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璧如女士出生於名門望族。父親劉國均,江蘇靖江人,是一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在帝國主義列強經濟掠奪的縫隙中白手起家的工商業巨子,解放後,曾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江蘇省副省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璧如
- 出生地:常州府靖江縣
- 出生日期:1919年6月3日
- 性別:女
出身名門,巾幗英雄,愛國愛鄉,
出身名門
劉璧如女士1919年6月3日出生,祖籍常州府靖江縣,在劉國鈞府中排行第二,是劉國鈞、鞠秀英夫婦的掌上明珠。1929年初,10歲的劉璧如先後向孔子牌位和老師行了大禮,入劉氏私塾。在私塾里,劉璧如和其他小孩一起隨當時常州著名詩人蘇滌塵、錢小山等學習儒家經典和中國古典詩詞,她從小就是一個“愛爭對仗比新詞”的詩童,對聯、寫詩常受到老師的嘉許。近年來,劉璧如在香港、在國內、在海外發表了不少古典詩詞,是實業界一位名聞遐邇的女詩人。
劉璧如回憶說,父親經常教育她,做人第一要有志氣。要想做事情,就必須勤儉節約。父親的諄諄教導,對於她日後和查先生創辦實業,使得查氏集團迅速發展壯大,起了很大作用。
巾幗英雄
劉璧如女士在香港婦女界是位出類拔萃的人物,與其夫婿查濟民先生一同經營中國染廠。中國染廠有限公司創立於1948年。在創業初期,雇有60多名員工,月產量僅為50多萬碼,產品也只限於漂白和染色。她不僅實際參與管理,且親自過問車間內的印花、圖案設計等技術工作。至今,劉璧如女士仍擔任香港名力集團董事長及中國染廠集團董事之職。
1964年開始,夫婦倆開始在西非奈及利亞創辦以滌綸紡織和印染為主的工廠;接著又在加納開設紡織染廠;在多哥開設針織染廠3家;同時在印尼、英國、美國等建立多家包括紡織、印染的企業和其他有關的工商業;在史丹福大學附近建造一幢當地最高、最豪華的辦公大樓,成立了在美事務管理公司,將業務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上世紀80年代,他們一方面投資港幣5億元新建中國染廠香港元朗新廠,另一方面與歐洲KBC簽署技術合作協定。至80年代後期,查濟民、劉璧如伉儷在香港已擁有三家上市公司,按1996年市值計算,資本接近140億港元。
忙於在世界各地發展實業的同時,劉璧如女士也熱心於社會福利事業。她曾任香港仁濟醫院董事會主席,現任查氏基金會主席,求是科技基金會董事及劉國均職業教育基金會主席,江蘇省政協常委,香港浸會大學名譽博士等。
愛國愛鄉
查濟民、劉璧如伉儷積極參與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投資參與中國國際金融投資公司,廣東中山的陶瓷和紡織廠,在浙江、江蘇和上海等地的印染等企業,投資總額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
1978年,劉璧如得知大嶼灣愉景灣業主破產。她知道,根據一般情況,原業主首先通知蘇聯開設在巴西的銀行,因為原業主已把這塊土地向銀行抵押了貸款。出於對祖國的責任心以及對該地開發價值的遠見,於是,她決定買下這塊荒無人煙的土地。在電話徵得查濟民的同意後,迅速而果斷地排除來自幾個方面的干擾和角逐,耗資幾千萬港元把這塊地買下了。事後,劉璧如女士對外界僅說了一句:“濟民說,辦好這件事,總算對得起周總理了!”劉璧如從愛國主義出發,不計利害,投資購置大嶼島,排除了日後香港回歸一大障礙。
1994年她與丈夫聘請楊振寧和陳省身等為顧問,成立“求是科技基金會”,用以獎勵和培養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和青年學者。
劉璧如女士對家鄉的發展常縈於心,先後捐資靖江1000多萬元人民幣,修建岳王廟、劉國鈞故居、工校圖書館、劉國鈞中學教學樓,並設立獎學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