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聖名保祿,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顧問。1920年12月26日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三女河鄉黃花港村世代虔誠教友家庭。1926年--1931年就讀於黃花港教會國小。1931年--1939年就讀於永平教區(盧龍)小修道院。1939年--1945年就讀於北京文聲學院神哲學系。1945年在原北京教區西什庫主教座堂由滿德貽(Paul Leon Cornelius Montaigne,C.M)主教主禮祝聖為神父。晉鐸後回到教區,先後在盧龍、唐山等地任堂區副主任司鐸。1981年12月20日在唐山由常守彝主教主禮、王其威主教和潘少卿主教襄禮祝聖為唐山教區主教。1984年12月7日創辦河北省天主教神學院。2010年11月17日榮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景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北唐山
- 出生日期:1920年12月26日
- 信仰:天主教
簡介
訪談錄
90多歲的老人,本該安享晚年,但他仍在為教會發揮著餘熱,早晨9點,老主教正在專注做一本名著“法譯漢”的筆記。看到筆者到來,他老人家放下手上的一切工作,坐下來很愉快地和筆者聊起來。
筆者1:今天的陽光很好,看到您老人家身體也很好,真使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啊!談談您老人家的整個聖召過程好嗎?
老主教:河北省豐潤區黃花港是一個天主教信徒居多的村落,我就出生在這村一個世代恭敬天主的家庭里,我是公曆1920年12月26日出生的,聽媽媽說過:她在那天的下午三點鐘正準備去教堂,突然感到身體不適,料想我該來到這個世界上了……按照教規在出生後的8天內,我父母就請了一位姓魏的神父對我進行了洗禮儀式,我的聖名叫保祿。這為我一生要完成的使命——為天主牧放羊群,成了第一塊基石。1931年至1939完成了小修院課程,1939年—1945年完成了大修院的課程,1945年5月4 日在北京晉升鐸品。
筆者2:那時,中國正處在一個內憂外患的動盪時期,您一定經歷了許多特別的人生考驗吧?
老主教:是的。就在日本人剛剛投降以後,教會也發生了災難。在1946年-1979年之間,我多次被投入監獄。
筆者3:您歷盡艱辛,愈挫愈勇,為教會的發展走在一條布滿荊棘的狹路上;能概述一下發生在您身上那些不尋常的往事嗎?
老主教:(淡定自若)沒有什麼非凡的經歷,一切災難都屬於昨天;無限美好的未來,才是值得期待!
1946年,我剛剛在北京聖了神父,正處在躊躇滿志的階段,殘酷的現實如同平地起驚雷。莫名其妙地就來了一場風暴。
1946年在盧龍入監,1947年3月被釋放。獲得自由後又開始了牧放工程,當時的教堂叫喬屯堂。也就是今天的唐鋼招待所附近,有一位來自荷蘭的大和主教,他有一個好聽好記的中國名字叫和毓華,他是外國傳教士到我們唐山教區來的的第三位主教,我和這位來自異國的主教在饑渴、荒涼的土地上尋找失散的羊群,同甘共苦、樂此不疲。不料1953年,這位來自遠方的主教被驅逐出境。
1954年11月13日我再度入監,直到1956年12月,從唐山第一看守所獲釋。出獄後幸虧有幾位神父的陪伴,得以再次從打擊的陰影中走出來,我們一起開始度牧放生涯。這時的教堂遷移到陳謝莊—南堂,好事總是要歷經風雨的洗禮、歷經磨難的煎熬。
本想可以順利施展天主所賦予我們的使命時,1966年一場文革,再次改變了我的命運,1966年-1969年再次入獄,1970年秋季---1979年10月勞改。
筆者4:您的信仰如同一棵根深蒂固的參天大樹,任其風吹雨打;您的歷程也猶如一個勇士,百戰不殆;但您更是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在大是大非面前,您有著驚人的前瞻性和不尋常的抗壓能力。
老主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要經歷一個“破繭化蝶”的過程 。
筆者5:在這令人不堪回首的歲月里,您想沒想過要回歸世俗?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過正常人過的日子,享受天倫之樂。
老主教:(沉思片刻,堅定地搖搖頭)賴天主護佑,一路走來,戰勝了三仇,同時也戰勝了自我的人性弱點,感謝天主不停地眷顧,引領我們走在一條成聖的路上。
從來就沒有放棄過我的追求,天主召叫了我,我給天主一個答覆還不夠,重要的是要執行這個艱巨的牧放任務,本來就是一個莊稼多工人少的時代,我要帶領大家招募更多的工人,為天主做工。
文革期間,教堂已經被該為醫院了,1969年上半年我在華新紡織廠勞改,下半年又被分到開平採石場勞改,後來又到過焦化廠勞改……承載著超負荷的勞動強度,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屈辱。
筆者6:烏雲總有散去的時日。隨著文革的結束,宗教活動也漸漸地恢復了常態。那時您是怎樣安排您的生活與工作呢?
