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履歷,
簡介
劉梓華,袁州區水江鄉上洞村梓木人。1928年參加農民赤衛隊,1929年參加游擊隊,入彭楊步兵學校學習,同年6月,參加紅軍。 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一軍團二師四團一營二連班長、副排長、排長、參謀、作戰科長、團參謀長、團長、教導大隊長、旅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長征。解放後,任天津市軍分區副參謀長,1951年在北京逝世。華北軍區授予劉梓華同志烈士稱號。
履歷
1934年10月,劉字華隨紅一方面軍開始長征。當時,他是紅四團三營二連的一個排長。1935年 5月初,紅軍巧渡金沙江後,繼續北上。此時,尾追紅軍的國民黨“中央軍”薛兵部隊已追至金沙南岸,而在前頭截擊的四川軍閥劉文輝、劉湘、楊森的部隊,即在南大渡河急進。紅軍如果不迅速渡過大渡河,就要被迫向西轉入更為艱險的川康地區。而要迅速渡過大渡河,必須快速拿下瀘定橋。在這十萬火急的形勢下,紅四團接受了奪取瀘定橋的任務。27日晨,紅四團從安順出發,沿大渡河西岸,向瀘定橋奔襲。
行軍途中,接到中央軍委命令:須在29日奪取瀘定橋,要求紅四團“用最高速度的行軍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偉大的任務。”這時駐地離瀘定橋還有440華里,是何等緊迫!28日清晨 5時出發,大家吃一頓稀飯就拚命趕路。劉梓華是個矮小的紅小鬼,一步也不甘落後,與戰友一道,迎著雷電大雨,忍受飢餓折磨,急切跨過一座座高山,渡過一道道河溝,憑著堅強的革命意志,經過整整一天一夜的急行軍,終於在 29日早晨 6點多鐘到達瀘定橋西岸,部隊迅速占領沿岸陣地。
瀘定橋飛架在大渡河上的十丈高空,沒有橋墩,只有 13根鐵索,從河東岸拉至西岸,共有80丈長,8尺寬。鐵索用鐵環扣成,橋上原鋪有木板,敵人現把木板全都毀掉,只剩下光溜溜的13根鐵鏈子,望下去令人頭暈目眩。
團部開會研究決定,劉梓華所在的二連被指定為突擊隊。會後,二連迅速召開戰前動員會,決定組成一支22人的突擊隊為第一梯隊。劉梓華一聽,第一個站出來要求當突擊隊先鋒,營連領導見他求戰心切,人又機靈,適合擔任突擊任務,就批准他為突擊隊先鋒。
經過一番充分準備,突擊隊員手持衝鋒鎗,背插閃光馬刀,腰纏十幾顆手榴彈,在隊長廖大株帶領下,冒著對岸射來的密集槍彈,扶住橋邊的欄桿,踩著搖晃的鐵索,向對岸衝擊。敵人用輕重機槍猛烈向鐵索射擊,妄圖阻止紅軍勇士的衝鋒。但是,在紅軍西岸火力的嚴密封鎖下,敵人火力被壓下去了。劉梓華等22位勇士越戰越勇,顧不得死神的降臨,迅猛向前衝擊,敵人被勇士們的無畏精神嚇呆了,掉頭就逃。勇士們當爬完最後一節鐵索,快要接近敵人橋頭時,突然,城門口燃起了熊熊大火,原來是敵人用煤油點燃了堆在橋頭的木板,妄圖阻止紅軍前進。隊長廖大株大喊一聲:“前進!”一躍而起帶領隊員不顧一切向前衝去。此時,第二、第三梯隊也迅速趕到,鮮紅的戰旗插上了東岸橋頭!
為了獎勵22位勇士的英雄行為,中央軍委為他們發了衣服、鋼筆等獎品。長征勝利後,又發了一枚大獎章。全國解放後,組織上安排劉梓華在華北軍區醫院療養。他身體好一點就要求分配工作。在他再三請求下,領導只得答應他去天津擔任軍分區副參謀長。1951年 2月,病魔再次纏身,他知道自己身體不行了,向來看望他的戰友、同事說:“我不行了,不能再為黨工作,希望同志們努力工作!” 4月17日上午11時,這個在戰場拼殺20年之久的紅軍戰士與他的戰友、親屬永別了!
劉梓華身經百戰,五立戰功,九負重傷,成為二等殘廢軍人。1951年4月病逝於北京陸軍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