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祺(原廣東省政協常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家祺(1897—1981),廣東梅州梅江區城北鎮扎田村人,曾任廣州市僑務局副局長、全國僑聯委員、廣東省僑聯副主席、廣東省政協常委、廣州僑光中學董事長、廣東省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家祺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97年
  • 逝世日期:1981年
人物經歷
劉家祺,童年在家鄉國小讀書,升入東山中學後,因家貧輟學。為謀生計,到劉志陸部下當兵,歷任排長、連長、中校軍需處處長等職。後棄軍從工,到上海電影影片廠做剪接工作,剪接過多部電影,其中有《火燒紅蓮寺》。因影業欠佳,做了數年後,由本家叔伯帶到海外謀生。
1927年,他先去越南,後到印尼巴城(雅加達)。做了一段時間雜工後,得朋友幫助,自己開辦家庭作坊式的皮革製造手工廠。因他為人篤實,信守商業道德,又善於經營,並得到朋友在經濟上的支持,事業逐漸發展,使小小的皮革作坊逐漸發展成相當規模的半自動化皮革廠(維多利皮革),生意蒸蒸日上。該廠生產的產品,和源源皮廠(劉宜應經營)的產品,均聞名印尼,占領了西爪哇的大部分皮革市場。
1951年,劉家祺回國觀光訪問。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尼建交,他非常高興,主動讓出自己工廠的部分樓房供中國駐印尼總領事作臨時辦公室,同時積極協助中方選擇地方建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因此,引起某些人的不滿,1953~1954年,他們勾結印尼的有關人員,把劉家祺關押數次。最後一次,因周恩來總理即將到印尼參加萬隆會議,印尼當局才將他釋放。
劉家祺事業發達以後,不忘僑胞,不忘故鄉,不忘祖國,熱心興辦各種福利事業,尤其是教育事業。他捐資創辦了華僑巴城中學,並擔任該校董事;先後擔任雅加達華僑公會、華僑總會、中華商會、中華總會、皮革公會等社團的理事、董事長等職務,竭誠為僑胞服務,在印尼華僑、華人中享有很高威望。
1955年,他回國定居,先後投資200萬港元,積極參與和支持祖國的經濟建設。他和劉宜應是同鄉,一向感情很好,他們是在廣州華僑新村第一批以華僑身份購建樓宇的帶頭人;並共同捐款創建廣州華僑國小,梅縣東山中學松山堂、梅縣華僑中學紀念堂等。對興建暨南大學、僑光中學、省僑聯大廈,劉家祺也有捐助。劉家祺還為家鄉捐獻汽車、拖拉機、化肥等物資,捐資支持梅縣興建水電站,捐資支持海南島興建華僑農場等。
劉家祺回國後,曾出任廣州市僑務局副局長、全國僑聯委員、廣東省僑聯副主席、廣東省政協常委、廣州僑光中學董事長、廣東省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等職,團結國內歸僑、僑眷,落實各項僑務政策,動員華僑投資祖國建設,取得顯著成績,被譽為“僑界之光”。“文化大革命”期間,劉家祺受到不公平對待,被反覆抄家多次,但他冷靜對待。1972年,劉家祺辭去各項職務,經批准離開廣州到香港定居。他在港參加嘉屬商會,成為該會成員。雖然離開了廣州,但仍經常往返港穗之間,關心支持廣州僑務工作。
1981年1月,劉家祺在香港病逝,終年8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