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山

劈山

劈山,位於青州城南約6公里,東臨磨臍山,北面雲門山。雲駝諸峰與其山勢相連。由劈峰、神龜峰、人中峰、佛鼻峰四峰組成,主峰劈峰遠望似刀砍斧劈,一分為二,故稱“劈山”,也稱劈頭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劈山
  • 位於:青州城南約6公里
  • 地理環境:東臨磨臍山,北面雲門山
  • 神話傳說:二郎神擔山追太陽
  • 山勢:東南西北走向,四座山峰一字排開
  • 相關詩詞:《題劈山》,《劈峰夕照》
形成成因,劈山東麓,劈山山勢,劈山詩詞,

形成成因

關於劈山裂縫的成因,在當地有一個“二郎神擔山追太陽”的神話傳說。當年楊二郎與諸神打賭,說自己肩挑兩座山也能追上太陽。賭誓既立,二郎便從東海邊挑起兩座山朝太陽追去,當行至青州時,後邊的一座山被挑豁了口,只好把兩座山扔在了青州城南,一座是雲門山,被扁擔穿透的“雲門洞”猶在,另一座就是這座被挑豁了口的劈山。
雲門山“雲門洞”雲門山“雲門洞”
還有一個是秦始皇開鑿劈山的傳說,相傳劈山原名人面山,東面的磨臍山原稱寶印山,而雲門山叫做紗帽山,秦始皇來青州視察,來到雲門山,發現這裡是藏龍臥虎之地。“人面山”酷似一個正在熟睡的人臉,其眼、鼻、口十分清晰逼真,神態安詳、自若。紗帽放在其左邊,高聳的大雲頂是烏紗帽帽冠,兩邊的東西閬風亭是烏紗翅。而其官印放在紗帽和自己中間,圓圓的印頭,高高的印柄,再像不過。看罷,秦始皇心中不由大驚,此處風水不破,朕的江山不牢也。於是派人給人面山挑斷了鼻筋,稱為“斷梁刀”,並改名為劈山,至今“劈山槽”還有鑿刻的痕跡;把寶印山的印柄推倒,改名“磨臍山”;將烏紗帽帽冠鑿了個洞,改名窟窿山,而那個洞這就是“雲門洞”。

劈山東麓

有建於南北朝之前青州最古老的寺院“劈山寺”(現稱廣福寺)。 明人劉澄甫詩讚:“秦帝鞭山走六丁,巨靈持
青州市劈山(北面觀)青州市劈山(北面觀)
斧下青冥。雙峰岌嶪窺滄海,返照微茫繞翠屏。圖畫向誰開晚障,乾坤留此結茅亭”。清雍正、乾隆年間青州人李文藻、李文淵、李文濤兄弟少年時曾居寺內讀書,後中進士,現有《入劈山寺》詩存世。清代安丘人張貞也游過廣福寺,其《游廣福寺》殘碑今仍在。

劈山山勢

劈山東南西北走向,四座山峰一字排開,明代黃卿詩中的“神斧何年劈五峰”,是指最東面的主峰被一劈為二,成了兩座山峰,這樣便稱為“劈山五峰”,劈山四面群山環抱,自山腰至峰頂,無任何人工建築,不見一棵樹木,蒼桑而淒涼。光禿的山體,裸露的巨岩,怪異的山體造型,與周邊茂林覆蓋的群山形成鮮明對比。
劈山之“路”劈山之“路”
其主峰名“劈峰”位於劈山的最東南端,東經118度27′28″,北緯36度37′20″,東西成嶺,兩端略高,中部平坦,恰似一堵城牆矗立於山巔,氣勢壯觀。劈縫位於劈峰中部,將主峰一分為二,其深有十米餘,上寬不足兩米,中間寬於下部。主峰豎石陡立,險而罕見。縫隙南面下部石質較好,有人工雕鑿痕跡,北側下部也有少量不明顯鑿痕。據光緒《益都縣圖志》卷九載:“《齊記補》:益都城在山陰,其雲門、劈山皆始城者疏鑿以宣風氣,疑皆郭大夫築東陽城時所為”。 以上史書之說,與現存劈隙人工雕鑿痕跡正相吻合。再有劈縫西側南面,尚有一處未完全形成的縫隙,更進一步實證劈山之隙是在自然形成的基礎上,又經古人雕鑿而成的說法。 明代正德年間時任青州知府朱鑒題刻一文:劈峰未許人先登,半日還容我獨倫。劈山四面皆可攀爬,但唯山後之路最險,故少有人登足 。劈峰構成了青州山體巨佛的下巴。
青州市“山體巨佛”青州市“山體巨佛”
神龜峰,位於東經118度27′13″,北緯36度37′29″。劈峰的西北,又名一柱峰,遠看像一隻神龜臥在山頂,故名,構成了山體巨佛的下唇。在神龜峰的西面有一塊“飛來石”,斜放在山峰上,搖搖欲墜,構成了神龜的頭部。
青州神龜峰(南面觀)青州神龜峰(南面觀)
再向西北方向是人中峰,位於東經118度27′09″,北緯36度37′32″。它構成了山體巨佛的上唇,因為上唇是“人中穴”的所在處,所以稱為人中峰。
位於最西北方向的是佛鼻峰,位於東經118度27′01″,北緯36度37′36″。構成了山體巨佛的鼻尖,故名。佛的八十隨形好說“鼻高修直,兩竅不現”。
山體巨佛由九座山頭構成,劈山四峰皆是其重要部位的組成部分,可以說,劈山構成了巨佛的主體。

劈山詩詞

《題劈山》
劈山“劈峰”劈山“劈峰”
黃卿(明)
神斧何年劈五峰,半空蒼黛出芙蓉。
夕陽灼爍蒸雙壁,返照參差射萬叢。
岩岫欲瞑開錦色,雲霞相映漾光風。
玻璃影動神珠彩,罨畫難成總畫工。
劈山摩岩石刻劈山摩岩石刻
《劈山》
馮裕(明)
雨霽攜壺上劈峰,峰頭遙帶夕陽紅。
遊人散去楊花徑,樵子歸來木葉風。
仙境茫茫天地外,伯圖眇眇有無中。
劈山“劈峰”頂面觀劈山“劈峰”頂面觀
自慚潦倒登臨晚,一笑空須向燭龍。
《劈山》
陳夢鶴(明)
神斧何年劈,雙峰聳翠螺。
鮮雲春自合,佳氣夕偏多。
劈山“劈峰”近景劈山“劈峰”近景
影到埯茲谷,光回若木柯。
群山無與並,天外倚嵯峨。
《劈峰夕照》
劉澄浦(明)
秦帝鞭山走六丁,巨靈持斧下青冥。
雙峰岌業窺滄海,返照微茫繞翠屏。
圖畫向誰開晚障,乾坤留此結茅亭。
幽人日暮頻回首,為爾孤高一勒銘。
《劈峰夕照》
李本緯(明)
斬削崩崖斷,空青兩界通。
分披霄漏碧,倒射影翻紅。
霹靂驚神斧,巉岩怒鬼工。
揮戈倘有術,回照意何窮。
《劈峰夕照》
陳食花(清)
一剗危磯分碧落,下臨雙影坐離群。
江郎並挹三衢秀,玉女孤懸九曲文。
妒殺齊煙青入海,忍教秦斧錯裁雲。
山空夕照怡然靜,我愛愚公守默君。
《重登劈頭山》
段玉華(清)
山僻行人少,長空一雁飛。
雙峰懸落照,萬籟入秋暉。
峭壁白雲起,寒林紅葉稀。
游來渾不倦,又插菊花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