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歷史
1868年,劉銘傳回鄉擇址(在原址東南約3000米)興建新宅"劉老圩"。圩基包括水面,占地約6公頃。建圩時四周挖壕溝墊圩基地,西面挖大堰燒磚瓦,就近從山上取石料。為了面對大潛山,劉老圩建築坐西朝東。圩內四周是深壕和石圍牆,大潛山匯流的金河水繞圩而過。圍牆上配有5座碉堡、炮台。分內、外壕溝。外壕有東南、東北角兩大吊橋,各橋分別有兩層門樓7間,住有兵勇護圩。過外吊橋進圩內即是內壕溝,每座吊橋處均有門樓。
劉老圩正大廳為三進,每進3間。頭進與二進之間的天井院內是迴廊包廂,第三進為兩層堂樓。正大廳大門面對外壕溝月芽塘,月芽塘兩尖角內弦是矩形荷花池,池中有花圃。正廳西南角是西洋樓,兩層三間,樓上藏書,樓下住人。正廳北面是鋼叉樓,兩層五間,因大潛山側有老虎洞,建此樓"壓邪鎮圩"。樓後的盤亭,四面環水,惟石橋相連,存放國寶"虢季子白盤"。盤亭北面的九間廳,是劉銘傳迎客會友之處。廳後的小島曾經是彈藥庫。劉老圩西水面上有一大島,是讀書的好所在。當年劉銘傳常在此讀書,後有棧橋通往島上。據說劉銘傳晚年時曾拆了棧橋,每天搖船送孫輩到島上讀書,中午送飯吃,傍晚才準回家。劉銘傳的後代多在圩內居住。這一片建築群19世紀末曾遭火災,解放初因軍工建設需要改建為倉庫。現仍存災後重建的九間廳和當年種下的古柏、廣玉蘭等,只是房屋破了而路寬了。合肥西郊的土路上,纖塵不染,是雨天,細雨綿綿。遠處隱約可見屏障似的大潛山。
劉銘傳晚年自號“大潛山人”,即由此來。在一塊石碑前,碑上顯示著此處的身份----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老圩。
如今,劉老圩占地70000平方米,有大小房屋300餘間,還有皖中典型的園林,西洋化小洋樓,雕樑畫棟,可分內外壕溝與外界相隔,圩內四周樹木茂盛,清幽靜穆。然而經歷百年的滄桑,大部分建築已毀,僅有內外壕溝,輪廓依稀,九間屋骨架尚存,西更樓獨沐風雨,少數的名木古樹還可見證其歷史原貌。劉老圩現狀因長年匪患,加上人為拆毀,重新搭建,其原有的建築群體布局已經無法呈現。
建築風水
據說,劉家在興建劉老圩時也曾大講風水,在選址布局上頗為考究。大潛山的老虎崖上有稱為老虎口的一山洞,洞口面對劉老圩。劉與“牛”諧音,為避“老虎吃牛”之忌,劉老圩里專門修建了一座樓取名為“鋼叉樓”,樓內擺設有鋼叉等兵器對準老虎口,以此破解禁忌。劉家還拆掉了附近有礙風雅名為“老母豬圈”的村莊,並對某姓的墓地通過挖大水溝的方法以避免其擋住劉老圩的龍脈。不過,“風水輪流轉”,這種事情從來都是信則靈,不信也就不靈。
如果說是一方風水成就了劉銘傳的英名,現在看來,不如說是因為聲名遠揚的劉銘傳使得這個處在江淮之間的舊日莊園如今聞名遐邇。畢竟,劉銘傳是劉老圩當初的主人。
與風水理論相仿,觀看面相預測人生的“相術”也是一門比較玄妙的學問。據相關資料,劉銘傳的相貌就很有特點,因為小時候患天花病導致臉上留下了一些斑斑點點,加之在家排行老六最幼,所以鄉里人和劉家兄長稱劉銘傳為“六麻子”或“么麻子”。不過,劉銘傳對此並不忌諱,甚是豁達。他曾在自畫的一幅梅花圖上題詩:“圈圈點點又叉叉,傾刻開成一樹花,若問此花何人畫,大潛山下劉六麻。”儘管臉有麻點,相貌不佳,不過有記載稱其目光如電,聲震屋樑。
有人早就料想到劉銘傳今後可能有一番作為。劉銘傳年少時的老師劉盛藻曾評論當時就桀驁不馴、爭勇好強的他:“昇平之世是塊廢物,亂世倒可能成為英雄。”曾國藩以擅長相人察人而著稱,有人後來把他所寫的察人筆記整理成《冰鑒》一書。據劉成禺《
世載堂雜憶》記載,淮軍初建之時,曾國藩有一天在李鴻章的陪同下悄然來到淮軍營地,只見:“淮軍諸名人,有賭酒猜拳者,有倚案看書者,有放聲高歌者,有默坐無言者。南窗一人,裸腹踞坐,左手執書,右手持酒,朗誦一篇,飲酒一盞,長嘯繞座,還讀我書,大有旁若無人之概;視其書,司馬遷《史記》也。巡視畢出館,諸人皆不知為曾帥,亦不趨迎鴻章。曾帥歸語鴻章曰:‘諸人皆可立大功、任大事,將來成就最大者,南窗裸腹持酒人也。’其人為誰,即淮軍有名之劉銘傳。”事實證明,曾國藩沒有看走眼,劉銘傳的一生確實成就非凡。
布局特色
從風水角度
