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惠(著名劇作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文惠,男,漢族,1947年3月生,寧夏中寧縣鳴沙鎮二道渠人。1966年畢業於中寧中學高中部,1980年到中寧縣文化館工作,擔任創作員,後任副館長。1987年底調寧夏電視台工作,在編創電視專題片的同時,兼搞其他文藝創作。他是中國戲劇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協會會員,曾任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寧夏分會副主席,是寧夏電視台高級編劇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文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寧夏中寧縣鳴沙鎮二道渠人
  • 出生日期:1947年3月
  • 逝世日期:2002年5月4日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中國戲劇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協會會員,曾任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寧夏分會副主席,是寧夏電視台高級編劇之一。

人物生平

1974年,劉文惠創作了處女作方言快板劇《枸杞紅》,歷經風波而搬上舞台,得到了寧夏老一輩劇作家姚以壯先生的肯定與鼓勵。爾後,該劇演遍了中寧所有公社、大隊以及山區邊緣角落,1974年在《寧夏文藝》復刊號正式發表。
自1974年發表第一篇劇作後,劉文惠30多年鍥而不捨,勤奮耕耘,先後創作了戲曲、話劇、歌劇、廣播劇童話劇電影、電視等劇本20多部,曾多次在全國獲獎。話劇《天下第一難》在1991年西北話劇節上獲編劇一等獎,後改名為《女村長》,獲文化部第四屆文化劇作獎。大型話劇《這樣的莊稼人》、《女村長》由寧夏話劇團搬上舞台,在寧夏境內演出1000多場。兩個劇目均先後由文化部特邀進京演出,後又赴京、津、滬巡迴演出,廣受好評。20集電視連續劇《黃河渡》及電視劇《上弦月》(上下集)由中央電視台拍攝播出。70年代至90年代初,自治區多次搞文藝會演和文藝調演,勤奮的劉文惠幾乎每年都有劇本參加會演,並多次獲獎,其中獲一等獎的有《尋雞》;獲二等獎的有《妻哥妹夫》、《汪來喜》;獲三等獎的有《照案辦理》;獲創作獎的有《提乾之前》等。
單本電視劇《枸杞紅了的時候》創作於1982年,描寫了一位勤勞善良的老茨農被兒媳虐待,小孫子對爺爺卻關懷有加,著力謳歌童心之美,以鞭撻不盡孝道的醜惡行為。全劇以濃郁的生活氣息、純真的人性、感人的細節取勝。感情糾葛之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此劇由寧夏電視台錄製,中央電視台於1982年12月26日黃金時間播出,在全國電視觀眾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劇榮獲當年全國電視劇評獎提名獎。
茨鄉戲《月難圓》創作於1985年,在1986年全區專業劇團調演中,由自治區秦腔劇種的形式和中寧縣劇團以新創劇種茨鄉戲的形式同時搬上舞台,參加了調演。茨鄉戲《月難圓》令觀眾耳目一新,當時寧夏電視台台長徐志健先生閱讀了《月難圓》劇本,並在寧夏電視台錄製播放後,十分欣賞作者的才華。1987年底,劉文惠被調往寧夏電視台工作。
2005年,二十集電視連續劇《黃河浪》經改編拍攝後,先後在中央電視台八套節目和甘肅、遼寧等衛視頻道播出。
2000年10月初劉文惠從銀川返回中寧深入生活,開始了長篇電視連續劇《枸杞紅了》的創作構思。故鄉的土是熱的、故鄉的人是親的。家鄉人的支持使劉文惠的創作熱情更加高漲,他白天走訪,夜間整理素材,把爛熟於心的人物過了一遍又一遍,把構思的故事情節推翻、組織、再推翻、再組織,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直到自己感到滿意為止,短短3個月的時間,共21集的長篇電視連續劇《枸杞紅了》的初步構思和故事梗概出來了。
作品取材於大西北的寧夏中寧枸杞之鄉,旨在以濃厚地域文化色彩奉獻給家鄉的父老,奉獻給廣大的電視觀眾。
此劇用活生生的形象告訴人們:西部大開發,西部人怎么辦?西部人的當務之急是更新價值觀念,樹立嶄新的人生意識,從而投入到改變西部面貌的偉大實踐中去。
2001年元旦過後,劉文惠帶著廣泛徵求到的寶貴意見離開了他的故鄉中寧。走時他說,長篇電視連續劇《枸杞紅了》的文學本將在年內完成。這是劉文惠獻給家鄉的又一部力作,也是他枸杞劇作的里程碑。
不幸的是,劉文惠回銀川不久便有病住院,後確診為胃癌晚期,醫治無效,於2002年5月4日英年早逝,年僅5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