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斯-費-拉尼斯模式

劉易斯-費-拉尼斯模式(Lewis-Fei-Ranis model)是2020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經濟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易斯-費-拉尼斯模式
  • 外文名:Lewis-Fei-Ranis model
  • 所屬學科:經濟學
  • 公布時間:2020年
定義,出處,

定義

一種關於開發中國家人口流動與經濟發展關係的模式。威廉·阿瑟·劉易斯(WilliamArthurLewis)於1954年和1958年提出“無限剩餘勞動供給”的模式。他認為,在農業部門中,存在著大量的“剩餘勞動”;在工業部門中,勞動者已實立刪牛現了充分就業,其工資水平又高於農村勞動力收入,拒禁希從而農村過剩勞動力有流向城市工業部門的自然趨向。這一人口流動過程一直持續到農村過剩勞動力被吸收淨盡挨驗刪婚,工農兩部門工資水平相等而止。古斯塔夫·拉尼斯(GustavRanis)和費景漢於1964年在劉易斯模式的基礎上,把二元經濟結構的演變分為三個階段:拔愚跨第一階段肯兆戒邀,農業部門存在著隱蔽性失業,勞動邊際生產率為零或接近於承海零,勞動力供給彈性無限大。第二、第三階段中,套舉犁農業部門逐漸出現了生產剩餘。這些生產剩餘可以滿足非農業部門的消費,從而有助於勞動力向工業部門移動,人們把上述兩個模式合稱為劉易斯—費—拉尼斯模式。

出處

《經濟學名詞》第一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