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時銀

劉時銀

劉時銀,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冰凍圈與全球變化研究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6年畢業於蘭州大學,1989、1996年在中科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分別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冰凍圈與全球變化研究室副主任。主要從事冰川變化與水資源、冰川災害、全球變化等研究。曾主持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中科院重要方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國內外發表論文近100篇,出版專著一部,合作專著多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時銀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
社會任職,研究方向,承擔科研項目,學術研究,獲得榮譽,

社會任職

國際冰川學會理事。世界冰川編目專家工作組成員。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及Journal of Arid Land編委。

研究方向

1、自然地理學(冰凍圈與水循環)
2、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陸面數據同化、陸面定量遙感、寒旱區遙感、寒旱區地理信息系統、地學e-science)
3、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寒區凍融災害、風沙災害與防沙工程、冰川災害與防治、積雪災害與防治)

承擔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計畫項目-塔里木河流域冰川變化、趨勢及對水資源的影響研究(2003-2005)。
2、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氣候變化背景下典型地區冰川凍土變化的水文效應研究(2005-2007)。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冰川作用區融雪徑流過程及其影響研究(2006-2008)。
4、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中國西部冰川變化監測與影響評估方法研究(2006-2009)。
5、 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中國冰川資源及其變化調查(2007-2011)。
6、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喜馬拉雅山北坡冰磧湖潰決風險評價與典型分析(2009-2012)。
7、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天山冰凍圈與環境研究(2010-2013)。
8、國家973計畫項目專題-高亞洲現代冰川的時空變化特徵、水文效應及對海平面變化的影響研究(2010-2014)。
9、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冰川-冰磧湖耦合關係及對冰磧湖潰決機理影響研究(2010-2013)。
10、2012-2015,科技支撐計畫項目“重點領域氣候變化影響與風險評估技術研發與套用”課題“氣候變化對冰川影響與風險評估技術”。

學術研究

在冰川物質平衡方面開展了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物質平衡/平衡線高度對氣候變化的回響研究,利用中亞長期冰川物質平衡監測資料,探討了近數十年來區域冰川物質平衡變化的特徵;在冰川變化監測方面套用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中國西部山區代表性區域自小冰期及近數十年來的冰川變化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區域冰川變化特徵及其與氣候變化的關係;在冰川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研究方面以冰川變化監測資料為基礎,利用冰川儲量估算方法和度日物質平衡模型,評估了塔里木河流域近50年來冰川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在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方面以黃河源為典型區,綜合氣候、水文、冰雪凍土、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統評估了近50年來的氣候變化對黃河源區生態環境變化的影響。曾獲2002年度和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5年度甘肅科技進步一等獎。指導碩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5名。

獲得榮譽

參與的“中國天山公路風吹雪研究與大型創新防治工程”獲200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西部冰雪現代過程研究”獲2007年度甘肅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冰川分布與資源調查”獲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十一五”國家科技計畫執行突出貢獻獎(201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8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