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鎖

劉文鎖

劉文鎖,男,1965年10月出生於新疆,祖籍山東省。1988年北京大學考古學系考古學專業畢業,歷史學學士;1988~199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200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學系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0年9月~2002年7月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劉文鎖2002年7月至今,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兼考古學教研室主任,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文鎖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新疆
  • 出生日期:1965年10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個人簡介,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科研項目及課題,研究成果,教學情況,獲獎情況,社會及學術兼職,

個人簡介

學習經歷

1984.9-1988.7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考古學專業,本科,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97.9-2000.7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學系),研究生,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8.8-1997.8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任助理館員、館員。
1994.1-1995.7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訪問學者,在315研究所(UPR No.315,中亞考古等)、自然地理實驗室、吉美博物館(Musée Guimet)進行研究工作(中亞和新疆考古及地學考古等)。
2000.9-2002.7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中外關係史。研究題目“尼雅遺址出土文書研究”。
2002.7-至今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兼考古學教研室主任,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研究方向

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考古;新疆與內陸歐亞考古;中古中國考古

科研項目及課題

1、香港九龍聖山遺址考古勘探與發掘,持牌人。時間2012-2016年。
2、“人類進化與科技考古實驗室”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省檔案批號2013WSYS0001,項目經費卡號23000-52011101,時間2013-2016年。負責人。
3、“天山-阿爾泰山歷史文化多樣性調查與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批准號13AZD059,主持人,2013-2017年。
4、“天山-阿爾泰山遊牧文化調查與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項目,主持人。項目批准號:2009JJD770033,2009-2016年。
5、“英國圖書館藏於闐文文書考釋”,200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09BMZ010,主持人,2009~2015年。
6、《西域文化史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新疆通史》基礎研究項目,項目編號XJTSB045,2007~2009年,主持人。
7、《新疆通史·宋遼金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2005~2010年,主要參加者。

