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勛(南宋將軍)

劉世勛(?—1147年),號真君,南宋太尉,宋淮安府桃源崔鎮(今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臨河鎮人)。劉世勛幼年,即有雄心壯志,立志學文習武,報效國家。成年後,他仗義疏財,聯絡豪傑,聚義抗暴,扶正抑邪,頗得鄉里擁護。他為人處事,耿介無私,平易近人,辦事嚴謹公正,鄉鄰對他十分仰慕。

基本介紹

  • 本名:劉世勛
  • 字號:真君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江蘇宿遷
  • 去世時間:1147年
  • 主要成就:南宋太尉
生平介紹,乾隆題字,劉世勛墓,

生平介紹

宋徽宗末年,東北女真族日益強盛,金兀朮起兵南犯,宋軍節節敗退。1132年,南宋抗金英雄岳飛,在江西九江籌劃“聯接河朔,收復中原”的雄謀大略,派人到淮河、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聯絡愛國志士和地方武裝,以合力抗金,收復國土。岳飛得知淮河以北崔鎮有個劉世勛,為人恭謹,武藝出眾,富有愛國熱情,遂親自修書,派人送達,勸他組訓團練義軍。
劉世勛
劉世勛本來就有滿腔愛國熱情,他接到人們敬仰的岳飛元帥的書札,萬分激動。立刻高舉抗金救國的旗幟,傾其家財,招兵買馬,日夜訓練。由於他能夠禮賢下士,身先士卒,在較短的時間內,就組織一支能攻善守的民團義軍。在戰鬥中,劉世勛的義軍,不斷取得勝利,深得岳飛器重,正式編入岳家軍。劉世勛被編為岳家軍後,更加盡心盡職,隨岳飛轉戰南北,打擊金兵,不斷取得勝利。在河南省朱仙鎮決戰中,金兀朮仗著他的騎兵優勢,組織“拐子馬”,成千上萬的騎兵輪番向宋軍進攻。元帥岳飛與劉世勛親自上陣,一面指揮,一面帶頭衝殺,並組織士兵用特製的長柄大刀、長柄快斧兼用弓箭對付“拐子馬”。鏖戰中,只見槍刀劍戟,寒光閃閃,戰情異常激烈,金兵人仰馬翻,宋軍愈戰愈勇。在連日戰鬥中,宋軍一會兒集中兵力與金兵正面較量,一會兒分布兵力,猛擊金兵側翼,痛殲敵人。金兀朮的“拐子馬”發揮不了快速進攻的威力,十萬金兵大敗,死傷兩萬之眾。金兀朮哀嘆道:“自海上起兵,皆取勝,今已矣!”
在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收復朱仙鎮戰鬥中,劉世勛的軍事才能和忠勇善戰的智慧型,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元帥岳飛感到他不僅是一位有智慧、有謀略、文武全才的難得將領,同時具有高尚的民族氣節,對他更加器重。於是奏報朝廷獲準,劉世勛由參謀官晉升為太尉。
1141年,正當岳飛、劉世勛繼續收復失地,準備率軍北上直搗黃龍府之際,秦檜賣國求榮,誣陷岳飛有異心,高宗輕信讒言,詔岳飛罷兵回朝。岳飛剛到臨安,就被投入監獄,交大理寺審理。不久,又被秦檜等以“莫須有”的罪名謀害了。
劉世勛
劉世勛
岳飛被害,劉世勛日夜悲哀。他看破奸臣賊子們的陰謀,深感報國無門、回天無力,遂產生歸隱之念,藉故返里。回故鄉後,他把妻子老小由老家崔鎮接到縣城附近居住(今城廂西門外)。置田,躬親耕作,每日焚香於東嶽廟中,修身養性。紹興十七年(1147)五月二十九日,劉世勛終於在岳飛神像前坐化,後葬於東嶽廟西側。

乾隆題字

乾隆皇帝沿運河南巡時,聽到劉世勛的事跡,御筆親書:“大宋敕封通天徹地劉真君之墓。”經鐫刻成碑,立於墓前。從此,劉世勛的墓地,成了泗陽名勝古蹟之一,當地人稱之為“劉老墓”。可惜御題墓碑毀於“文革”。清代與民國版本的縣誌均載有劉世勛的事跡。解放前,泗陽境內多處蓋有“劉老廟”,供奉劉世勛的塑像,百姓紛紛前往燒香禮拜。每逢乾旱無雨,當地民眾成群結隊,把劉老爺檀香木的雕像,置於八仙桌上,抬著求雨。由此可見,劉世勛在人們的心目中,已成了救國救民的神仙了。

劉世勛墓

位於江蘇省宿遷市眾興鎮程道村
開放時間為8:00--18: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