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個人經歷,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7歲時,因生計維艱,被送入民間藝人柯正創辦的“聯興班”學習梨園戲。仕鑒儀表俊秀,稟賦聰穎,性格嫻靜,不數年間,盡得各種行當之精粹,尤擅生、旦,深得觀眾好評,成為遠近聞名的名角。18歲時任“聯興班”的副鼓(即副藝師),兩年後升任正鼓。由於家道貧寒,仕鑒從未上學念書,但他對小梨園戲的“十八棚頭”,即十八出傳統劇目的說白、唱念、科曲和場口,即包括對白、唱詞、曲調、科步和舞台位置的調度,全部精熟深記而無一遺漏。因此,仕鑒由名角而成名藝師,先後受聘於寮內村的施銅,容卿村的蔡聰,西吳村的吳坦,大山後村的王前,張厝村的王桃,山兜村的吳跳,英林村的洪連三,以及英林村的洪規等人所創辦的小梨園戲班任教師。所到之處,諄諄善誘,授藝有方,故所授生、旦兩角,能師承其技藝,博得觀眾好評。由於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使梨園戲這個古老的劇種得以綿延不斷,永葆青春。梨園內外,均稱之為“劉鑒司”。仕鑒除唱戲授徒外,兼精各種樂器演奏。司鼓乃其本職,至於其他文武樂器,如打、擊、吹、彈、拉等的演奏無不精通,尤其是他那“手彈三弦、口中唱曲、腳下打拍(即敲打拍板)”絕技,稱譽藝壇,為同行所推崇。新中國成立以後,仕鑒受“大眾劇團”之聘為梨園戲教師,專職教授生、旦角色,後任晉江縣小梨園戲劇團團長,領導劇團排演各種傳統劇目,參加各種會演,多次得獎,並參加中國戲劇家協會福建分會。1961年,仕鑒年近古稀,仍積極參加搶救傳統劇目的工作,口述全部小梨園傳統的重要劇目及折子戲,其中如《雪梅教子》、《韓國華》等等,已經整理編導演出。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所有地方劇團橫遭解散,劉仕鑒遂回鄉養老。1970年2月17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