡之慨也。
劉雙印作品劉雙印作品
中國書畫藝術源遠流長,書法之狂草,繪畫之水墨大寫意,歷來都代表著中國書畫的最高藝術水平。
明代具有革新精神,開一代新畫風的大畫家徐渭曾說:“迨草書盛行乃始有寫意畫。”劉雙印先生恰恰在“狂草”與“水墨大寫意”這兩個書畫藝術門類,及此二者的結合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可謂“挾取筆端風雨,快寫胸中丘壑。”
劉雙印先生的水墨大寫意,以極具熟練得駕馭筆墨的超人功力,表現出骨法用筆的躍然韻律之美;田園詩一般的意境之美;構圖經營的宏大氣象之美。
在明清兩代獨闢蹊徑,開一代新風的諸名家中,劉雙印先生尤其推崇徐渭、清朱耷。其曾在所作《三高士圖》題畫詩中寫道:“青藤八大真仙才,山後之人遠凡胎,時空隧道若相見,潑墨揮毫通釋懷。”(雙印先生別號山後人)可謂推崇備至之極。
徐、朱可謂是明清兩代開一代新畫風的革新巨擎。均是使氣狂舞、豪放闊略、筆意縱恣、不拘成法、放蕩不羈、另闢蹊徑的水墨大寫意畫家。他們的作品看似狂放,即是狂而不俗、狂而不亂、狂而不鬧、狂而不燥。我們在欣賞劉雙印的作品亦有同感。在他們的作品中更多的是令人感到狂而雅、狂而文、狂而美、狂而逸的創新精神。這正是此二人的作品,五百年來廣為流傳,受到人民喜愛,成為中國繪畫史上不朽作品的原因之一。
劉雙印先生劉雙印先生
縱觀劉雙印先生的水墨大寫意作品,與徐渭、八大的作品即有著驚人的相似,並不存在於如何畫,畫什麼、怎么畫,而是一種前無古人的革新精神,“筆墨當隨時代”,時代不同了,古人能為的,當代人亦可為,古人為不了的,我們亦可為。對當代畫家來講,超越古人決不會是一句空話。
後人視今,如今人視古。
畫壇代有大家出,五百年來三逸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