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攽

劉紹攽(1707~1778),字繼貢。清代學者。西安府三原縣(治今三原縣)人。雍正(1723—1735)中以諸生薦為什邡縣(治今四川省什邡縣)知縣,調南充縣(治今四川省南充市)知縣,舉博學鴻詞,官至知州。所到皆有政聲。工於詩和古文,喜歡講古音韻及方程、勾股等算術之學,熟悉古代的史實和當朝典章制度。有《九畹集》及《周易詳說》18卷等傳世。

基本介紹

  • 本名:劉紹攽
  • :繼貢
  • :九畹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地:西安府三原縣
  • 出生日期:1707年
  • 逝世日期:1778年
  • 主要作品:有《九畹集》及《周易詳說》
  • 主要成就:所到皆有政聲,講算術之學
劉紹攽(1707~1778)字繼貢,號九畹,三原人,劉淓之曾孫。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撫史貽直以博學鴻詞薦,授四川什邡知縣,調南充。乾隆八年(1743年),四川巡撫碩色,以陽城馬周薦於朝,服闋,乾隆十四年御試保和殿,賜上方膳欽,取一等第五名。乾隆十五年(1750年),兩廣總督碩色及大學士史貽直二公,薦舉經學,復以紹攽應詔,為經學供奉。旋補外試晉首邑,以卓異成績升為知州。後歸里,主講蘭山書院。工詩與古文,善詩詞,喜講古音韻方程、勾股等算術之學,熟悉古代史實和當朝典章制度。
劉紹攽
劉紹攽著述
劉紹攽是清代陝西有名的出版家,於家校勘編輯舊刻及舊鈔,鳩工刊印,以“傳經堂”著稱於世。從乾隆八年(1743年)以傳經堂名義自刊《九畹古文》起,直至光緒(1875~1908年)中以傳經堂名義刊印《劉氏傳經堂叢書》十四種,約有近200年的歷史,其中乾隆、道光、同治、光緒諸朝刻書較多,北京圖書館現藏有《三原傳經堂劉氏書目》一卷。他的後人遵循祖訓,以出版業為榮,繼承傳經堂者有劉世奇、劉毓英等,三原劉氏傳經堂是陝西關中地區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私人出版世家,與安康張氏來鹿堂遙相呼應。光緒十九年(1893年),傳經堂鉛印了《朱子晚年全論》八卷,邁出了陝西地區出版印刷業近代化的第一步。劉氏子孫繁衍日多,遷居涇陽的一支曾以劉氏文在堂的名義從事出版業,光緒二十年(1894年)刊印了劉紹攽勘正的《四書凝道錄》二十九卷;三原另一支劉氏以述荊堂名義從事出版印刷業,光緒三年(1877年)刊印了《伊川擊壤集》二十卷。劉紹攽創立的傳經堂,繼承了明代王恕王徵刻書的傳統,對清代三原、涇陽的出版印刷業起到開拓作用,其功績不可磨滅。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劉紹攽編纂修成《三原縣誌》,故稱“劉志”。此志卷首有圖4幅,無序跋、凡例,共18卷。因距前志時間較短,所收新資料甚微,主要補充藝文志的資料。藝文志分碑、記、書、序、詩、賦、雜著7類,收錄地方詩文頗多。此志另有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刻本,6冊。
劉紹攽還著有《九畹集》行世,並編著《二南遺音》及撰有《周易詳說》十八卷(乾隆十三年本衙刊)、《書考辨》二卷(約道光間劉氏傳經堂刊)、《春秋通論》、《春秋筆削微旨》二十六卷、《四書凝道錄》十九卷(光緒二十年文在堂刊)、《二南遺音》四卷《續集》一卷、《學韻紀要》二卷(乾隆五年劉傳經堂刊)、《衛道編》二卷(乾隆間帶經堂刊)、《皇極經世書發明》十二卷、《九畹文》十卷、《九畹續集》二卷(乾隆間劉傳經堂刊)、《握奇經訂本》等書。柯劭忞稱劉氏《周易詳說》“皆能化門戶之成見,非墨守一先生之說者所及”。劉氏之書雖散佚已久,清季以來,亦偶有見出者也。《四書凝道錄》著成於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書成未刊,及光緒甲午年涇陽劉秉仁始為授梓。
劉紹攽
清本《九畹文》十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