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論語》作者從跨文化的視野、以哲人的心路歷程討論了教育的本質、內涵、教育的境界、兒童的成長等問題,啟人深思。《教育論語》分為七輯,主要內容包括婦女教育論語(劉再復、劉劍梅);教育講演(劉再復);教育訪談與對話(劉再復);與教育相關的文章(劉再復)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劉再復作品:教育論語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頁數:278頁
- 開本:16
- 作者:劉再復 劉劍梅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3459571, 978753345957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教育論語》為劉再復先生有關教育文章的合集。在比較審視的背後,在對故國師長的情思中,是作者對真教育的呼喚和對生命的愛。
作者簡介
劉再復,1941年出生於福建南安劉林鄉。196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併到北京工作。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學評論》主編。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科羅拉多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加拿大卑詩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院校分別擔任過客座教授、講座教授、名譽教授與訪問學者。著有《性格組合論》、《魯迅美學思想論稿》、《文學的反思》、《放逐諸神》、《罪與文學》(與林崗合著)、《現代文學諸子論》、《高行健論》、《告別革命》(與李澤厚合著)、《傳統與中國人》(與林崗合著)、《共鑒“五四”》、《紅樓四書》、《李澤厚美學概論》、《劉再復散文詩合集》、《劉再復文論精選》、《人文十三步》、《人論二十五種》、《雙典批判》、《漂流手記》(十卷)等四十多部學術論著和散文集。作品已翻譯成英、日、韓、法等多種文字。
劉劍梅,出生於福建省南安縣。北京二中學生,北京大學中文系學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東亞系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博士,曾為美國馬里蘭大學亞洲與東歐語言文學系副教授,現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出版過中文著作《莊子的現代命運》(商務印書館,2012年)、《共悟人間:父女兩地書》(與劉再複合著,香港天地圖書,二000年;上海文藝出版社,二00一年;台灣九歌出版社,二00三年)、《狂歡的女神》(香港明報出版社,二00四年;台灣九歌,二00五年;北京三聯,二00七年),《共悟紅樓》(與劉再複合著,北京三聯,香港三聯,二00九年),《革命與情愛》(上海三聯,2009年),英文專著《革命與情愛:文學史女性身體和主題重複》Revolution Plus Love:Literary History,Women's Bodies, and Thematic Repetition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Fiction (美國夏威夷大學出版社,二00三年),《金庸現象:中國武俠小說與現代中國文學史》The Jin Yong Phenomenon: Chinese Martial Arts Fiction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與何素楠Ann Huss合編,Cambria Press,二00七年),另有中英文文章數十篇,發表於各種報刊。
劉劍梅,出生於福建省南安縣。北京二中學生,北京大學中文系學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東亞系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博士,曾為美國馬里蘭大學亞洲與東歐語言文學系副教授,現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出版過中文著作《莊子的現代命運》(商務印書館,2012年)、《共悟人間:父女兩地書》(與劉再複合著,香港天地圖書,二000年;上海文藝出版社,二00一年;台灣九歌出版社,二00三年)、《狂歡的女神》(香港明報出版社,二00四年;台灣九歌,二00五年;北京三聯,二00七年),《共悟紅樓》(與劉再複合著,北京三聯,香港三聯,二00九年),《革命與情愛》(上海三聯,2009年),英文專著《革命與情愛:文學史女性身體和主題重複》Revolution Plus Love:Literary History,Women's Bodies, and Thematic Repetition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Fiction (美國夏威夷大學出版社,二00三年),《金庸現象:中國武俠小說與現代中國文學史》The Jin Yong Phenomenon: Chinese Martial Arts Fiction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與何素楠Ann Huss合編,Cambria Press,二00七年),另有中英文文章數十篇,發表於各種報刊。
圖書目錄
從工具理性到價值理性(劉再復)
第一輯父女教育論語(劉再復、劉劍梅)
[一]教師職業
[二]關注教育的家庭原因
[三]高舉心靈的旗幟
[四]中國與美國的教育結構
[五]美育與情感教育
[六]“德育”的內涵
[七]“德育”不可復古倒退
[八]“智育”的內涵
[九]“體育”的內涵
[十]學校的“免疫力”
[十一]自學與自明
[十二]教育的境界
第二輯教育講演(劉再復)
[一]教育、美育與生命質量——在香港“課程發展議會”退思日上的演講
[二]我的教育觀——在安徽銅陵三中的講話
[三]蔡元培的內心律令——在香港“北京大學校友會”聚會上的講話
[四]文學藝術中的天才現象——在香港嶺南大學和安徽銅陵三中的演講
[五]人文世界的精神漫遊者——在哈佛大學李歐梵退休儀式上的講話
[六]告慰老師——在廈門大學中文系九十周年系慶會上的講話
第三輯教育訪談與對話(劉再復)
[一]我最關注的是教育問題——答《鳳凰周刊》記者吳婷問
[二]關於教育的兩次對話——和李澤厚的對話
[三]讀書三部曲——廈門商報記者陳雪慧訪談錄
第四輯與教育相關的文章(劉再復)
[一]童年的長度
[二]兒童節與高考
[三]搖籃時期愛的方向
[四]沉默的校風
[五]《紅樓夢》連環畫本序
[六]青年時代的書目
[七]快樂園裡說快樂
[八]新哥倫布的使命——愛默生禮讚
[九]博士不自由
[十]抽菸的少女
[十一]科羅拉多慘案
[十二]再說科羅拉多慘案
[十三]小蓮的喜訊
[十四]瘋狂的矽谷
[十五]女兒的學校
[十六]畢業贈言
[十七]百年前魯迅的偉大呼籲
[十八]風範的意義
[十九]楊喜萊散文集《年青的海》序
[二十]清華,你應是鷹的搖籃
[二十一]坐著就是力量
[二十二]抬政治棺材的老師們
[二十三]賈赦的讀書經
[二十四]救援我心魂的幾個文學故事
[二十五]傑弗遜總統的21條語錄
[二十六]新亞校歌:珍重珍重
[二十七]當作家易,做一個人難
[二十八]努力做一個人
[二十九]器世界與情世界的衝突
[三十]中國貴族精神的命運(提綱)
第五輯緬懷老師(劉再復)
[一]緬懷我的彭柏山老師——彭小蓮《他們的歲月》香港版序
[二]璞玉——緬懷鄭朝宗老師
[三]永遠擁有那一份天真——祝賀蔡厚示老師八十壽辰
[四]緬懷和惋惜——紀念陳汝惠老師逝世十周年
[五]永遠的文化紀念碑——緬懷陳嘉庚先生
[六]悲傷的八月——緬懷岳父陳英烈老師
[七]死了的端午節——緬懷劉中法老師
第六輯教師頌(劉再復)
[一]月季頌
[二]致老師
[三]搖籃
[四]為什麼燈火更亮了?
