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二十四史·三國志》等文獻記載,劉封城系漢末蜀主劉備養子,副軍中郎將劉封,約於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與孟達同任宜都(時至夷陵,今湖北宜昌西北)太守所築禦敵城壘。早廢,明《荊州方輿書》、清《東湖縣誌》、《宜昌府志》等史籍均有“劉封與孟達同守宜都郡”、“劉封城在縣西北二十里三游洞頂,封(劉封)守宜都郡所築”的記載。遺址範圍內,現不時有漢磚等遣址出露,經文物工作者考證,與史籍記載相吻合。因孟達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降魏,故後世只言“劉封”,而不提及孟達,故“劉封城”亦因此獨譽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封城
- 行政區類別:縣城
- 所屬地區:湖北宜昌
- 著名景點:三峽風貌
- 建城時間:公元214年
簡介,旅遊特色,相關傳說,遺址,劉封城,地圖信息,
簡介
據《二十四史·三國志》等文獻記載,劉封城系漢末蜀主劉備養子,副軍中郎將劉封,約於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與孟達同任宜都(時至夷陵,今湖北宜昌西北)太守所築禦敵城壘。早廢,明《荊州方輿書》、清《東湖縣誌》、《宜昌府志》等史籍均有“劉封與孟達同守宜都郡”、“劉封城在縣西北二十里三游洞頂,封(劉封)守宜都郡所築”的記載。遺址範圍內,現不時有漢磚等遣址出露,經文物工作者考證,與史籍記載相吻合。因孟達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降魏,故後世只言“劉封”,而不及孟達,故“劉封城”亦因此獨譽至今。
旅遊特色
劉封城位於南津關北岸山頂,南津關位於三峽東口,是西陵峽的終點,它和瞿塘峽入口處的夔門,是三峽首尾兩的天然門戶。長江出南津關,便擺脫了高峽深谷的束縛,開始進入遼闊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南津關北岸的下牢溪,又名下牢津,傳說因劉備曾據守於此津之南而得名。關兩岸絕壁聳天,峰奇谷異,江而狹窄,成為長江上、中游的天然分界線。三國時期,蜀將劉封曾在北岸山頂修築城壘,稱劉封城。山頂上還有一塊大石台,傳說是張飛守懷夷陵時督全優擂鼓之處,名擂鼓台。三峽風貌最完整的一個峽谷。
相關傳說
傳說劉備在西取益州時,法正和劉封由成都迎接劉備。劉封本姓寇,原是劉璋族中的外甥,在劉璋手下還是一個很小的帶兵官。劉備因劉封獻成都有功,就將他收為義子,賜名劉封。劉備當了蜀漢的皇帝後,將劉封派到宜昌地方來,做了宜都太守孟達的副將。
夷陵之戰以後,孟達見劉備的勢力減弱,就向魏國投降了。魏文帝欣賞盂達一表人才,封他為建武將軍,還當了新城太守,鎮守在房縣、保康一帶,這裡離宜昌很近,他隨時都可以領兵攻取夷陵。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利用自己和劉封的關係,給劉封寫了一封勸降的書信。信中說:“你和劉備並非骨肉,劉備只認得他的親生兒子阿斗,卻並不認得你劉封,你只是他姓義子而已。再說,你終究是劉璋的舊部下,何不棄蜀歸魏?”
這封信的措辭,很有挑撥力,劉封卻不為所動。他不但沒有理會孟達,反而更加忠於劉備,便在夷陵一帶,築城屯兵,嚴陣以待。
後來,劉封被魏軍打敗,慌慌張張地逃回成都。劉備見他戰敗歸來,十分生氣,這時再也顧不得什麼父子之情,就將劉封賜死。劉封在受刑前,想起盂達在勸降信中說過的話。他仰天長嘆,說:“我真後悔呀!當初如果聽信盂達的話,也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下場了。”
當年,劉封修建的拒魏城堡的遺址,至今還保留在三游洞風景區內,後人稱做“劉封城”。
遺址
三游洞風景區內至今還保留在“劉封城遺址”,它是劉封和孟達當時防範曹魏的城堡遺址。劉封本姓寇,是劉璋族中的外甥。劉備西取益州時,因劉封獻成都有功,將他收為義子,賜名劉封。劉備稱帝後,派劉封到宜昌做了宜都太守孟達的副將。關羽圍樊
劉封城
城、襄陽時連呼封、達出兵援助,但被拒絕。關羽戰敗後,劉備恨他們不派兵救援,加上劉封與孟達不和,孟達投降曹魏。降魏後,孟達與夏侯尚、徐晃一起攻打劉封,並寫信勸降。劉封扯書斬使嚴辭拒絕,但因內叛敗歸成都。到成都後,諸葛亮顧慮劉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劉備將其除掉,劉備遂將劉封賜死。劉封受刑前想起盂達的勸降信仰天長嘆,但已後悔莫及。
地圖信息
地址:宜昌市西陵區南津關路8號三游洞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