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國(明朝陝西巡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光國(?——1605),字賓卿,人稱“劉都堂”,上蔡縣人,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進士及第,官累陝西巡撫。他一生為官清正,才智超群,受到朝野的交口稱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光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逝世日期:1605
人物生平
至今,有關他的逸聞軼事在上蔡仍廣為流傳。
“劉都堂吃谷糠”的艱苦求學精神至今仍在激勵著古蔡千萬學子。劉光國家境貧寒,幼年喪父,靠母親日夜紡織維持生計。劉光國8歲時外祖母去世,他與母親去奔喪。其舅父是上蔡城西黑姜村的大財主,中午吃飯時所有客人都在客廳里吃酒席,只有劉光國母子二人被安排在磨坊里不讓見客。等到人散後才把吃剩的飯菜給他們母子端上一碗。劉光國見狀,拉起母親就走。當時下著大雨,他們母子冒著大雨哭著回到家。這事更激發了劉光國發奮讀書的勁頭。因家貧經常無飯可吃,劉光國就每天上學走時吃幾把谷糠,喝幾口涼水充飢。因經常吃谷糠喝涼水,劉光國嘴唇裂了大口子。他怕別人笑話,就用母親膏紡花錠子的油在嘴唇上抹抹。同學們每問他吃的啥飯,他總說是吃的肉,不信看看嘴上還油光光的哩。劉光國就是這樣發奮苦讀,於明隆慶二年中進士。
“劉都堂金殿解寶”的愛國精神至今仍在激勵上蔡人為國爭光。相傳劉光國任都察御史時,有一次印度人為考察中國人的智慧,專門鑄造了一個人頭骷髏作為寶物獻給明皇帝,並揚言,如果中國能有人當面把它拆開再安裝復原,就繼續為友好鄰邦;如不能則兵戈相見。這可難壞了明穆宗,滿朝文武百官也是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無奈,只好向朝野張貼招賢榜解寶,正在外地巡視的劉光國立即返京,連夜琢磨構圖,尋思破解方法。第二天在金鑾殿上,劉光國胸有成竹地從骷髏的一隻耳朵里取出鑰匙,迅速插進骷髏的一隻鼻孔里一擰,“啪”地一聲打開了。劉光國又閉上眼睛不慌不忙地復原交回印度使者。皇帝見狀,激動地走下御座挽住劉光國的手祝賀,滿朝文武官員歡呼雀躍。正發獃的印度使者被歡呼聲驚醒,也上前祝賀道:“中國人有智慧!中國人聰明。”
劉光國勤政愛民的精神也為後人津津樂道。初授太原節推,接到一宗案件,二盜賊入室殺人謀財,三年無破,點明要劉光國立破此案。劉光國私下調查之後,把受害人的親鄰召集起來質審。他暗自觀察到其中一人神色異常,心裡說:“就是這個人了。”便大喝道:“殺人者就是你!為什麼要牽連眾親鄰?”犯人當堂認罪。後拜監察御史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天大旱,劉光國上書皇上停建廟觀,激怒了皇上,被貶為陝西按察使,後拜順天府丞,又任陝西副使。正遇上西北邊境戰事危急,軍糧不能及時運到。眾人皆推薦劉光國擔此重任。劉光國深入邊遠之地籌集糧餉,並親自護送,歷經千難萬險,保障了前線供給,對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被任為陝西巡撫。
劉光國告老還鄉後,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九月因心臟病突發而謝世。陝西及上蔡人民感其德,自發上書奏準為其在上蔡縣西大街建“大宗丞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