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徵集》收錄了作者劉征近些年來的優秀隨筆雜文。這裡有最酣暢的文字、最勇敢的吶喊、最精粹的傳承、最真摯的情感、最冷靜的思考、最清醒的堅持……在這個紛擾多變的年代,我們選擇讀書悟道,尋找精神安頓之所。 《劉徵集》中的這些文章有事實、有根據、有分析、有理論、有文采,是非常優秀的雜文。
基本介紹
- 書名:劉徵集/中國雜文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80頁
- 開本:16
- 作者:劉征 劉成信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劉徵集》是《中國雜文》系列叢書之一,收錄的是我國著名雜文作家劉征近些年來的優秀隨筆雜文。面對歷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兒及當下的社會現象,作者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命體驗,作了深刻的剖析,見解深刻,啟人才智,讓人品嘗到歷史深處的雋永況味。
作者簡介
劉征,本名劉國正,1926年生,北京市人,語文教育家、詩人、雜文家,兼善書法。
他寫新詩(主要是寓言詩和諷刺詩)也寫詩詞,他的詩詞近三十年來大放異彩,寫了近三千首,為詩壇稱頌。他的雜文鞭撻社會的腐惡現象,揭示歷史和人生的感悟,奇幻怪異,匪夷所思,世稱“怪味雜文”。已出版近四十種專著,大都收在五卷本《劉徵文集》以及兩卷本《續編》里。他已年逾八五,仍文性很高,筆耕不輟。
他寫新詩(主要是寓言詩和諷刺詩)也寫詩詞,他的詩詞近三十年來大放異彩,寫了近三千首,為詩壇稱頌。他的雜文鞭撻社會的腐惡現象,揭示歷史和人生的感悟,奇幻怪異,匪夷所思,世稱“怪味雜文”。已出版近四十種專著,大都收在五卷本《劉徵文集》以及兩卷本《續編》里。他已年逾八五,仍文性很高,筆耕不輟。
圖書目錄
“幫”式上綱法
駿馬和騎手
葉裹小集
有感於吃甲骨文
臥龍談心
播谷篇
聽濤篇
雕蛇篇
妙語錄音
題《元佑黨籍碑》
武大打虎
莊周買水
“衙內”說古
歪補《轅門斬子》
美先生和刺先生
一簍螃蟹
刺蝟詠嘆調
悟《西遊記》的“豹尾”
屠牛說
“牛鬼蛇神”粗考
詩讞瑣話
拍馬術舉隅
憂天贅語
絞殺現象
說趙壹
杜甫投稿
莊周和骷髏
沉稿和放龜
《腐氏詞源》拾零
兩種鬼文化
登雲三傍
人向何處去?
鼠輩的變異
從警車開道想起的
虎打武松
詩戲
訪墓有感
戲說《西遊》
小官殉酒記
新官問卜記
大衛之死
鬥牛場上的牛
代罵與代拍
大款和維納斯
鐵窗華宴
貔貅訪談
噩夢
駿馬和騎手
葉裹小集
有感於吃甲骨文
臥龍談心
播谷篇
聽濤篇
雕蛇篇
妙語錄音
題《元佑黨籍碑》
武大打虎
莊周買水
“衙內”說古
歪補《轅門斬子》
美先生和刺先生
一簍螃蟹
刺蝟詠嘆調
悟《西遊記》的“豹尾”
屠牛說
“牛鬼蛇神”粗考
詩讞瑣話
拍馬術舉隅
憂天贅語
絞殺現象
說趙壹
杜甫投稿
莊周和骷髏
沉稿和放龜
《腐氏詞源》拾零
兩種鬼文化
登雲三傍
人向何處去?
