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勛華

劉勛華(1929~ )山西朔州人。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學專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勛華
  • 出生日期:1929年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出生地:山西朔州
  • 專業:中文系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偏好,

人物生平

曾入北京國子監書法傳習書法2年。歷任寧夏日報社記者,平羅中學教師,西北第二民族學院中文系副主任、學院學報編委、副教授。銀川市老年大學教授,《銀行家》雜誌特邀編審,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寧夏分校教授,北方民族大學教授,曾任中文系副主任,離休後應邀在寧夏書畫函授大學講授書法課,1999年被中國書畫函大北京總校聘為書法教授。寧夏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寧夏分會會員,寧夏文化開發總公司書刊發行中心顧問。擅長楷書、行書和指書,作品曾先後參加寧夏第一、二、三屆書法展,“紀念孫中山誕辰120周年”中外書法家作品展(作品被選入《中外書法家作品集》出版),海內外中國書畫篆刻大賽獲優勝獎等。80年代主要從事書法理論研究,先後發表《毛澤東書法藝術縱橫探》等論文,主編出版《毛澤東手書古詩文鑑賞》一書。《寧夏畫報》對其指書藝術作有專題報導。曾組織編寫出版中國小教學參考書1套,主編出版《毛澤東書法藝術研究》。其書作曾多次獲獎,並被收入各種書法作品集;曾先後發表《毛澤東書法藝術縱橫談》等論文,主編出版了《毛澤東手書古詩文鑑賞》一書,除了非同一般的筆書功力,劉勛華在指書領域也頗具造詣。經過在指書領域多年的拼耘,劉勛華探索出了指書相比其他書法作品的優越之處,他的指書作品曾多次參加書展,也見諸於各種刊物據悉,目前國內從事指書創作的人較為罕見。辭條輯入《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等。
新華網寧夏頻道晚報專電 (記者吳越)提起指書,知道的人恐怕寥寥無幾,而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銀川市,就有這么一位痴迷指書藝術的老教授。他叫劉勛華,雖已離休在家,可仍“指耕”不輟。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讓指書——這朵中國書法藝術的奇葩茁壯成長,讓更多的人了解、欣賞指書,加入到習練指書的行列中來。
筆者曾有幸目睹了劉老運“指”創作的情景。因為要寫的橫幅字跡較大,年近古稀的劉老戴了一副黑手套書寫。把宣紙在桌上鋪平後,只見劉老將戴著手套的大拇指伸進墨汁杯中,爾後在杯沿耐心地控墨,等恰到好處時,俯身就寫,一氣呵成,寫下了“風景這邊獨好”幾個大字。最後的題款用小拇指寫成,筆畫雖細小清瘦,但也蒼勁有力,與那幾個大字互相照應,渾然一體。
劉勛華老人對指書的興趣源於解放前他在北京育英中學讀書的經歷。劉老的書法老師吳蘭第(雲生)是一位以指書指畫見長的書畫家,他在課堂上以指示範書寫給劉勛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北大中文系新聞專業畢業後,風華正茂的劉勛華毅然奔赴祖國的邊遠地區,先是在《寧夏日報》當攝影記者,後又去了平羅縣某廣播站當編輯兼記者。西北第二民族學院成立後,劉老擔任中文系系主任一職,主要教授新聞寫作、新聞攝影、書法等課。在此期間,劉老從沒有放棄對指書書法的熱愛與追求。
劉老的筆書功力本來就非同一般,又在指書領域耕耘多年,劉老總結出了幾條指書相較於其他書法的優越性。首先是方便靈活。書寫者的每個手指都是一支隨身相伴而永不會磨損的筆。長短不齊、粗細各異的五個手指就是五支大小不同的筆,無論在哪兒,都可以根據不同的書寫需要信手寫來,真是何等方便。其次,作為一種書法形式,指書的力度、“靈度”以及筆畫變化不僅不亞於筆書,還可以輕鬆寫出筆書很難寫好的筆畫,如細如毛髮的筆畫和飛白。還有就是對書寫者而言,無論用任何一種筆書寫,書寫者的力量都要通過筆桿和筆尖接觸紙面,而指書則捨棄毛筆而直接以手指接觸紙張,指尖神經可以直接指揮書寫者的運指用墨,書寫起來真正是得心應手、揮灑自如。當然,指書的缺陷也顯而易見。受手指粗細的限制,和毛筆書法相比,指書寫出來得字大小有局限性,只能寫2厘米到30厘米左右的字,但一般的條幅、中堂、對聯以至斗方和匾額均可以指書寫。
作為寧夏書法家協會的會員,劉老的指書作品多次參加省(區)、市的各種書展,也曾見諸於各種刊物。從學校離休後的,劉老還在當地的老年大學和書畫函授大學教授書法課,每當他以指書寫總能引來一片片嘖嘖讚嘆。據劉老的初步估計,目前國內從事指書創作的人不下十人,而在這十人中稱得上出類拔萃的只有兩、三人而已。針對普通大眾對指書缺乏了解以及書法界的一些的同仁對指書缺乏足夠的重視,劉老準備出版一本有關指書理論和實踐的專著,資料的收集工作已基本完成,動筆之期指日可待。

個人作品偏好

談及書寫的內容,身為毛澤東詩詞研究協會會員的劉老稱自己最偏愛以指書寫毛澤東的詩詞。象《清平樂·六盤山》、《沁園春·雪》都是劉老平日最愛書寫的詩詞。由於對毛澤東的許多詩詞早已爛熟於心,加之又是以指代筆,真正是心中所想無須凝於指端就可毫無遮攔地宣洩於紙上,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酣暢淋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