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隴村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城區中心地帶,距區政府辦公樓西0.9千米,庵埠鎮政府駐地西北1.8千米。著名僑鄉,旅居海外的華僑眾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隴村
- 地址: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城區
- 面積:0.2 km
- 人口數量:3310人
劉隴村概況,新加坡劉隴同鄉會,大事記,1927年,1934年,1940年,1954年,1958年,1961年,名人,劉振藩,劉炳思,劉任臣,古廟.善堂.烈士陵園,玉封大帝廟,善峰養心堂,烈士陵園,伯公廟,
劉隴村概況
東與文里村相鄰、西有溜龍村、南連郭隴村、北與彩塘華美、麗塘接壤。屬庵埠鎮。面積0.20平方公里。人口3310人。明末清初,福建寧化縣人劉開七,任潮州總制,其於劉坦齋攜眷來此創鄉,村因姓得名劉隴。
村內有兩小溪貫村,可通農船。聚落呈塊狀分布,古村落建築為貝灰沙夯築木結構平房,新區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原有耕地559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薯。是粵東地區首個雙季水稻畝產超千斤豐產村莊之一。 現為潮安區城區建成區域,潮安大道、金里路、彩文路、庵鳳路、安北路、龍橋路貫穿本區域。區域內有潮安區人民公園、潮安區實驗學校等。
新加坡劉隴同鄉會
劉隴向屬僑鄉,鄉民多背鄉別井,遠渡重洋,謀生海外,尤以新加坡居多,百數十年來,同鄉遇有喜喪,多由近親出面與鄉人聯絡,而以劉榮豐為聯絡站,缺乏具體組織。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平以後,鄉團相繼成立,有如雨後春筍,鄉人有鑒及比,也隨而發起同鄉會組織,由鄉親亞洲號召鄉人,假余娛儒樂社召開籌備委員會,到會鄉親甚眾,即席公推旭宗負責起草章程,並向社團註冊官辦理註冊。經過一段奔波,終於獲得社團註冊官的批准,正式成立“劉隴同鄉會”時1957年也,當時適新加坡屋荒嚴重,欲覓會所實非易事,只得假鄉人芝乾在紐頓經營之乾記花園為臨時會所,展開會務活動。由英先任第一任會長。旋於1960年,遷入青橋頭渥律三號二樓,地方寬敞,會務得以進一步推進,不過仍限於鄉親的聯誼方面,英先就任會長一年後,即由芝乾接任。及至1977年,會址被發展影響,乃奮起集資籌購會所。幾經努力,方購得芽籠24巷8號現址,經過一翻裝修布置,堂皇瑰麗的會所終告實現。
故鄉每個村落都有他們各自供奉的神明,劉隴也不例外,會內不置祖先神位,依鄉例只祀玉封大帝、太帥、太保,設於二樓,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日,便是鄉例神慶,為了工作上的方便,也就將翌日六月十六日定為會慶,演戲酬神,宴請親友,熱鬧一番。由於時代的影響,鄉團的活動已不只限於聯絡鄉誼,進而為社區、公益盡點綿薄,於是,於1974年開始,舉辦會員子女勤學獎勵金。
1989年,召開會員大會,修改章程,職董會任期由1991年起二年一屆,省卻了年年選舉的麻煩。 該會能有今日的基礎,全賴宗親們的團結,合作,以及歷屆職董的領導有方所創下的成果。第40屆(2006-2007)董事會職員表
榮謄顧問:馬林百列集選區國會議員 花蒂瑪醫生
永遠榮譽會長:丹斯里玉波 俊烈 選長
永遠名譽會長:七峇
名譽會長:健常 銘章 楚輝 廷輝 英木 武平 合富 選彬 廷洽 榜仁 子星 喜添 英發 奇略 振福 振南 奇文 奇存 奇高
信託人:俊烈 英木 英才
會務顧問:旭宗
會長:天福 副會長:英木 英才 劉東 仁康
司理:捷成 副司理:俊傑
財政:松裕 副財政:瑞華
中文書:承[扌+為] 副中文書:選濤
英文書:奇羽 副英文書:海華
福利:芝卿 副福利:亞細
交際:思逢 副交際:修明
董事:奇榮 振南 福星 慶福
查賬:培群 智豪
特委董事:思綿 賢柏 時逸 展通 永秋 子福 式輝 浩然 桂鴻 樹榮 生福
大事記
1927年
7月15日,劉隴鄉難民代表赴汕頭請願。先是鄉紳劉乾樹指鄉民劉佳武、劉選潮為搗亂農匪,請潮安縣游擊隊長捕禁縣署。被禁人家屬以冤枉投訴於司令部,未獲釋放。劉建邦,劉黃氏等難民代表幾十人遂到汕頭清願,分訴於司令部、政治部黨務視察員、省農會辦事處等機關。
