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劉善涵
- 字:淞芙
- 所處時代:清末民初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日期:1867年10月13日
- 逝世日期:1920年
人物生平
清同治六年九月十六日(1867年10月13日)生,家住楊花鄉楊花村,後遷城關南市街。少孤,勤學。光緒十六(1890)入縣學。光緒二十一年瀏陽大旱,他協助歐陽中鵠辦礦賑災,並主張礦業當民辦,而歐陽中鵠與唐才常主張官商合辦,湖南礦物局更強令官辦。劉善涵意甚不滿,遂離瀏陽,考入武昌兩湖書院,常與譚嗣同、唐才常共商維新救國之道,決定在家鄉試辦新學。遂往上海採購新書與教學儀器。光緒二十一年與唐才常回瀏陽,自籌經費開辦算學社。繼由劉善涵主筆,撰《為創算學館上學政江標書》呈省。雖得學政江標支持,但知縣唐步瀛拒不執行。經譚、唐、劉等持續鬥爭,至光緒二十二年,終於辦成算學館,創湖南新學之始。
光緒二十三年五月,《湘學新報》創辦。劉善涵擬章程,籌經費,購新書,並刊刻木板書十餘種。譚嗣同贊云:“惟足下行數千里,費數千金,孤詣苦心,在寒士中可謂絕無僅有”、“典瞻詳實、開館未有之奇”。光緒二十四年他與黎宗鋆、李閏在瀏陽設立“不纏足會”,倡導廢除婦女纏足陋習。
譚嗣同與劉善涵同為歐陽中鵠的弟子,兩人交往密切。《譚嗣同全集》中保存有譚致劉的書信七通。譚嗣同曾經贈聯給劉善涵:“道行孤乘莽眇鳥;聲疑同訂盱呼烏。”並親手鐫刻有“雲雷”石章給劉善涵。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譚嗣同死難。劉善涵悲憤已極,寫出很多悼詩。其中有“金牌狂斷三言獄,鐵案同歸七日誅”;“山中莫奉更時詔,海上難逃裂地盟。空見素絲悲墨翟,更無淨土葬田橫”。
光緒二十九年,赴開封應禮部試,舉貢,以直隸州同知候補湖北試用三年。光緒三十二年參與編修《瀏陽鄉土志》。光緒三十四年至宣統三年,隨奉天鹽運使熊希齡到吉林清理財政。
民國二年(1913),在縣城迎佛寺創辦瀏陽第一所女子學校,請譚嗣同遺孀李閏任學監。他率先送女、媳入學,以帶動親友開女子入學讀書之先。同年應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熊希齡召,入京任財政部僉事。後到長沙鹽務處任職,民國五年辭職歸,居南市街一枝安莊,鋤園種桔,教兒課女,以詩怡情。民國九年病逝,年53歲。
劉善涵詩文、書法均佳,著作有經史、文集、詩詞、聯語等,共匯為《蟄雲雷齋》15卷,大多散失。1982年由其女豫旋蒐集所存詩文,編輯《蟄雲雷齋詩文集》,印行千冊,寄贈全國各大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