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站國

劉站國

劉站國,42歲,1986年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1989年獲得液體火箭發動機專業碩士學位。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11所研究室主任、主任設計師、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宇航學會液體推進專業委員會委員。曾榮獲國家“863”計畫先進個人、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學術技術帶頭人”、“航天基金獎”、六院“青年突出貢獻獎”等多種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站國
  • 畢業院校:國防科技大學
  • 年齡:42
  • 榮譽:國家“863”計畫先進個人
人物小傳:,攻關不畏難,傾情獻航天,

人物小傳:

7月8日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中的一條訊息吸引了幾億人甚至幾十億人的目光,用於推進我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的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首次600秒整機試車成功,將使我國航天運載能力提高3倍,能滿足未來二、三十年航天發展需求,是我國未來運載火箭的核心動力,使我國液體火箭發動機實現了整體技術水平的跨越。第二天,各大報紙競相登載,網際網路上數以萬計的人在點擊……
日前,在航天六院11所見到剛從試驗基地歸來的劉站國,略顯倦意的臉上,仍透著喜悅與自豪。談到這次試車,他說,這次試車成功帶給我們的喜悅只是短暫的一瞬,因為後續研製任務還很繁重,需要我們繼續腳踏實地不懈努力,只有最終拿出高質量的定型產品,才能不負祖國和人民對我們的期望。
九十年代中期,11所正式承擔了新一代重點型號液氧煤油發動機關鍵技術的攻關任務。來所不久的劉站國便加入到這個攻關的集體中。在十多年艱辛的攻關路上,他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逐漸成長為發動機研製技術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在發動機的關鍵技術攻關及工程研製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攻關不畏難

液氧/煤油發動機是一項全新的研製工作,許多關鍵技術待突破,它的研製不僅是對幾十年來液體火箭發動機已有認識的實踐與創新,也是對未來知識的探索與駕馭,其系統複雜、技術含量高、研製難度非常大。劉站國在複雜的研製過程中善於發現、分析和解決研製中出現的技術問題,使許多阻礙研製進程的難題迎刃而解。
技術和思路,作為一種無形資產,看似平常淺顯,一點即通。然而卻又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得出來和做得到的。因為這是心血的凝聚和知識的結晶。為了解決發動機在試驗中出現的技術問題,他連續加班加點,在查找有關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數據分析和發動機工作過程數學摸擬計算分析後,提出的試驗改進方案和冷試驗方案,使試驗獲得了圓滿成功,確保了發動機的研製進程。隨著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工作的不斷進展,其高技術性和高風險性也顯現出來。在發動機整機試驗中連續起動失利,產品損失巨大的情況下,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的劉站國感到了莫大的壓力。問題如不儘快查出,不僅直接影響研製的進度,更重要的是會挫傷這支年青研製隊伍的信心。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和同事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經過反覆的分析、計算、試驗,他提出的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攻克了技術難題。後來,20多次的試驗結果一次又一次證明了他提出改進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傾情獻航天

設計的質量,決定著產品的質量,也決定著發動機試驗的成敗。作為主任設計師,劉站國深知質量的重要性。在室里繁重的產品研製過程中他深入研製、生產、試驗現場,嚴把質量關,嚴格技術狀態管理。結合發動機研製進展和總體要求,他組織完成了研製大綱的修改完善;針對發動機系列化研製的需要,對研製技術狀態進行了策劃;針對發動機技術狀態複雜的特點,嚴把方案論證和圖紙、技術檔案簽署關;強調吃透技術,深入生產、試驗現場,及時處理各種技術問題,確保產品實物質量;堅持在大型熱試車前組織質量複查和事故預想,對試車中出現的問題和隱患,進行專題分析、驗證。截至目前,該發動機的研製未出現一起人為質量問題。
“培養年青人同攻克技術難關一樣重要。”這是劉站國經常說的一句話。作為碩士研究生導師,他在全力攻克技術難關的同時,還培養出3名碩士研究生,如今均已挑起產品研製的大梁。同時,他的兩項研究成果還先後獲得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使劉占國為此付出了很多。然而,他覺得為了自己鐘情的事業,付出再多都值得。在每一階段攻克技術難關、查找問題的日日夜夜裡,他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犧牲了多少個節假日?有多少個業餘時間是屬於他的?他說不清,也無法說清。研製初期要進行大量的試驗選定方案,試驗在遠離所部的試驗基地進行,一試就是一個多月,緊張的時候幾乎天天試到後半夜,全部的家務都交給了妻子,每當談到這些,他的眼中不時流露出深深的愧疚……
十多年攻關路上的艱辛磨礪,劉站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談到走過的這一關又一關,他很平靜。他說,研製道路是漫長的,也是艱辛的,研製出新一代高性能的優質發動機是我們這一代航天人的責任,我將繼續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進一步當好馬前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