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臣街

劉臣街

劉臣街位於宜賓城區東北部,原為宜賓北城外護城壕外的一條小巷,建於明代。明代宜賓進士劉武臣(1470-1540年),官至貴州省鎮遠府知府,去職之後居住此街,後漸有人氣,稱“劉武臣街”。劉臣街原有劉武臣故居。新中國成立初期,劉武臣故居的大門上方尚保存有橫額,上書“武臣世第”四字。之後,本處設為宜賓市公安局北城派出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臣街
  • 地理位置:宜賓城區東北部
  • 始建年代:明代
  • 別名:愛民街
文化典故,歷史沿革,

文化典故

據宜賓舊府、縣誌記載,劉武臣於明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考取舉人,明弘治癸丑年間(公元1493年)再中進士,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任貴州省鎮遠府知府。因“愛民不擾,政暇親課諸生”,在劉武臣去職之後,貴州人對他感念不已,不但將其納入祠堂紀念,並將其事跡載入《貴州名宦志》一書中。

歷史沿革

其後明代宜賓人周爻,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開科中進士2甲70名,周爻官至陝西潼關兵備道,時轄河南、陝西、山西三省,晚年居住此街,後奉旨於本街中心建石牌坊二座,一曰:“節制三省”、一曰:“褒封二代”,石牌坊後毀。
明末,此街荒蕪。清初,始有劉姓、伍姓、陳姓首先居住,故清初名“劉伍陳街”。清代宜賓道光甲辰年(1884年)進士,著名詩人李映芬(字香雪),也曾居此街,留詩無數。“不憶他鄉憶故鄉,丹山碧水說來詳。姑台雨潤仙茅綠,僰道雲深苦筍香。一寸清冰新鏡閣,七分明月舊書堂。何時返棹東樓下,百盞春拈重碧光。”這首《偶憶》便道盡了李映芬對僰道宜賓的思念之情。
清末,美國基督教會在此街南側建“仁德醫院”(今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首開宜賓西藥治病先例。1966年劉臣街曾改名愛民街,後又恢復劉臣街。
民國時期,宜賓劉臣街的豬鬃由重慶洋行出口外國。解放後,宜賓市豬鬃制刷廠仍設在劉臣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轉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