[五]珍惜
[六]書渴
[七]慈母頌
[八]愛因斯坦禮讚
第七輯父女書寫(劉再復劉劍梅)
[一]我在美國的教學生涯
[二]莊子的坎坷與凱旋——劍梅《莊子的現代命運》序
[三]親情與才情的雙重詩意——劍梅《狂歡的女神》序
第一輯父女教育論語(劉再復、劉劍梅)
[一]教師職業
[二]關注教育的家庭原因
[三]高舉心靈的旗幟
[四]中國與美國的教育結構
[五]美育與情感教育
[六]“德育”的內涵
[七]“德育”不可復古倒退
[八]“智育”的內涵
[九]“體育”的內涵
[十]學校的“免疫力”
[十一]自學與自明
[十二]教育的境界
第二輯教育講演(劉再復)
[一]教育、美育與生命質量——在香港“課程發展議會”退思日上的演講
[二]我的教育觀——在安徽銅陵三中的講話
[三]蔡元培的內心律令——在香港“北京大學校友會”聚會上的講話
[四]文學藝術中的天才現象——在香港嶺南大學和安徽銅陵三中的演講
[五]人文世界的精神漫遊者——在哈佛大學李歐梵退休儀式上的講話
[六]告慰老師——在廈門大學中文系九十周年系慶會上的講話
第三輯教育訪談與對話(劉再復)
[一]我最關注的是教育問題——答《鳳凰周刊》記者吳婷問
[二]關於教育的兩次對話——和李澤厚的對話
[三]讀書三部曲——廈門商報記者陳雪慧訪談錄
第四輯與教育相關的文章(劉再復)
[一]童年的長度
[二]兒童節與高考
[三]搖籃時期愛的方向
[四]沉默的校風
[五]《紅樓夢》連環畫本序
[六]青年時代的書目
[七]快樂園裡說快樂
[八]新哥倫布的使命——愛默生禮讚
[九]博士不自由
[十]抽菸的少女
[十一]科羅拉多慘案
[十二]再說科羅拉多慘案
[十三]小蓮的喜訊
[十四]瘋狂的矽谷
[十五]女兒的學校
[十六]畢業贈言
[十七]百年前魯迅的偉大呼籲
[十八]風範的意義
[十九]楊喜萊散文集《年青的海》序
[二十]清華,你應是鷹的搖籃
[二十一]坐著就是力量
[二十二]抬政治棺材的老師們
[二十三]賈赦的讀書經
[二十四]救援我心魂的幾個文學故事
[二十五]傑弗遜總統的21條語錄
[二十六]新亞校歌:珍重珍重
[二十七]當作家易,做一個人難
[二十八]努力做一個人
[二十九]器世界與情世界的衝突
[三十]中國貴族精神的命運(提綱)
第五輯緬懷老師(劉再復)
[一]緬懷我的彭柏山老師——彭小蓮《他們的歲月》香港版序
[二]璞玉——緬懷鄭朝宗老師
[三]永遠擁有那一份天真——祝賀蔡厚示老師八十壽辰
[四]緬懷和惋惜——紀念陳汝惠老師逝世十周年
[五]永遠的文化紀念碑——緬懷陳嘉庚先生
[六]悲傷的八月——緬懷岳父陳英烈老師
[七]死了的端午節——緬懷劉中法老師
第六輯教師頌(劉再復)
[一]月季頌
[二]致老師
[三]搖籃
[四]為什麼燈火更亮了?
[五]珍惜
[六]書渴
[七]慈母頌
[八]愛因斯坦禮讚
第七輯父女書寫(劉再復劉劍梅)
[一]我在美國的教學生涯
[二]莊子的坎坷與凱旋——劍梅《莊子的現代命運》序
[三]親情與才情的雙重詩意——劍梅《狂歡的女神》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