老主教:依賴天主的大能,我是1979年的10月1號被釋放的。在沒有資金、沒有場地、沒有宗教書籍……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面前,我依舊信心百倍。80年的3月份,我到北京找到了付鐵山主教說明了當時的情況,付主教送我一本彌撒禮儀經本。就是這樣一本救命的經書,開始了我的撒種工作。那是大多數人還不敢直言自己的信仰,但也不乏虔誠的勇兵。有一個本家二哥叫劉景秀,在老火車站附近住,當時騰出自家一個空房,彌撒禮儀就在他們家進行;後來還從喬屯的熱心教友趙瑞芝家做過彌撒。就這樣漂泊了一段時間後,大家齊心協力下,在喬屯堂震後的一塊空地上,建了幾間簡易房。對於擁有信仰的人來說,這實在是一件令人喜悅的大事。姑且算是有了立足之地,有了一個讚美天主的穩定平台。
筆者7:您是什麼時間聖的主教?據說在80年代初,您還在石家莊創辦了河北省神學院?
老主教:我是1981年12月21日晉升的唐山教區政權主教。1983年,我被派遣到石家莊,籌備成立神學院,也經歷了不少是非人生,當時有人就不同意辦修院,並時常受到恐嚇去 ,要去一個地方傳教,就有人捎話過來:‘說我要敢去非打我。’那也不怕,就去了,結果也沒挨打,並且還受到了一些教友很好的招待。後來我就想教會這么缺人,急需培養一批年輕的神職人員。後來,感謝政府的支持和宗教局相關人員的鼎力相助成就了我的美好願望,我做了第一任河北省神學院的院長。看今天的河北神學院,已經成為了全國最大的神學院,占地80餘畝。當時沒有地方建房子,第一批的學員住的就是“大通鋪”,20多人住在一間大屋子裡。政府讓四年招生一次,教會急於用人,我提議:每兩年招生一次。事遂我願,感謝天主!
筆者8:在此後的日子裡,聽說您又支持創辦了《信德報》、向政府提案開通石家莊至秦皇島的旅遊專線火車?
老主教:最終的目的是效法耶穌的門徒多傳教,也就是撒種子。用口頭傳教的同時,不能忽略了文字的力量。開通鐵路專線因為我當時是全國政協委員,不但要考慮教會的發展,也要關心廣大民眾的生活質量問題。沒有這趟車,當時要中途倒車很不方便的,所以就交了提案,後來也兌現了這件事。
筆者9:您是什麼時間回到唐山教區的,接下來是怎樣安排這裡的工作呢?
老主教:我是1985年,因病從石家莊回到唐山教區的,向政府爭取落實了宗教政策,並於1986年批下了今天唐山教區五家莊堂區的地方,占地面積總計13畝地,1987年開工先後建起了主教堂、主教府、修女院、並開辦了教會醫院、老年公寓;西小樓也就是今天的教友生活區於2009年完工。這樣整體布局基本上算是完整了。
筆者10:您老人家年事已高,為教會做了這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談談您有了一定成就後的感受吧?
老主教:教會需要,教友需要,社會也需要。都是該做的。無論好事或者壞事,都是上主的善意和美意;無論我們經歷了多少挫折與掌聲,都要感謝上主的陪同。
【訪談時間:2012年6月8日、2012年6月28日。歐金鐸整理定稿於2012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