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回年

劉回年

劉回年(1939~ 2016),江西省永新縣龍門鎮沙堤村人,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原社長兼黨組書記,少將軍銜高級記者。

1939年10月出生於江西永新縣貧苦農民家庭,1963年7月從江西大學新聞系畢業後進入新華社擔任軍事記者。在近40年的軍事記者職業生涯中,他參與報導了黨、國家和軍隊一系列重大事件,組織采寫了一系列引起廣泛影響的稿件。劉回年同志1997年被授予專業技術少將軍銜,1999年退休。2016年12月25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回年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9
  • 性別:男
  • 籍貫:江西永新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生平,報導特色,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1939年10月出生於江西永新縣貧苦農民家庭;
1963年7月,劉回年剛從江西大學新聞系畢業就被組織上看中,分配進新華社擔任軍事記者,經總政治部批准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1975年起擔任新華社國核心心小組成員;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後,奉命率中央記者組赴滬工作;1977年4月任新華社上海分社代理社長兼黨委書記;
1978年初奉調回京,任新華社國核心心小組成員兼政治組組長;1983年4月,被中央軍委任命為解放軍分社社長。得益於工作上的便利,劉回年時常站在風雲人物身邊,是榮耀,更是責任。要把領袖們的活動及時、準確、鮮明、生動地報導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劉回年以敏銳的政治視覺、嫻熟的業務技巧,寫出一篇篇舉世矚目的報導。
1966年3月邢台大地震後,劉回年隨周恩來總理赴地震中心白家寨慰問受災民眾,當時26歲的劉回年跟在周總理身後緊張地記錄總理的講話。
1976年唐山大地震。7月29日,也就是地震的第二天,劉回年和幾位軍事記者一起急匆匆進駐唐山投入報導。時值酷署,24萬死者的遺體在腐爛發臭,空氣里散發出難聞的臭味。劉回年親歷了戰士扒挖和掩埋屍體的一次次行動。他在報導中滿懷深情地寫道:“只有對人民懷有崇高深厚感情的人民子弟兵,才能做出如此巨大的自我犧牲”。
1989年11月,在中央軍委新老主席交接儀式上,鄧小平稱讚江澤民是合格的軍委主席,劉回年緊挨鄧小平身後記錄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劉回年以職業軍事記者的敏感,總是在重大歷史事件的關鍵時刻出現在最能出新聞的地方。
進入90年代,台灣當權者李登輝又在耍分裂祖國的新花招,搞“一中一台”,搞“務實外交”,以“拓展國際空間”。作為新華社解放軍分社社長的劉回年,帶隊到福建跟蹤報導。人們還記得新華社1996年3月25日播發的通稿《我軍在台灣海峽成功舉行三軍聯合作戰演習》,氣勢磅礴,大顯軍威,令台獨分子心驚肉跳,軍委首長連聲稱讚劉回年這個“筆桿子”趕上三軍演習中的一架轟炸機。
2016年12月25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劉回年

報導特色

親歷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決定了劉回年的報導特色:大題材、大膽識、大氣魄、大手筆。劉回年才氣過人,平常不事張揚,不顯山不露水,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的報導氣勢浩大,文筆酣暢,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最精彩的一幕昭示天下。

軼事典故

1990年底,總參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劉回年參加會議並作會議報導。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軍委主席江澤民與參加會議的全軍各大單位和武警部隊負責人會面,並作了長篇重要講話。提出了“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軍隊建設“五句話”的總要求。劉回年想這是江澤民出任軍委主席後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出治軍方略,意義重大,建議發兩條新聞:一是江主席講話的新聞,二是會議新聞。江澤民辦公室很快審閱了劉回年起草的新聞稿《江澤民要求全軍兢兢業業做好軍事工作》。江澤民對軍隊建設總要求的“五句話”是第一次提出,也是第一次報導。這個總要求在全軍迅速叫響,成為新時期軍隊建設的綱領、旗幟。劉回年把握了歷史的脈搏,又一次獲得了成功。後來,江澤民召見劉回年,對解放軍分社的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1998年夏季的世紀性洪水,以其南北為患的夾擊之勢,對我國造成嚴重威脅。危急關頭,作為這場抗洪鬥爭軍事報導的組織指揮者,年近花甲的劉回年衝鋒在前,身先士卒。光是8月6日這一天,劉回年在湖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戴應忠少將陪同下,乘小舟在近百平方公里的災區洪流中穿梭了十幾個小時,在40攝氏度氣溫的炙烤下,他的胳膊一天曬破了幾層皮。當晚趕到武漢,連夜又審閱簽發各路記者送來的報導稿件。《人民日報》在一篇題為《向黨和人民交出的滿意答卷》的報導中,對劉回年大加讚賞:“解放軍分社派出30多名記者,分社社長劉回年少將親臨一線,乘坐衝鋒舟深入災區,為廣大記者樹立了榜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