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保(香港中文大學卓敏物理學教授,美國光學學會會士)

劉仁保(香港中文大學卓敏物理學教授,美國光學學會會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仁保,美國光學學會會士、英國物理學會會士、香港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新基石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理學院傑出學人,香港中文大學量子相干中心主任、香港量子信息科技研究所所長。

1995年於南京大學獲學士學位,2000年於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獲博士學位。2000至2002年在清華大學、2002至2005年分別於清華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2005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2024年3月就任香港中文大學卓敏物理學教授。

劉仁保主要從事半導體光學、量子光學、量子計算、量子感測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仁保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2013年黃昆固體物理和半導體物理科學研究獎
    2022年當選美國光學學會會士
    2022年度雷射科學與量子光學蘭姆獎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榮譽表彰,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1995年,劉仁保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
2000年,於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先後在清華大學和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4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工作。
劉仁保
劉仁保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劉仁保的研究興趣包括凝聚態物理量子光學非線性光學量子計算和量子感測。劉教授的主要學術成果包括中心自旋退相干的量子多體理論、對量子比特相干的動力學解耦保護、確立中心自旋相干的零點與李楊零點的等價性、原子尺度核磁共振的量子感測方案、以拓撲量子光學預言了高階THz邊帶的產生,以及發明可在室溫下連續工作的金剛石微波激射器。在新基石研究員項目中,劉教授將致力建立量子多體雷射的理論。
學術論文
劉仁保於國際期刊發表超過100篇論文,包括《自然》《科學》及《物理評論快報》等。他亦多次獲邀於國際物理學術會議擔任講者,包括美國物理學會三月會議、美國材料科學學會秋季會議、國際半導體物理學會議等。劉教授為香港中文大學「量子感測戈登研究會議」(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創辦人之一。

榮譽表彰

劉仁保獲國際學術會議(PQE)頒發2022年度「雷射科學與量子光學蘭姆獎」,以表彰他在自旋退相干和量子感測相關研究的開創性貢獻;
美國光學學會(Optica,前稱The Optical Society)推選為2022年度會士,肯定了他在非線性光學、量子光學及量子信息技術套用的貢獻;
2013年亦獲頒中國物理學會第三屆黃昆固體物理和半導體物理科學研究獎,表彰他在固體系統量子信息處理的創新研究。
曾獲2011年香港中文大學青年研究獎、2021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卓越研究獎、2020年IoP中國地區高引論文獎。
2023年1月,獲選為首屆新基石研究員

社會任職

劉仁保現任中國物理學會凝聚態理論和統計物理分會理事、中國物理快報等雜誌編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