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所村基本情況
接山鎮劉所村地處接山鎮南部,大汶河北岸,共有205戶,742人,耕地960畝,黨員34人,村民人均年收入9600元。近年來,該村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農業結構調整路子,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改善生產生活環境,推動了全村經濟社會快速和諧發展。先後被評為全省文明村、綠化和衛生先進村,市文明村、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劉所村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接山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所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電話區號:0538
- 郵政區碼:271500
- 地理位置: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接山鄉
- 面積:耕地960畝
- 人口:742人
- 黨員:34人
概況,發展,願景,地圖信息,
概況
劉所村共有205戶,735人。近年來,劉所村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設當作一項大事來抓,印製了道德建設標語,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規民約》和《評選文明農戶、"五好家庭"標準》發放到了各家各戶,以此來不斷規範村民們的言行舉止,引導廣大村民爭做"四有"新人。精心舉辦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一些村民喜聞樂見、各具特色的活動,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評價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從而大大調動了廣大村民參與文明村建設的積極性。積極推進移風易俗,近年來,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賭博酗酒、參與迷信活動等紛紛減少,一個崇尚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已經形成。
發展
劉所村採取招商引資的手段,利用村裡的閒置資產,投資2000萬元,新上了活塞加工項目,提供就業崗位100個。堅持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發展機蔬菜產業。依託綠龍集團,建設了600畝有機蔬菜基地一處,民眾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成為農業產業工人,年增加收入3000餘元,村集體通過為基地提供服務,年增收20萬元。完善農田林網生產,四荒灘地、林地生產管理,發展現代林業。該村共有林網10公里,荒灘林地900餘畝,村民人均擁有100多棵樹,具有豐富的林木資源,實現了年年有輪伐,年年有新植,年年有效益。通過發展林業,村集體收入10餘元。
劉所村多渠道籌措資金,不斷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為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開展搭建了載體。投資53.6萬元,在新匯河上新架橋一座,長100米,寬7.5米,取直了通村的道路;投資66.8萬元,硬化入村道路4500米,村內街道2000米,新修、維修生產路5000米,林網植樹2.5萬株。實施戶戶通沼氣工程,計畫投資35萬元,修建沼氣池180個,力爭沼氣普及率達到90%。已啟動"三池一改"工程。落實了村容村貌管護長效機制,徹底治理了髒、亂、差現象。全村三橫七縱全部已硬化,投資2.4萬了,購買栽植垂柳1140株,櫻花260株,紫葉梨240株,百日紅380株,對全村進行了綠化。多方籌措資金120萬元,在村後閒置的大坑上建設了750平方米的辦公樓、3000平方米文化大院和270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體育設施,綠化、美化了廣場。
願景
劉所村在文明建設的實踐中,時刻把兩委班子及黨員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從不鬆懈。要求班子成員堅持勤政為民,不搞特殊化,時刻把民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多為民眾謀福利。在工作中要走在前,乾在前,不接受吃請,不以權謀私,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去影響、帶動全體黨員幹部和村民。圍繞經濟建設,積極開動腦盤,出謀劃策,真正當好村民的"領頭雁",真正為民眾當好家、理好財。加強黨員隊伍的制度化、規範化管理。在學習制度上,積極利用"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等多種形式,組織黨員學理論、學業務、學經濟、學管理,不斷增強廣大黨員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在組織制度上,充分尊重黨員的民主政治權利,實行民主議事和黨內監督制度。在重大決策上,堅持集體研究,科學決策,使全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一直立於不敗之地。在工作制度上,積極組織黨員參與經濟建設,參與村務管理,讓廣大黨員同志在參與經濟建設中經受鍛鍊,增長才幹,從而較好地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黨風帶民風,以民風促村風,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
地圖信息
地址:泰安市東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