1934年
1月22日(農曆12月18日)夜,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二師第二團第三連(簡稱紅三連)在郭隴、寶隴、大長橋、官埭紀等村民眾配合下襲擊劉隴鄉。部隊從“堤頭”扔炸炮進鄉,沒收了7戶富豪財產,並抓走了3名守夜人,至紅花埔每人發二元放回。
1940年
日本軍隊役民工築成庵劉公路。
1954年
劉隴第一農業生產合作社建立
1958年
6月13日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到劉隴視察。
1961年
1961年4月-1963年1月為潮安縣劉隴人民公社駐地,辦公為劉隴中鄉木棉祠內。
名人
劉振藩
劉振藩,劉隴村人,字衛屏,劉建發孫,光緒二十三年(1897)生於古晉。 自幼接受中英文教育。一九一六年人砂撈越政府任職,一九二O年辭職從商。一九二五年歸國。一九二六年創辦汕頭英文專科學校,清寒子弟免費入學。後因經費告乏,學校遷至劉隴。嗣為籌經費返砂撈越..出任“發茂”號經理。一九二九年復歸鄉, 因時局動盪,學校關閉,乃攜眷及部份學生回砂撈越。從事社會服務四十餘年,最初代表潮僑出任古晉市政局委員,並為中華商會董事。嗣受委託改組民德學校,不數年,該校成為砂撈越一流之中英文雙軌制學校。一九三七年致力為中國抗戰籌賑。一九四一年九月,砂撈越慶祝布洛克王朝建國百年,出任慶祝籌備會秘書長。是年冬日軍入侵,以“抗日罪”入獄,備受拷打。一九四三年遷居海口三巴臘,躬耕隴畝, 日本投降方遷居古晉。
戰後與友人合創砂撈越印務公司, 出版英文《論壇報》及《中華日報》中文版。古晉華巫兩族發生衝突,與各領袖排解疏導而平息。任古晉市政局委員、華人諮詢會委員、古晉華校董事、籌建領事館委員、商會董事、戰爭損害賠償委員等職。
一九五O年古晉成邦江路發生亂事,組織民政服務團協助維持地方秩序。一九五三年擔任慶祝英女王加冕大典委員會委員,榮獲加冕章。一九五五年榮膺英女皇頒賜OBE勛銜。
劉炳思
劉炳思 潮州潮安縣庵埠鎮劉隴村人,字建章,劉坤意子。生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少年就學汕頭同文學堂。民國元年隨父南渡新加坡,習英文五載,十九歲到“榮豐”號助理商務。一九二六年與長兄炳先共創“潤豐”號,經營暹郊。兄卒後復創“榮章”號,經營樹膠。潮汕“八二”風災,主持全星俱樂部演劇籌賑,奔走勸募,籌得叻幣萬餘;濟南慘案籌賑,被推為大會財政股委員。
抗戰事發,僑眾成立星華籌賑大會,任潮幫籌賑分會勸募股主任。曾與曾幾生等組演潮州白話劇。歷任余娛儒樂社副社長。一九二九年,中華女校經濟支拙幾陷停頓,慨助經費三年,一九三九年起連任端蒙學校正副董事長。曾任南洋女子中學,華僑中學,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義安公司董事,為潮州八邑會館發起人之一,任名譽顧問,首屆董事。
劉任臣
劉任臣,劉隴村人。生於清同治九年(1870)。光緒三十年(1904)與許雪秋、肖竹漪等參予由星洲回潮之黃乃裳、陳芸生、林受之等組織的反清秘密活動。一九O七年參加黃崗起義,後走避星洲。一九一一年與潘兆鵬、郭淵谷等發起創辦“同德書報社”,向僑胞宣傳革命。辛亥革命起,即與許雪秋、陳芸生等人回國。時潮汕政權尚未一統,出現民軍十三司令,劉任臣居其一,少將銜,司令部設於揭陽大窖。是年三月與陳芸生、許雪秋引惠潮梅鎮守使林激真從海路進攻汕頭,逼走潮汕安撫使陳宏萼。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五日(農曆十一月初七日)飲宴於汕頭三中廬,突發腦溢血而卒。
古廟.善堂.烈士陵園
玉封大帝廟
地址:劉隴村庵劉路中段
善峰養心堂
地址:劉隴村隴尾善堂
烈士陵園
地址:劉隴村堤頭
劉隴烈士墓園安葬著原駐劉隴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121師在1952年為粉碎台灣國民黨軍隊反攻大陸的戰鬥中光榮犧牲的57位烈士,還有2011年3月份從廣西的靖西、那坡、憑祥和江西吉安等四地的烈士陵園遷移回來的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及在江西因公光榮犧牲的步兵121師八位潮籍烈士戰友。
伯公廟
地址:劉隴村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