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霖是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2008級學生。為救一名女大學生,他捨己為人,身受重傷。劉家霖勇於擔當、無私奉獻、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受到了學校師生和社會的稱讚。2009年11月18日,教育部作出決定,授予劉家霖同學“全國見義勇為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家霖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學生
- 畢業院校:東北林業大學
- 主要成就:“全國見義勇為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
- 性別:男
人物事跡,人物榮譽,人物評價,
人物事跡
劉家霖捨己救人的感人事跡
2009年8月22日,劉家霖與家人到山東省乳山市海邊遊玩。由於岸邊沒有碼頭,坐船出海的遊客都要靠踩著拖拉機的輪胎爬上船。當來自黑龍江的女大學生時心遙登上輪胎準備上船時,司機突然開動拖拉機,輪胎的轉動使時心遙頓時失去了重心,眼看就要被卷進車輪。危急時刻,站在一旁準備登船的劉家霖毫不猶豫、衝上前去,使盡全力把時心遙推上2米多高的船艙,自己則被卷到拖拉機底盤下,拖拉機拉著載有七八名乘客的木船,從他身上重重地輾軋過去。當大家把劉家霖從沙子裡“摳”出來時,他已昏迷過去,全身是血,身上的牛仔褲都被碾碎了。劉家霖醒來後第一句話就問,“那個女孩怎么樣了”。得知時心遙平安無事後,他又昏睡過去。事後有人問他是否後悔這樣做,劉家霖很堅定地回答說,如果再發生類似情況,自己依然會選擇救人。
事故發生後,劉家霖一度昏迷不醒,身體多處骨折、脾內膜破裂、內臟出血。經過近兩天的全力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住院期間,劉家霖以頑強的意志力戰勝傷痛,用樂觀豁達的心態對待得失。剛開始,劉家霖身體完全無法挪動,每天只能靠鼻管輸送營養。腰部皮下的淤血需要做引流手術,但因接近神經實施麻醉危險太大,劉家霖硬是在沒有打麻醉藥的情況下,不動聲色地完成了近兩個小時的手術。為了固定骨折部位,劉家霖的右腿釘上鋼釘綁上了支架,並在支架上掛上十幾斤的重物,他毫無怨言地堅持了一個月。病情稍微好轉後,為了不耽誤學業,劉家霖請同學把書本郵寄到醫院,每天堅持在病床上學習。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現在劉家霖已經能拄著拐杖艱難地走上一兩步,他說最大的希望就是早日回到學校。
在學校,劉家霖學習成績優秀,曾擔任班長,思想上主動要求進步,大一剛入學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經常主動關心同學,樂於助人,遇到困難常常沖在前面,班上同學有困難總會先想到找他幫忙。為了幫助其他同學準備無機化學實驗課的考試,劉家霖上網查找複習資料複印給同學。同學打球時,他總會買來礦泉水,與隊友分享。得知班上一位同學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劉家霖主動為他買藥,陪他到醫院就診,同學行動不方便,劉家霖就背著他去醫院。在同學的心目中,劉家霖就像是他們的大哥哥,總是在默默地關心和幫助別人。
人物榮譽
授予“全國見義勇為優秀大學生”稱號
2009年11月18日,教育部作出決定,授予劉家霖同學“全國見義勇為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決定指出:劉家霖同學在人民民眾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不怕犧牲、挺身而出的先進事跡,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臨危不懼、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在高校和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他用實際行動展示了當代大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風貌,是當代大學生的優秀代表,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典範。為表彰劉家霖同學的先進事跡,教育部決定授予劉家霖同學“全國見義勇為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廣大青年學生要向劉家霖同學學習,學習他奮不顧身、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學習他心繫社會、關愛他人的廣闊胸懷,學習他刻苦學習、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學習他不為名利、樂於奉獻的優秀品質。
《決定》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各高等學校要充分認識開展向劉家霖同學學習的重要意義,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把學習劉家霖同學先進事跡的活動與紀念中央16號檔案印發實施五周年結合起來,科學總結五年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成效和經驗,深入分析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在加強領導、改革創新、破解難題、完善制度、深化研究上下功夫,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要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導作用,讓廣大青年學生從劉家霖同學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人物評價