鼠輩的變異
從警車開道想起的
虎打武松
詩戲
訪墓有感
戲說《西遊》
小官殉酒記
新官問卜記
大衛之死
鬥牛場上的牛
代罵與代拍
大款和維納斯
鐵窗華宴
貔貅訪談
噩夢
文摘
葉裹小集
如阿伽陀藥,樹葉而裹之;取藥塗毒競,樹葉還應棄。戲笑如葉裹,實義在其中;智者取正義,戲笑便應棄。
——《痴華鬟》
蟬和蜜蜂
不管你愛聽不愛聽,到處可以聽到蟬在說話。蜜蜂呢?只在匆匆飛行時發出輕微的嗡嗡聲,稍離得遠一點兒就聽不見了。
蟬講話:多,天天講天天講,一連幾個月不住聲;長,一講就是一天,有時連夜裡也搭上;響,聲音大而啞,像敲打破舊的空桶。一提起蟬,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一連串無休無止的噪音,至於講些什麼,誰也不記得。
蟬講了些什麼呢?幸好,有一段錄音,現在放給大家聽聽:
“大家都注意聽啊聽啊!我們是昆蟲,造物者既沒有賦予我們保暖的毛,——像兔子那樣一絲一絲的毛或者像麻雀那樣一片一片的毛,兩種毛都沒有,也沒有賦予我們製作衣服的智慧。衣服可以禦寒,關於這一點,我們可憐的昆蟲界還很少知道。既然如此,我們要研究研究怎樣度過冬天。一年分四季,春天暖和,夏天炎熱,秋天涼爽,過了秋天就是冬天。聽說冬天是很冷的。什麼叫冷呢?可惜我們的科學家還做不出一個科學的定義,總之,冷對於我們昆蟲的生存是不利的。所以呀,要做過冬的準備。有準備跟無準備大不一樣。比如說,暴風雨來了,你早一點躲到樹洞裡,就平安無事;要是仍然趴在樹枝上,那可就危險了。還有……”請注意一點:蟬的嘴皮子雖然承擔了無休無止的繁重勞動,它的六隻手腳卻始終閒著。
在蟬忙著大講特講的日子裡,蜜蜂也在忙著。它忙的不是講話,是采蜜。釀一公斤蜜,蜜蜂要飛行三萬次,要從一千萬朵花中採集花粉。等到秋風落葉的時候,蜂房裡積存的蜜已足夠一冬食用還有餘了。蟬呢,大約說了有幾千萬句話,可惜話變不成蜜,仍不免空著肚子在凜冽的寒風裡死去。
那么請問:蟬的錄音是從哪兒來的呢?是從蜜蜂那裡借來的。蜜蜂忙於采蜜的時候,沒有忘記做一件它們認為有意義的事,就是給蟬的講話錄音。每逢一批幼蜂出世,總要給那些帶著淡黃色觸角的小傢伙放錄音聽,並且告訴他們:蜜蜂要想生存和發展,千萬別像蟬那樣,只說空話,不辦事。
貓頭鷹和鸚鵡
貓頭鷹和鸚鵡都是詩人。
有一次,鳥類舉行詩歌比賽,詩神也參加了。不用說,詩的好壞要由她來評判。
第一個朗誦自己的作品的是鸚鵡。它一會兒學喜鵲叫,一會兒學百靈叫,一會兒學黃鶯叫,一會兒學杜鵑叫。最後,它朗誦了得意之作,學主人迎客時的喊話——客人來了,請進!大伙兒連聲讚嘆,說它學得逼真,閉起眼睛聽,簡直不相信是出自模仿。特別是學人類講話,雖然鳥兒們很不喜歡那種粗俗的噪音,卻因為只有鸚鵡學得來,仍然被認為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絕技。
詩神卻皺了皺眉。
接著,貓頭鷹朗誦了自己的作品。它先是發出一串震撼森林的大笑,像暴風,像冰雹,使每一片草葉、每一個小蟲都警醒起來。然後,它大聲吟唱:咕咕咕喵!咕咕咕喵!比鷹的叫聲更沉毅,比貓的叫聲更果敢,像大旗閃處響起一陣牛皮鼓。聽了這樣的吟唱,有的吃驚,有的發抖,也有的覺得心膽俱壯,跟著吟唱起來。這也是詩嗎?是好還是不好呢?