研究成果

(一)著作
1.《騎馬生活的歷史圖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
2.《騎馬生活的歷史圖景》,香港:中華書局,2015年。
3.《絲綢之路——內陸歐亞考古與歷史》,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0年。
4.《邊疆民族考古與民族考古學集刊·第一輯》(主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5.《沙海古卷釋稿》,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6.《走進尼雅》,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
7.《交河溝西――1994~1996田野發掘報告》(合著),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
8.《新疆歷史文物》,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9年。
9.《中國新疆古代藝術》(合著),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4年。
(二)論文
2016年
1. 《香港九龍聖山遺址宋元時期的考古發現與有關問題》,劉文鎖、吳震霖、金志偉,《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編《“16至17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16年,144-169頁。
2015年
1. 《於都斤山地望與崇祀:遊牧生態考古學觀察》,特力更、李錦繡主編《內陸歐亞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5年,25-29頁。
2. 《歐亞草原的古代鹿雕像》,《民族藝術》2015年第2期。
3. 《唐代西州的墓室屏風與屏風式壁畫》,劉文鎖、沈昕璐,吐魯番學研究院、吐魯番博物館編《古代錢幣與絲綢高峰論壇暨第四屆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283-304頁。
4. 《曲什曼:古代新疆拜火教遺址的新發現》,《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68-73頁。
2014年
1. [俄] 尼古拉· M. 孜尼雅科夫(Nikolai M. Ziniakov)著、劉文鎖譯《公元6 至10 世紀阿爾泰突厥的冶鐵與鐵器製作》,余太山、李錦繡主編《歐亞譯叢》第一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60-80頁。
2. 《從斯坦因到黃文弼——新疆早期考古的歷程與問題》,榮新江、朱玉麒主編《西域考古·史地·語言研究新視野——黃文弼與中瑞西北科學考查團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年,9-18頁。
3. Liu Wensuo,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Sacrificial Rituals in the Eastern Altay Mountains”. Yu Taishan and Li Jinxiu, ed. by, Eurasian Studies II, Sydney: Asia Publishing Nexus 2014, p. 1-28.
4.《香港九龍城聖山(北)遺址的考古發掘》,吳震霖、劉文鎖、王佩琪,《陶瓷考古通訊》2014年第1期,30-33頁。
5.《廣東深圳麥地巷遺址發掘簡報》(第二執筆人),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南方文物》2014年第2期,61-75、82頁。
2013年
1.《吐魯番晉-唐時期墓葬壁畫的考察》,劉文鎖、李穎翀,中山大學藝術史研究中心編《藝術史研究》第十五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3年,103-134頁。
2.《論東黑溝遺址的年代與性質》,肖小勇主編《交流與互動:民族考古與文物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3-17頁。
2012年
1. 《阿爾泰山的洞穴繪畫》,余太山、李錦繡主編《絲瓷之路——古代中外關係史研究》II,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3-38頁。
2. 《于闐文Or. 11252號文書簡注》,朱玉麒主編《西域文史》第七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年,139-166頁。
2011年
1. 《東阿爾泰山的古代文化遺存》,《新疆文物》2011年第1期。
2. 《東阿爾泰山地區的祭祀遺蹟》,《新疆文物》2011年第1期。
3. 《鹿石項目:探索北蒙古及其與極地的聯繫》,W.W.Fitzhugh著、劉文鎖譯,《新疆文物》2011年 第1期
4. 《阿爾贊:南西伯利亞圖瓦地區的一座王家墓地(公元前七世紀晚期)》,德國考古學會著、劉文鎖譯,《新疆文物》2011年第1期。
5. 《雙語錢幣》,上海博物館編《絲綢之路古國錢幣暨絲路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年,334-346頁。
6. 《蒙古國境內突厥遺蹟的調查》,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編《絲綢之路上的考古、宗教與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158-174頁。
7. 《于闐文占卜文書》,樊錦詩、榮新江、林世田主編《敦煌文獻·考古·藝術綜合研究——紀念向達先生誕辰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319-329頁。
8. 《關於馬奶酒的歷史考證》,《人民論壇》2011年2月(中),194-196頁。
2010年
1. 《穹廬小考》,《人民論壇》2010年12月(下),124-125頁。
2009年
1. 《敖包的祭祀》,《歷史人類學學刊》第七卷第一期,2009年4月,1-42頁。
2. 《一次歷史之航——<南海一號浮沉記>讀後》,《中國文物報》2009年10月30日。
3. 《“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往事》,《邊疆民族考古與民族考古學集刊》第一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189-199頁。
4. 《苗疆“牯髒節”:祖先,祭祀,牛牲》,王紅光、劉文鎖,《邊疆民族考古與民族考古學集刊》第一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247-268頁。
5. 《夏鼐與李濟》,《古今論衡》(台灣)第20期,2009年12月,61-74頁。
2008年
1. 《唐哀、謚冊制度》,《文史》2008年第4期。
2. 《南漢<高祖天皇大帝哀冊文>考釋——兼說劉氏先祖血統問題》,《漢學研究》第二十六卷第二期,2008年六月出版。
3. 《突厥的墓上祭祀》,《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編委會編《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四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36-59頁。
2007年
1. 《中古時代絲綢之路貿易中的貨幣問題——“絲綢之路古國錢幣暨絲路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述評》,《西域研究》2007年第2期。
2. 《<學境>之學境》,陳春聲主編《學理與方法——蔡鴻生教授執教中山大學五十周年紀念文集》,香港:博士苑出版社,2007年5月,205-212頁。
3. 《佉盧文565號文書考釋——兼說十二生肖起源與傳播途徑》,《文史》2007年第4輯。