劉老圩為了面對大潛山,總體建築座西朝東,開東南、西南大門,及東北水師門。正大廳大門面對外壕溝月牙塘,圩中正廳北面築鋼叉樓,因大潛山側有老虎洞,建此樓以“壓邪鎮圩”。
軍事防禦角度
劉老圩四周是深壕和石圍牆,大潛山匯流的金河水繞圩而過。圍牆上配有五座碉堡、炮台,外壕有東南、東北兩大吊橋,各橋分別有兩層門樓七間,住有兵勇護圩。入口處留有大片練兵空地,過外吊橋進圩內即是內壕溝。各有門樓把守。圩內有內、外兩層圍牆,中距可達4米,兵勇可在圩四周貫通巡邏。主題建築群皆有大巷及內圍牆相隔,如此形成了外壕、吊橋、城樓、內外圍牆、炮台、內宅圍護,層層包圍森嚴的軍事防禦系統。正是這個系統使得劉老圩在晚清時局動盪的年代、盜匪橫行時期可以安然處於青山秀水之間,富甲一方。由此我們不得不欽佩劉銘傳做為著名將領的過人智慧。
使用功能角度
劉老圩內、外劃分明確,除去外圍的防禦系統,內部主要分為中央正大廳。南部游賞區,北部會客廳三個主要功能。中央正大廳分三條軸線,中央四進,南北各三進廳堂,南北路設後廚房,為主要的生活區。南部游賞區在園林中布置南書房,小洋樓,隨山采形,就水取勢,園林隱蔽清奇,閒雅淳樸,富於皖中園林特色。北部以九間廳為主體(現存),設有盤亭、荷花池、北書房等建築,是劉銘傳主要的會客場所,遙想當年他鄉居期間,定是在此處與鄉紳把酒吟詩,施展他文人才華的一幕。
裝飾特色
圩內建築以跌落的馬頭牆分隔,主入口設八字牆,建築開間多為三間:明三間、暗三間、廊步三間俱全,走馬樓,圍合的天井,內斂的布局,精美的雕飾,磚、石、木雕各具特色,極盡奢華。
主入口東大門為紅漆鋼釘,敞廳、中大廳、九間廳皆有彩繪裝飾;門窗漆紅色油漆,雀替為金龍抱柱花式,這已遠超出了清工部對民間建築的形制、色彩的嚴格規定。這與劉銘傳曾為朝中官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另外,劉老圩地處遠離朝廷的鄉村,曾一度為六安、合肥皆不管轄的“飛地”也是一個原因。使其得以自由發展,不受禮制的約束。
牆體皆為清水青磚,脊飾豐富多彩,鋪地、園林多採用當地盛產的青石,有著與眾不同的城牆及城樓吊橋等軍事防禦功能等。結語劉老圩雖是劉銘傳興建的鄉居家宅,但是由於主人的個人傳奇經歷,及劉老圩特定的歷史氛圍,賦予了它獨特的魅力,它真實記錄了劉銘傳的隱居生活,並與其它的淮軍名將圩子一起構成了圩堡群落,散布在皖中廣闊區域。然而由於建築的年代比較久遠,皖中地區經歷匪患破壞,圩堡群落受著自然的侵蝕與改造。現代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也波及圩堡的生存。我們對劉老圩的景觀復原設計的目的並不是宣揚假古董的營造,而是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搶救和保留皖中現存的,全國獨一無二的圩堡文化,也為合肥增添一個記載著歷史記憶和文明傳承的建築文化景觀。
銘傳墓園
新建成的劉銘傳墓園,坐落在合肥市肥西縣銘傳鄉的大潛山。整個墓園坐南朝北,倚山面水,巍峨壯觀,氣勢不凡。劉銘傳故居就在
大潛山北約兩公里處,人稱劉老圩。
作為一處規模宏大的私家莊園,劉老圩占地面積近百畝,風景秀麗、建築恢弘。圩堡四周築有內外兩道深深的壕溝,圍牆用石頭砌成,周邊分布著五座碉堡,有兵勇把守。圩內建有房舍300多間,其中還有西式洋樓,並有亭子、花圃、水池點綴其間。東南邊是大片水面,有小島兩座,較小的島上設有劉家的彈藥庫,較大的島上建有一座讀書亭。如今的劉老圩,雖然早已面目全非,可是從其概貌上不難想像出這處豪宅大院興盛一時的昔日風光。
影視拍攝
2015年3月21日,中國淮軍圩堡影視基地揭牌暨電影《圩堡槍聲》啟動儀式在肥西縣銘傳鄉劉銘傳故居舉行。據介紹,即將開拍的電影《圩堡槍聲》已被列入八一電影製片廠2015年的重點拍攝計畫。
電影《圩堡槍聲》由八一電影製片廠、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肥西縣委縣政府、合肥廣播電視台和中藝光影文化傳媒公司聯合攝製,目前,項目已通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備案立項,計畫上半年拍攝完成,年底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