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公元前79—公元前8;一說公元前77—公元前6),漢朝宗室,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楚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祖籍沛郡豐縣(今江蘇豐縣),先祖為豐縣劉邦異母弟劉交。劉向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劉向是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榖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戰國策》等書,其著作《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山海經》系其與其子劉歆共同編訂。原有文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基本介紹
- 本名:劉向
- 別稱:本名更生
- 字號:字子政
- 所處時代:西漢
- 民族族群:漢族
漢人 - 出生地:楚國彭城(今江蘇徐州)
- 出生時間:約公元前77年(漢昭帝元鳳四年
- 去世時間:公元前6年(漢哀帝建平元年)
- 主要作品:《新序》、《說苑》、《列女傳》、《別錄》、《戰國策》、楚辭
- 主要成就:大量校讎古籍
人物生平,主要貢獻,
人物生平
西漢學者、文學家。字子政,本名更生。漢高祖同父弟楚元王劉交的四世孫。漢宣帝時,曾和王褒等人同獻賦頌,官至散騎諫大夫、給事中,漢元帝時,擢為散騎宗正、給事中。作為一個關心國事的今文經學家,他曾屢次上書言事,彈劾宦官外戚,奏章中多利用地震等自然災變來附會當時的政治現象,把自然災變說成是上天的警告。由於直諫而得罪權貴,曾被誣下獄,免為庶人,閒居十餘年。漢成帝即位,劉向被起用,拜中郎使領護三輔都水,遷光祿大夫,並受詔與步兵校尉任宏、太史令尹鹹、侍醫李柱國整理五經秘書、諸子詩賦等,由劉向總其成,前後近20年。官終中壘校尉,故後世稱“劉中壘”。
主要貢獻
劉向早年適應宣帝喜好辭賦的需要,與宣帝周圍的文學侍從一起從事辭賦寫作。《漢書·藝文志》載其辭賦33篇。現除少數殘篇斷句外,皆不存。唯有《九嘆》存於《楚辭》之中。這是他後期典校經書時,為“追念屈原忠信之節”而作,其中寄託了他的身世感慨。劉向校書時,輯《楚辭》16篇,其中即有《九嘆》。後由東漢王逸作注,名《楚辭章句》,是現存最早的《楚辭》傳本。
劉向的文章保存下來的多是一些奏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等。其著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劉向的散文,敘事簡約,娓娓動聽,論理暢達,從容不迫,在舒緩平易中表現了作者深沉懇切的感情,對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響。
劉向還撰有《新序》、《說苑》和《列女傳》。前兩種是分類纂輯先秦至漢代史事,來進行封建倫理道德的說教。但如《新序》的“葉公好龍”,《說苑》的“雍門子周說孟嘗君”等,都是很有意義的故事,廣為傳誦。後者則專門記錄有通才卓識、奇節異行的女子的事跡,如“孟母教子三遷”、“醜女無鹽說齊宣王”等,常被後人稱引。這部書文筆樸素,敘事簡約,是魏晉小說的先導。
劉向(公元前79~前8;一說公元前77~前6)劉向在典校古籍時,撰有《別錄》。後來,他的兒子劉歆以《別錄》為基礎撰成《七略》,這是中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原書已不存,清代洪頤煊、馬國翰、姚振宗有輯本。班固因《七略》而成《漢書·藝文志》,可從中見《七略》之梗概。
原有集6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劉子政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劉向的文章保存下來的多是一些奏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等。其著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劉向的散文,敘事簡約,娓娓動聽,論理暢達,從容不迫,在舒緩平易中表現了作者深沉懇切的感情,對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響。
劉向還撰有《新序》、《說苑》和《列女傳》。前兩種是分類纂輯先秦至漢代史事,來進行封建倫理道德的說教。但如《新序》的“葉公好龍”,《說苑》的“雍門子周說孟嘗君”等,都是很有意義的故事,廣為傳誦。後者則專門記錄有通才卓識、奇節異行的女子的事跡,如“孟母教子三遷”、“醜女無鹽說齊宣王”等,常被後人稱引。這部書文筆樸素,敘事簡約,是魏晉小說的先導。
劉向(公元前79~前8;一說公元前77~前6)劉向在典校古籍時,撰有《別錄》。後來,他的兒子劉歆以《別錄》為基礎撰成《七略》,這是中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原書已不存,清代洪頤煊、馬國翰、姚振宗有輯本。班固因《七略》而成《漢書·藝文志》,可從中見《七略》之梗概。
原有集6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劉子政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