4. 《唐代“胡人”圖像初探》,《歐亞學刊》第六輯,中華書局,2007年6月。
2006年
1. 《重讀“中國考古學之父”》,《光明日報》2006年1月19日9版。
2. 《漢代“胡人”圖像補說》,《漢代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編委會編《漢代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齊魯書社,2006年。
3. 《敖包祭祀的起源》,《西域研究》2006年第2期。
4. 《<漸中語類>補白》,《東南文化》2006年第5期。
5. 《伏羲女媧圖考》,《藝術史研究》第8輯,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
6. 《中山大學西域研究的傳統》,《西域文史論叢》第一輯,科學出版社,2006年。
2005年
1. 《敦煌“放妻書”研究》,《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2. 《說一件佉盧文離婚契》,《西域研究》2005年3期。
3. 《論李濟》,《考古》2005年第3期。
4. 《漸中語類——俞偉超先生晚年思想隨錄》,劉文鎖等整理,《東南文化》2005年4期。
5. 《巴蜀“胡人”圖像札記》,《四川文物》2005年4期。
6. 《尼雅考古一百年》,《考古》2005年11期。
2004年
1. 《佉盧文書分類及其他》,季羨林、饒宗頤主編《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七卷,中華書局,2004年。
2. 《學記二章》,《西域研究》2004年第3期。
3. 《樓蘭的簡紙並用時代與造紙技術之傳播》,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編《邊疆考古研究》第2輯,科學出版社,2004年。
4. 《論絲綢技術的傳播》,余太山主編《歐亞學刊》第四輯,中華書局,2004年。
2003年
1. 《<安伽墓誌>與“關中本位政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2. 《佉盧文契約文書之特徵》,《西域研究》2003年第3期。
3. 《尼雅遺址古代動物志》,《農業考古》2003年第3期。
4. 《尼雅遺址行政區劃復原》,《華夏考古》2003年第4期。
5. 《中亞的印章藝術》,《藝術史研究》第四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年。
2002年
1. 《尼雅遺址歷史地理考略》,《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2. 《尼雅遺址古代植物志》,《農業考古》,2002年第1期。
3. 《論尼雅遺址的時代》,《考古與文物》2002年增刊。
4. 《山普拉墓地的埋葬制度》,《西域研究》2002年第3期。
5. 《論尼雅遺址遺物和簡牘與建築遺蹟的關係》,余太山主編《歐亞學刊》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2001年
1. 《吐魯番盆地古墓葬的幾種形制》,《吐魯番學研究》2001年第1期。
2. 《尼雅浴佛會及浴佛齋禱文》,《敦煌研究》2001年第3期。
2000年
1. 《尼壤考述》,《西域研究》2000年第2期。
2. 《尼雅河的古代文明》,《光明日報》2000年4月7日。
1998年
1. 《論史前、原史與歷史時期的概念》,《華夏考古》1998年第3期。
1997年
1. 《漢文化與古代新疆》,《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
2. 《1996年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溝西墓地漢晉墓葬發掘簡報》,《考古》1997年第9期。
3. 《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溝西墓地麴氏高昌—唐西州時期墓葬1996年發掘簡報》,《考古》1997年第9期。
4. 《安迪爾遺址考察》,《新疆文物考古新收穫(續)》,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7年,518-534頁。
5. 《墨玉縣扎瓦遺址》,《新疆文物考古新收穫(續)》,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7年,535-542頁。
6. 《若羌縣古代文化遺存考察》,《新疆文物考古新收穫(續)》,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7年,543-554頁。
1996年
1. 《1990年考察記實》,中日共同尼雅遺蹟學術考察隊編著《中日共同尼雅遺蹟學術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株式會社,法藏館,京都,1996年4月。
2. 《1991年考察記實》,同上。
3. 《新疆出土簡牘的考古學研究》,《西北史地》1996年第3期。
4. 《近年來法國中亞研究概況》,《西域研究》1996年第4期。
1995年
1. 《尼雅考古研究綜述》,《樓蘭文化研究論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烏魯木齊。
2. 《從古遺址的分布特點看綠州生態環境的變遷》,《沙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塔克拉瑪乾沙漠國際科學大會論文集》,《乾旱區研究》增刊,1995年。
3. 《塔克拉瑪乾沙漠歷史時期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的關係》,同上。
1993年
1. 《古代于闐國的貨幣》,《中國錢幣》1993年第4期。
2. 《佉盧文遺物在新疆的考古發現》,《西北史地》1993年第4期。
1991年
1. 《安迪爾新出漢佉二體錢考》,《中國錢幣》1991年第3期。
2. 《哈密地區文物普查資料》,《新疆文物》1991年第4期。
1990年
1. 《阿爾金山細石器》,《新疆文物》1990年第4期。
(三)譯著
1、《理論考古學》,K.R.Dark原著,劉文鎖、卓文靜譯,長沙:嶽麓書社,2005年。
2、《西域考古圖記》(主譯),M.A.斯坦因原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教學情況

本科生課程:
1、《中國古代史(上)》,必修課。
2、《魏晉~宋元考古》,必修課。
3、《中國考古學史》,選修課。
研究生:
1、《中國古代史研究》,碩士生選修課。
2、《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碩士生選修課。
3、《中國考古學研究》,博士生必修課。

獲獎情況

1、1998年,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課題名稱“歷史時期塔克拉瑪乾沙漠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的變遷”,本課題為中國科學院塔克拉瑪乾沙漠綜合科學考察考古組,課題組主要成員);
2、1999年,主譯斯坦因《西域考古圖記》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成果獎(譯著類二等獎)。

社會及學術兼職

1、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2、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會員。
3、中國考古學會會員。
4、《西域研究》編委。
5、《歐亞學刊》顧問。
6、吐魯番學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
7、廣州市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8、喀什噶爾學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
9、中國考古學會三國隋唐專業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