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余(1954.10.11-),男,山東省高唐縣人,中共黨員,水利水電工程專家。1982年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現任山東省水利廳副總工程師、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工程技術套用研究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首批工程設計大師,山東省水利系統“3131人才培養工程”科技英才、水利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長余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省高唐縣
- 出生日期:1954.10.11
領域貢獻,成果,著作,榮譽,水利寄語,
領域貢獻
劉長余同志具有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山東省水利工程勘察設計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幾十年來,他把全部身心獻給了我省的水利事業,一直奮鬥在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和研究工作的第一線,劉長余先後主持完成了山東省濟南、淄博、濰坊三市引黃供水工程規劃設計、勝利油田引黃供水工程總體規劃和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工程規劃設計、小清河流域綜合治理幹流防洪除澇工程規劃設計、山東省沿黃平原調蓄水庫工程規劃設計、山東省黃河流域和半島流域防洪規劃、山東省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規劃設計、山東省21世紀初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總體規劃、山東省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規劃設計、山東省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設計、山東省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規劃設計、南水北調山東段工程規劃設計、山東省水資源綜合規劃等20餘項國家、省重點水利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和10餘項重大科研課題的研究,推廣套用了多項國內外先進技術,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和國際領先水平,成效顯著,貢獻突出。先後獲得科技進步獎國家級2項、省部級10項,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省部級10項,省優秀工程諮詢獎2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發表論著20餘篇,在國家和省水利建設重點項目規劃設計和水利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套用方面做出優異成績,為水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成果
劉長余同志深知科技創新是建設精品工程的根本基礎,在多年的工程規劃設計工作中,結合水利工程建設實際,貫徹“以工程帶科技,以科技創新”的基本思路,主持開展了一系列科研課題及專題的研究。他主持完成的重大科研課題和水利工程規劃設計項目榮獲近百項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中國水利優質工程大禹獎1項、省級優秀勘察設計獎9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省級優秀諮詢一等獎2項、省水利科技進步獎20餘項、省水利優秀勘察設計獎30餘項。
以南水北調首個開工項目—濟平乾渠工程建設為依託,劉長余同志主持完成了《南水北調東線濟平乾渠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課題,首次提出了長距離渠道系統設計與土石方挖填全程系統平衡的設計新方法;研製了以大塊混凝土薄板防滲為主、渠床多組合排水疏乾輔以複合材料保溫的“四防”新型結構和防裂、抗凍、耐久的渠道襯砌高性能混凝土新技術,乾根網並集成坦薩植被網、土工格柵、椰纖維網於一體的生態修復技術;建立了基於“等容量”控制的調度自動化系統和渠道高邊坡穩定分析、加固技術,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榮獲2007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劉長余同志積極組織和參與了《大型渠道機械化襯砌設備與施工工藝》課題研究,填補了我國大型渠道機械化襯砌成型技術、設備和工藝等方面的空白,不僅結束了我國引進機械化襯砌設備的歷史,更打破了歐美設備壟斷國際市場的局面,主持完成的課題《大型渠道混凝土機械化襯砌成型技術與設備》榮獲2006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此為基礎制定了我國第一部南水北調專用技術標準《渠道混凝土襯砌機械化施工技術規程》。
《21世紀初期山東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是省政府針對山東省水資源緊缺,進入新世紀後山東省水資源如何開發利用,而確定編制的水利重大戰略發展規劃。劉長余同志擔任該規劃工作小組副組長和技術總負責人,緊密結合山東實際,運用先進的理念和科學的方法,對21世紀初期山東省水資源開發利用進行了全面規劃,該規劃以實現山東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主線,以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科學分析了21世紀初期水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預測了不同規划水平年、不同保證率情況下的水資源供需狀況;根據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要求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水的需求,從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六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劃,提出了解決山東省水資源緊缺的基本思路、目標、任務和要求,確定了進入21世紀後山東省實現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和保障措施,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和使用價值。其成果已成為山東省制定新世紀水利發展戰略規劃的主要依據。《21世紀初期山東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總體規劃》2003年榮獲山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
自二十世紀六十代以來山東省陸續興建了一大批灌區工程,據統計至1998年全省設計灌溉面積30萬畝以上的大型灌區發展到近60處,設計灌溉面積4877.53萬畝,其中引黃灌區30餘處,水庫(含引湖)灌區20處,引河灌區9處。但這些灌區在建設期由於資金嚴重不足,工程只能因陋就簡,經過長期運行,老化失修嚴重,以致“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周身是病,難以為繼”,急需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山東省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項目也就孕育而生。劉長余擔任該項目技術總負責人,自1998年以來一直負責全省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的總體規劃和部分灌區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研究解決了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中的諸多技術難題。《山東省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規劃》榮獲2002年度山東省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
針對各工程在施工設備及運行方面尚未解決的許多技術難題,結合施工設備及工地現場實際情況,劉長余進行反覆研究、多次試驗,發明、改進多項施工設備,取得國家專利4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
著作
由於在灌區建設和改造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技術研究成果的前瞻性,根據國家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安排,劉長余同志作為主要起草人主持編寫了國標《灌區規劃規範》(GB/T50509-2009)。在對我國大型灌區大量進行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有關管理、建設、設計、研究部門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負責工作大綱、技術大綱的制定,並執筆編寫“第五章水土資源平衡分析及水資源配置”、“第七章 工程規劃”內容的編寫和規範全文的審查修改等任務。該規範作為灌區規劃的國家標準,於2009年7月由中國計畫出版社出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聯合發布,2009年12月1日起實施。同時,劉長余同志還承擔完成了國標GB50xxx-20xx《灌區改造技術規程》(報批稿)的工作大綱、技術大綱的制定,並執筆編寫“第六章 主要技術指標”的編寫及“第七章總體布局”的審查修改等任務,該規程已由水利部報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期內即將發布實施。
工作之餘,劉長余筆耕不輟,先後撰寫了多篇學術論文,在各類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2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3部。
榮譽
因工作業績突出,劉長余同志多次受到上級機關的表彰獎勵,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被評為全國南水北調工程規劃設計先進個人;2005年,被評為全國水利水電勘測設計行業優秀設計總工程師,被聘為山東省防指防汛搶險專家;2007年,被評為山東省水利系統“3131人才培養工程”水利專家;2009年,被評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首批工程設計大師;2010年,批准享受國務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貼,被評為山東省水利廳“3131人才培養工程”科技英才;兼任山東省水利學會理事、規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科技諮詢協會、山東省土地協會理事。
水利寄語
“當我們選擇水利的時候,就意味著選擇了大河人生,選擇了一輩子的治水生涯。”這是作為水利人的劉長余常說的一句話,他生活快樂簡樸而不張揚,比起那一項項載入史冊的輝煌的水利工程,平凡的他只是千萬水利人中的一份子,只是滄海一粟浪花一朵,但正是水利行業千千萬萬色彩紛呈的這些一粟粟顆粒一朵朵浪花,共同裝點了山東水利事業的巨幅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