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銓法

劉銓法

劉銓法(1889~1957),號衡三,教育家、建築工程師。山東文登人。1904年考入青島禮賢書院,1914年進入德華特別高等學堂學習土木工程,戰爭爆發後,轉入上海同濟醫工學堂繼續學習,1921年上海同濟醫工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任山東中興煤礦公司工程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銓法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89
  • 逝世日期:1957
人物生平,成就榮譽,人物作品,社會貢獻,建築種類,

人物生平

劉銓法1904年考入青島禮賢書院,1914年進入德華特別高等學堂學習土木工程,戰爭爆發後,轉入上海同濟醫工學堂繼續學習,1921年上海同濟醫工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任山東中興煤礦公司工程師。1923年,劉銓法娶時任青島商會會長隋石卿之妹為妻。同年,劉銓法擔任禮賢書院校長一職時,尉禮賢已回到德國,當時在青的很多德國人想讓禮賢書院改成一個醫藥學的專科學校,劉銓法堅決反對,他力排眾議,堅持將禮賢書院做為建築工程專業的學校直到青島解放。在這個職務上一乾就是30年,而且從不拿一分錢奉祿,實在難能可貴。他的生活來源主要靠建築設計養家餬口。1953年,劉銓法因病從校長的位置上退下來。在擔任青島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中學校長的同時,劉還是20世紀30年代青島本土著名的華人建築設計師,1929年登記為工程師,創立建築事務所和禮賢中學土木工程中專班。1934年獲預製混凝土構件的專利權。1955年5月,劉當選為政協青島市第一屆委員會委員。1957年,劉銓法在青島病逝。

成就榮譽

人物作品

他在青島所留存的建築作品有山左銀行(1932)、青島紅卍字會(1933)、青島物證交易所(1933)、中華基督教會(1935)等。在紅卍字會大殿設計中,大膽地創造性地採用預製混凝土構件和水泥製品,代替傳統的木料製作,這在國內屬首創,著有《鐵混凝土工程》。並參與設計平度南村沙梁文昌閣、棧橋回瀾閣

社會貢獻

1914年,日本軍國主義不顧世界人民的反對,對中國的國土垂涎已久,強行派兵侵占了青島,青島相繼淪陷於德、日、美侵略者的魔爪之中。由於當時德國人在青島創辦的德華大學等學校已經停辦,又因禮賢書院是由瑞士參加的同善教會所主辦,才得以繼續開辦,並於1934年改名為禮賢中學。
1923年,劉銓法擔任禮賢書院校長一職時,在青島的很多德國人想讓禮賢書院改成一個醫藥學的專科學校。劉銓法堅決反對,他力排眾議,堅持將禮賢書院做為建築工程專業的學校直到青島解放。1942年,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英美兩國在青島開辦的學校,通通被日本帝國主義收繳,私立的學校中,只有禮賢中學是一所唯一沒有被收繳的學校。