詩神的評判是:貓頭鷹獲得第一名。
“你根本不懂詩,你算老幾?”鸚鵡大聲爭辯。
“安靜些,”詩神笑著說,“你的詩里有各種聲音,單單沒有你自己的聲音,除了給飽食者一點娛樂以外,沒有給這個世界任何東西。貓頭鷹卻不然,它的詩雖然粗獷凌厲,一點也不悅耳,可是完全是從它自己的肺腑中流出來的。有人說,貓頭鷹的聲音是不祥之兆,其實,它只不過如實地講出這世上還有許多老鼠,警告大家留神自己的衣箱和食物櫃。假如自己不是鼠輩,又怎么會感到不祥呢?”
詩神的話是對的。可惜人們至今還是請鸚鵡居住在金絲籠里;卻把貓頭鷹趕得無處安身,聽到它在哪裡吟唱,就朝著那裡舉起鳥槍。
猴子和偶像
猴子沒有人類的聰明,卻也沒有人類的愚蠢。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猴子跳進一座大廟裡,望著許多高大的偶像感到莫名其妙:這是什麼東西?像人又不像人,像活的又像死的。它撓了撓耳朵,終於想明白了,這些是玩具,專供孩子或者猴子玩耍的。
於是,猴子高興極了。它一會兒揪揪這個的長鬍須,一會兒摸摸那個的臉蛋兒,一會兒吊在這個的長胳膊上打鞦韆,一會兒拿那個的大肚皮當滑梯,把偶像弄得丟盔卸甲,七歪八倒。猴子玩得有些累了,就爬到中間的一尊偶像的頭頂上打瞌睡。
這時候,走進來一個人。他看到這幅景象,直嚇得魂不附體,連忙把偶像扶起來,跪在地上磕頭禱告:“是弟子一時疏忽,累得各位尊神遭了一場大難。弟子罪該萬死!弟子發誓:一定為您重修廟宇,再造金身。各位尊神千萬不要降罰於我,請嚴厲地懲罰那個來這裡胡鬧的狂徒吧!您的慧眼一定能認出他是誰,他是罪有應得的。”
禱告聲把猴子驚醒了。它一聲長嘯,從偶像的頭頂上跳出視窗,攀住高樹上的老藤,乘勢一盪飛出廟牆,又飛上懸崖,直奔密林深處同情人幽會去了。
那個人呢?還以為是尊神顯靈。只見他渾身發抖,像搗蒜般地磕頭,直磕得額頭出血。
1980年3月 P9-14
如阿伽陀藥,樹葉而裹之;取藥塗毒競,樹葉還應棄。戲笑如葉裹,實義在其中;智者取正義,戲笑便應棄。
——《痴華鬟》
蟬和蜜蜂
不管你愛聽不愛聽,到處可以聽到蟬在說話。蜜蜂呢?只在匆匆飛行時發出輕微的嗡嗡聲,稍離得遠一點兒就聽不見了。
蟬講話:多,天天講天天講,一連幾個月不住聲;長,一講就是一天,有時連夜裡也搭上;響,聲音大而啞,像敲打破舊的空桶。一提起蟬,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一連串無休無止的噪音,至於講些什麼,誰也不記得。
蟬講了些什麼呢?幸好,有一段錄音,現在放給大家聽聽:
“大家都注意聽啊聽啊!我們是昆蟲,造物者既沒有賦予我們保暖的毛,——像兔子那樣一絲一絲的毛或者像麻雀那樣一片一片的毛,兩種毛都沒有,也沒有賦予我們製作衣服的智慧。衣服可以禦寒,關於這一點,我們可憐的昆蟲界還很少知道。既然如此,我們要研究研究怎樣度過冬天。一年分四季,春天暖和,夏天炎熱,秋天涼爽,過了秋天就是冬天。聽說冬天是很冷的。什麼叫冷呢?可惜我們的科學家還做不出一個科學的定義,總之,冷對於我們昆蟲的生存是不利的。所以呀,要做過冬的準備。有準備跟無準備大不一樣。比如說,暴風雨來了,你早一點躲到樹洞裡,就平安無事;要是仍然趴在樹枝上,那可就危險了。還有……”請注意一點:蟬的嘴皮子雖然承擔了無休無止的繁重勞動,它的六隻手腳卻始終閒著。
在蟬忙著大講特講的日子裡,蜜蜂也在忙著。它忙的不是講話,是采蜜。釀一公斤蜜,蜜蜂要飛行三萬次,要從一千萬朵花中採集花粉。等到秋風落葉的時候,蜂房裡積存的蜜已足夠一冬食用還有餘了。蟬呢,大約說了有幾千萬句話,可惜話變不成蜜,仍不免空著肚子在凜冽的寒風裡死去。
那么請問:蟬的錄音是從哪兒來的呢?是從蜜蜂那裡借來的。蜜蜂忙於采蜜的時候,沒有忘記做一件它們認為有意義的事,就是給蟬的講話錄音。每逢一批幼蜂出世,總要給那些帶著淡黃色觸角的小傢伙放錄音聽,並且告訴他們:蜜蜂要想生存和發展,千萬別像蟬那樣,只說空話,不辦事。
貓頭鷹和鸚鵡
貓頭鷹和鸚鵡都是詩人。
有一次,鳥類舉行詩歌比賽,詩神也參加了。不用說,詩的好壞要由她來評判。
第一個朗誦自己的作品的是鸚鵡。它一會兒學喜鵲叫,一會兒學百靈叫,一會兒學黃鶯叫,一會兒學杜鵑叫。最後,它朗誦了得意之作,學主人迎客時的喊話——客人來了,請進!大伙兒連聲讚嘆,說它學得逼真,閉起眼睛聽,簡直不相信是出自模仿。特別是學人類講話,雖然鳥兒們很不喜歡那種粗俗的噪音,卻因為只有鸚鵡學得來,仍然被認為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絕技。
詩神卻皺了皺眉。
接著,貓頭鷹朗誦了自己的作品。它先是發出一串震撼森林的大笑,像暴風,像冰雹,使每一片草葉、每一個小蟲都警醒起來。然後,它大聲吟唱:咕咕咕喵!咕咕咕喵!比鷹的叫聲更沉毅,比貓的叫聲更果敢,像大旗閃處響起一陣牛皮鼓。聽了這樣的吟唱,有的吃驚,有的發抖,也有的覺得心膽俱壯,跟著吟唱起來。這也是詩嗎?是好還是不好呢?
詩神的評判是:貓頭鷹獲得第一名。
“你根本不懂詩,你算老幾?”鸚鵡大聲爭辯。
“安靜些,”詩神笑著說,“你的詩里有各種聲音,單單沒有你自己的聲音,除了給飽食者一點娛樂以外,沒有給這個世界任何東西。貓頭鷹卻不然,它的詩雖然粗獷凌厲,一點也不悅耳,可是完全是從它自己的肺腑中流出來的。有人說,貓頭鷹的聲音是不祥之兆,其實,它只不過如實地講出這世上還有許多老鼠,警告大家留神自己的衣箱和食物櫃。假如自己不是鼠輩,又怎么會感到不祥呢?”