瞬間的選擇緣於道德的積澱
——記捨己救人、身受重傷的東北林業大學學生劉家霖
腹腔出血、脾被膜破裂、肺挫傷、右側髖臼骨折、左側坐骨結節骨折、恥骨撕脫……要不是因為滿身傷痕,很難把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生於80後的劉家霖與捨己救人的“英雄”聯繫在一起。可正是這樣一位年輕的帥小伙,在危險來臨的時候,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回憶起那驚心動魄的一刻,他說:“那一瞬間,不容我想別的,我只能那樣做。”問他如果時光倒流,他是否還會那樣選擇,他非常堅定地說:“當然。”
滔滔海浪,見證了英勇的一推
時光回溯到2009年8月22日,海水像往常一樣拍打著山東省乳山市徐家鎮的海岸。劉家霖的老家就在乳山市,對於這片美麗的海灘,他並不陌生。
那一天,為了在暑假結束前陪著從東北到山東的姥爺去趕海,劉家霖特意起了個大早,拉著姥姥、姥爺、母親一起到海邊搭乘木船。
早上8點多,太陽已經升起,天氣有點陰沉。由於岸邊沒有碼頭,這裡所有船隻的靠岸和出海都需要在拖拉機的牽引下才能實現。船夫們把停在沙灘上的船放到專用的大托盤上,用拖拉機拉著托盤送船出海。旅客們則踩著拖拉機向木船上攀爬。
旅客中有一對來自黑龍江的母女。女兒心遙剛剛考上了大學,媽媽利用假期帶她來山東探親旅遊。一路的遊玩輕鬆愉快,但誰也沒有想到,今天災難卻正一步步地悄悄逼近。
由於木船沒有什麼攀爬工具,所有的乘客都是踩著拖拉機的輪胎爬上木船。就在心遙手扒船幫、腳踩輪胎準備爬上船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不知為什麼,司機突然啟動了拖拉機。輪胎轉動了,心遙一下子失去了支撐。
心遙身高1米62,體重卻只有40公斤。瘦小的她難以抓住船幫,眼看就要卷進車輪。突如其來的災難把在場的人驚呆了,心遙的母親也慌了手腳。就在這時,站在一旁等待登船的劉家霖沖了過來,使盡全身的力量把心遙推進了2米多高的船艙。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家霖已經被卷到了拖拉機的底盤下。拖拉機拉著載有七八名乘客的木船,從他身上重重地輾軋過去。
當眾人叫喊著,司機停下車的時候,劉家霖已經成了一個“血葫蘆”,整個人都被壓進了沙灘里。據在海邊搞養殖的目擊者王建磊介紹:當大家七手八腳地把劉家霖從沙子裡“摳”出來時,劉家霖嘴裡不住地往外冒血,鼻子、耳朵也都在冒血,身上的牛仔短褲全碎了。“那樣子,真嚇人!幸虧是在沙地里,要是在馬路上,肯定就完了。”
看到自己心疼的外孫滿身是血,姥爺姥姥驚嚇得魂飛魄散,不知所措。家霖的媽媽抱著兒子,大聲地呼喊著“家霖、家霖”。家霖的血不停地吐到她的臉上、衣服上。
當家霖恢復了神智,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那個女孩兒怎么樣了?”當得知女孩平安無事以後,家霖疲憊地閉上了眼睛。
身受重傷,家霖命懸一線
很快,劉家霖被送到了乳山市人民醫院,經搶救後被送進了重症監護病房。由於失血過多,劉家霖臉色慘白、渾身冰涼。11時醫生開始給家霖輸血。先後有4000毫升血液輸入家霖的身體,而按家霖的體重,他全身的血液也不過5000毫升。醫生初步診斷,家霖脾破裂,是否需要摘除脾臟,需要看病情的發展。
在監護病房中,劉家霖全身插滿管子、腦袋腫得老大、肚子每隔一會兒就會因為內臟出血而鼓起來。家霖也是時而清醒、時而昏迷。在給家霖爸爸打電話的時候,媽媽一直有點語無倫次。事後她說:“那時,我真的以為我要永遠失去家霖了。”
48小時以後,劉家霖的血壓終於平穩下來,他脫離了生命危險!
雖然命是保住了,但是由於家霖身上多處重傷,修復傷口也是一項龐大的工程——
前10天不能進食,只能靠鼻管輸送一點養分,全身是傷,一點不能動。不吃、不喝、不動,整整10天,家霖熬了過來。
為了把腰部皮下血腫的血水引流出來,家霖做了兩次手術。因為傷口太深,接近腰部神經,不能在那個部位實施麻醉,家霖就趴在手術台上,在沒打麻藥的情況下,忍受著手術刀在自己背上劃劃挖挖,整整一個半小時,家霖熬了過來。
為了固定骨折部位,一根20厘米長的鋼釘從右腿內側釘穿到外側,還要在支架上掛上18斤的重物,右腿則直勾勾地不能動彈,整整一個月,家霖熬了過來。
……
面對這些苦,家霖沒喊一句痛,就連“經多見廣”的外科醫生都說“這小伙子,真堅強!”醫生還告訴家霖的母親,幸虧拖拉機輾軋的施力部位是家霖的腹部,如果施力部位再高一點或者再低一點,家霖生還的幾率都將非常渺茫。
看到家霖身受重傷,被救女孩的母親不知如何才能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她說:“家霖的救命之恩是我們永遠也報答不完的。如果家霖不出手相救,現在躺在這兒的就是我的女兒,可能她還會失去生命。家霖的勇敢真讓人敬佩!”
8月26日,心遙即將開學,她向家霖道別。不擅言辭的她搖著家霖的手,未開口,淚先流。家霖的母親一個勁兒地勸心遙母女:“你們不用難過和內疚,善良的人在那個時候都會這么做的。”
孩子的健康是母親永遠的牽掛,“作為一個母親,我願意用所有的一切換取兒子的健康。”但事情發生以後,媽媽從未抱怨過家霖的所為。她理解,在那個關頭,善良的家霖一定會那樣做。“與身體健康相比,我覺得心靈善良更為重要。”
瞬間的選擇,緣於道德的積澱
有人說,在一瞬間,人們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做出一些“英雄”之舉並不困難,如果我碰到了那樣的情況,可能也會成為“英雄”。
但是危急和災難往往是品德的試金石,只有平時樂於助人、關心他人、大公無私的人,才會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展現“英雄本色”。捨己救人的瞬間行為,正是劉家霖在成長過程中所積累的道德教育成果的一種集中體現。
有人說80後是個性張揚、缺少奉獻精神的一代。可是在關乎他人生命的緊急關頭,劉家霖用自己的勇敢詮釋了對於善良、責任的深刻理解,讓我們看到了臨危不懼、敢於犧牲的當代大學生的英雄氣概。(孟姝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