建築種類

(1)銀行建築:當時銀行建築分別集中於中山路中部和館陶路東側,形成中國金融中心和外資金融中心。量多質優的這類建築,多出自中國建築師之手,不少可稱得上經典之作。交通銀行青島分行 建於1931年6月,為歐洲古典復興風格,仿羅馬建築手法,今仍為中山路上的知名建築。立面為典型軸線式布局,中心為標準的高大立柱,粗壯古樸典雅,又細緻精到。系中國第一位留美歸國的建築師莊俊設計。現仍為銀行辦公用。金城銀行青島分行 仿歐洲古典復興風格。呈菱形平面,主入口上部二三層做奧尼壁柱,中間起塔樓。現為市南區醫院門診部。位於曲阜路、河南路口。朝鮮銀行青島支店 位於館陶路12號,立面為面磚牆面,屋檐下花牙條石,淡色浮雕,通體樸素大方,呈日本建築風格。建於1932年。現仍為銀行辦公用房。 中國實業銀行青島分行 河南路東側,建成於1934年,地上四層,平屋頂,古羅馬建築風格,格調明快。現為銀行辦公用房。由劉銓法主持設計和監工建造的有山左銀行(後為新新公寓分寓)、大陸銀行青島分行( 位於中山路、曲阜路口,四層,平屋頂,簡潔典雅,30年代流行的西式新型建築,1935年建成。現為外貿公司)、中國銀行青島分行 (位於中山路,簡樸莊重,今仍為銀行,建成於1934年),則由上海建築師羅邦傑設計,由劉銓法監工,二人對如何利用青島石料配合得當,使該建築成為本市的佳品。
(2)商貿類建築:青島國貨股份有限公司,位於中山路膠州路交匯之東南角,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建於1933年,呈“現代風”風格。已拆另建。 青島百貨大樓 位於中山路。原稱Adams大樓,建於1929年(一說約30年代中期)。高五層,構圖追求幾何形的比例。已改建。青島取引所 建於1925年,平面近“田”字形,立面中由6根花崗岩“混合式”柱子直達三層。中央三角山牆上部兩端為高起的塔樓,中間偏後成穹頂,增加豎向層次和立面豐富感,系當時流行的商業古典式風格。位於館陶路,今保持原貌。謙祥益綢布店 始建於1911年,後在30年代建成新店址,具有19世紀歐洲建築風格,夾雜中國傳統建築特點。位於北京路,今大致保持原貌。1933年,為了打破日本人對青島的商品證券交易的壟斷,中國工程師劉銓法設計了青島物品證券交易所(位於大沽路北頭,今其本保持原貌)。取地勢之利,合道路之規,呈放射狀矩形,建築風格一樣以奇特取勝。也許他就是想用建築的語言,狠狠地證明給外國人看,中國人就是不一樣。青島物品證券交易所 建成於1933年2月,高5層,平面結合自然地形和道路網布局而略呈放射狀矩形,式樣較奇特,打破日人對青島的商品證券交易的壟斷而建的交易所大樓。該工程完成後,博得好評,許多外地人前來索取圖紙。
(3)旅館建築:東海飯店,位於匯泉灣,1936年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六層建築,局部7層。平面呈自由狀,房間採用疊錯式布局,88個房間均能直接觀海。立面設計高低錯落,外牆為淺藍色,遠望似戰艦,為當時流行的“國際式”風格。系當時青島最高建築物,最大飯店。今風貌依舊。新新公寓 位於湖南路,1935年12月建成,中國人設計,式樣新,質量好。鋼混結構,頂正中有玻璃穹頂,利於採光。後改稱華僑飯店。
(4)樓台、會堂、影劇院等建築。青島市禮堂,建成於1935年,有7家中資銀行出資興建,採取現代建築風格。位於蘭山路,今為銀行用房。福祿壽影院,1926年建成,中國人創辦的影院。已翻建。後為紅星電影院(今已拆除)。山東大戲院,建成於1930年,平屋頂,簡潔質樸,今為中國電影院。棧橋回瀾閣建於1933年,根據當時青島市工務局《改筑前海棧橋並修理北段舊石橋》所記,“於堤上增築八角洋灰亭,以備夏令納涼之用,亭之周圍為便利遊人休息起見,添置鐵架木椅廿把……”但是,關於回瀾閣是誰設計的,相關資料並沒有明確的指出。在最近出版的《今日平度》副刊上,有一篇文章指出,參與南村鎮沙梁村文昌閣設計建造的劉銓法(國立同濟大學土木科畢業)和孫旭春(即墨人,膠東名工程師),都是參與棧橋回瀾閣設計人員。
(5)居住性建築:八大關別墅,位於當時市區之東,日人占領時開始在太平角色一帶建別墅。20世紀30年代現八大關一帶被定為“特別規定建築地”,30代末形成規模。這裡的單體建築,建築體量小,辟有花園,一般能見海,建築格調互不相同,以模仿歐美“田國式”風格為主,幾成各風建築博覽會。“花石樓”、“公主樓”為其中的代表性建築。花石樓選址在海岸台地上,牆面採取完全花崗石料砌築而成的形式,上半段局部用細紋粗石處理,地表及轉角均為凸突蘑菇石,總體沉穩凝重,呈現典型歐洲古堡風格。“公主樓”傳說為丹麥公主來青居住面建,富異國情調。其他眾多建築也各具風采,為人稱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