詩神的話是對的。可惜人們至今還是請鸚鵡居住在金絲籠里;卻把貓頭鷹趕得無處安身,聽到它在哪裡吟唱,就朝著那裡舉起鳥槍。
猴子和偶像
猴子沒有人類的聰明,卻也沒有人類的愚蠢。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猴子跳進一座大廟裡,望著許多高大的偶像感到莫名其妙:這是什麼東西?像人又不像人,像活的又像死的。它撓了撓耳朵,終於想明白了,這些是玩具,專供孩子或者猴子玩耍的。
於是,猴子高興極了。它一會兒揪揪這個的長鬍須,一會兒摸摸那個的臉蛋兒,一會兒吊在這個的長胳膊上打鞦韆,一會兒拿那個的大肚皮當滑梯,把偶像弄得丟盔卸甲,七歪八倒。猴子玩得有些累了,就爬到中間的一尊偶像的頭頂上打瞌睡。
這時候,走進來一個人。他看到這幅景象,直嚇得魂不附體,連忙把偶像扶起來,跪在地上磕頭禱告:“是弟子一時疏忽,累得各位尊神遭了一場大難。弟子罪該萬死!弟子發誓:一定為您重修廟宇,再造金身。各位尊神千萬不要降罰於我,請嚴厲地懲罰那個來這裡胡鬧的狂徒吧!您的慧眼一定能認出他是誰,他是罪有應得的。”
禱告聲把猴子驚醒了。它一聲長嘯,從偶像的頭頂上跳出視窗,攀住高樹上的老藤,乘勢一盪飛出廟牆,又飛上懸崖,直奔密林深處同情人幽會去了。
那個人呢?還以為是尊神顯靈。只見他渾身發抖,像搗蒜般地磕頭,直磕得額頭出血。
1980年3月 P9-14
序言
陽曆年初恰是陰曆的歲宴。這幾天一直是響晴天,今天忽然陰起來。開一角窗子寒氣襲人,屋子裡,燈下,倒也是溫暖舒適。為這本自選集寫個序,寫什麼,我展開紙,陷入沉思。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寫雜文,未曾下筆既有千秋之想,也沒想過它必定速朽。只是胸有鬱結,如鯁在喉,非吐不快而已。至於“寸心”,有知也有感,到底是要社會的天平稱其輕重的。其實,讀者願意隨便翻翻就夠了。不愛聽作者嘮叨。倒不妨說點閒話。
人常說,常人多夢。我是常人,所以入睡則夢,可有一節,一睜眼就忘了。近來有些變化,一連若干夜,夢境大同小異,多次重複就記住了。總是倉促到遠方去或是從遠方回來,正在趕路,有幾個同伴或者獨自一人。徒步有時還背著行李。走著走著,忽然四顧荒無人煙,路沒有了。前面是高低不平的丘陵,或是眾峰聯聳的山區。我沒感到詫異,也並不停步,仍是深一腳淺一腳的走,甚至從此峰飛到彼峰上去,低頭看,原來不遠處就是一條大馬路,跑著汽車,可是我過不去。又總是在走不到目的地時忽然醒來。這不是,昨夜又有此夢,只是多了一個同行的陌生孩子。以上所說,都是實情,並非故弄玄虛。我不會圓夢,也不信圓夢者的瞎說。但我覺得這許多同樣的夢,也許反映了在內心留下的生活之旅的某些印跡,以及筆墨生涯的某些影像。對嗎?
今年是龍年,廉價的吉祥話鋪天蓋地。我也以一語自祝:風雨時時龍一吟。
2012年元旦,薊軒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寫雜文,未曾下筆既有千秋之想,也沒想過它必定速朽。只是胸有鬱結,如鯁在喉,非吐不快而已。至於“寸心”,有知也有感,到底是要社會的天平稱其輕重的。其實,讀者願意隨便翻翻就夠了。不愛聽作者嘮叨。倒不妨說點閒話。
人常說,常人多夢。我是常人,所以入睡則夢,可有一節,一睜眼就忘了。近來有些變化,一連若干夜,夢境大同小異,多次重複就記住了。總是倉促到遠方去或是從遠方回來,正在趕路,有幾個同伴或者獨自一人。徒步有時還背著行李。走著走著,忽然四顧荒無人煙,路沒有了。前面是高低不平的丘陵,或是眾峰聯聳的山區。我沒感到詫異,也並不停步,仍是深一腳淺一腳的走,甚至從此峰飛到彼峰上去,低頭看,原來不遠處就是一條大馬路,跑著汽車,可是我過不去。又總是在走不到目的地時忽然醒來。這不是,昨夜又有此夢,只是多了一個同行的陌生孩子。以上所說,都是實情,並非故弄玄虛。我不會圓夢,也不信圓夢者的瞎說。但我覺得這許多同樣的夢,也許反映了在內心留下的生活之旅的某些印跡,以及筆墨生涯的某些影像。對嗎?
今年是龍年,廉價的吉祥話鋪天蓋地。我也以一語自祝:風雨時時龍一吟。
2012年元旦,薊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