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之神: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傳

創業之神: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傳

《創業之神: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傳》是韓國三星公司創始人李秉喆的傳記,作者山崎勝彥曾作為日本經濟新聞特派員赴韓國首爾,期間多次受到李秉喆的熱情接待和諄諄教誨。作者根據第一手資料,詳細地描繪了李秉喆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如何在“人才第一”、“合理追求”、“事業報國”的經營理念下,創建並發展三星公司,為其成為世界頂級企業打下堅實基礎。他的一生宛如韓國近代史的縮影。

基本介紹

  • 書名:創業之神: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傳
  • 譯者:周添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2350465
  • 作者:山崎勝彥
  •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 頁數:190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電力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創業之神: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傳》由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山崎勝彥 譯者:周添
山崎勝彥,1959年早稻田大學政經學部畢業後進入日本經濟新聞社,歷任首爾特派員、東京總部社會部部長、編輯部次長、總務、大阪本社編輯局長。後任日經映像社長、會長,現為株式會社LBS董事。

圖書目錄

代序
第一章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靠實力抓住幸運
出生與韓國被吞併同年
繼承了祖父的血脈
文明開化浪潮影響少年李秉喆
父親說“事必歸正”
釜關聯絡船上受到屈辱
早稻田大學沒拿到畢業證書
看著月光下熟睡的孩子李秉喆終於覺醒
事業從精米與運輸開始
忘乎所以遭破產
跌倒後悟出四個心得
三星的第一步始於在大邱的貿易
性格決定命運
第二章經營中的哲學——人才第一、合理追求、事業報國
人才第一的思想
重視品格,相信“相由心生”
做好面臨逆境的思想準備
赤字是對國家的懈怠
太極旗飄揚,實際感受到解放
合理的精髓在於熟慮斷行
如何對待阿諛奉承的人
沒有好處的忠義
向日本學習的合理之處
奮發向上,“事業報國”
創刊之際高揚道義
經營實踐論
第三章 歷經千辛萬苦——磨鍊人的品格
騎虎之勢
韓戰使天下形勢大變,李秉喆再次一貧如洗
雪中送炭,患難見真情
以“死而後已”的決心進軍製造業
毛織廠的建設在他人的嘲笑中前行
對災難的預感使其情緒憂鬱
孤注一擲的肥料廠
因軍事政變被迫“入獄”
背上“三粉波動”價格操縱的黑鍋
在政府的強烈要求下再戰化肥業
宿命的韓肥事件
無視“一事不二審”原則背後的企圖
通過手術克服癌症
“品格在世間洶湧波濤中形成”
第四章 批評的背後——遭到天理踐踏
暗自自豪
“半輩子都在他人的毀譽中度過”
“財富是不純潔的應該厭惡的東西”
父親的慈愛不變
無盡的左翼教條式批評
韓肥事件背後遭索取股票
過度報導等於私刑
有100個夥伴就有100個敵人
得到國外的高度認可
“李秉喆日”的制定
對麥克阿瑟將軍的追思
選定後繼的苦難之路
立下遺囑
三子李健熙的繼承公布於《日經商務》
李秉拮的猶豫與苦惱漸增
李健熙成功繼任
“四時之序,成功者去”
第五章 李秉喆的人格魅力
陰影之下深刻的人生
穿越三重考驗成為獨當一面的實業家
“從容而逝”是遙遠的理想
貫徹泰然自若的人生
在《論語》的世界裡
即興寫下“傾聽”二字
有益的話實而不華
善於傾聽是高超的技藝
外表似菩薩,內心如夜叉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
工廠地板下塞得滿滿的泡菜瓶
“修己治人”與“修己知人”
將財富返還給社會
通過“孝行獎”高揚道義
為弘揚本民族文化創建美術館
成大事之人
“四耐”的實踐
“四不”的實踐
理想的自己“深沉厚重”
真東西不裝飾也不聲張
“君子有九思”、大器晚成
李秉拮喜歡的話
第六章 從軼事與語錄中看李健熙的經營
擺弄機器顯露才能
法蘭克福宣言
洗衣機事件與勃然大怒
“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變”
在七四工作制中感受變化
火燒不合格的三星產品
交織著感動與哀傷的成功物語
第七章 投稿《日韓新聞》
《通往富裕之路》(《韓國日報》、要點)
附錄李秉喆及三星簡略年譜
後記

後記

關於李秉喆的描述至此告一段落,我不停思考究竟是什麼讓李秉喆如此熱衷於工作。坦率地講即使是執筆寫這本書的我也想不明白。
雖然有三萬日元資金在手,但他周圍既沒有老師也沒有前輩,他的事業完全是靠自己摸索出來的。他不斷地在暗中摸索、思索,不停地東奔西走搞創業。正如讀者所見,這之中他背負的艱難困苦是道也道不盡的、難熬的。
“艱難困苦磨鍊品格”是普魯塔克的名言。列夫·托爾斯泰也說:“天才是指異乎尋常的忍耐者而言。”普通人早已放手的事情,李秉喆不管多艱辛都矢志不渝,其意志力與信念的堅定與堅強,讓人不得不稱其為鐵人。
我曾多次與李秉喆談起這一點,他說“我也不知是為何”,只是有一種“創業的衝動”。
對他來說,創業的動機不止於金錢與名譽,而在於他想為世人作貢獻,想先別人一步成就一番事業的熱情。這可以說是一種來源於高層次的心理活動,是一種本能。這種本能與社會責任感、使命感重疊在一起如泉水般湧現。這是一種至誠的創業者精神、創造的衝動,李秉喆是這樣思考的。
本書中也介紹過他自己說的話:“如果僅僅為了自己和家人能活下去,那么光靠初期製糖廠與毛織廠的成功就足夠了。”私以為,正是創業的衝動讓他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如他本人所言追求榮辱的歲月。
事情發生在李秉喆小時候,他那時還在宅邸內的私塾中學習漢學。有一次他見到父親的客人名人沈生,談到李秉喆的將來,沈生向李秉喆的父親說:“最好不要讓他做學問,他一定能在自己的領域出人頭地(獲得身份、地位),還是任由他的心性發展比較好。”
李秉喆從早稻田大學肄業返回故鄉,面對年過二十還吊兒郎當的他,父親埋怨道:“沈生看人不準吶。”
結果,正如沈生預料的一般。從國小到大學共去過四所學校的他,沒有得到一張畢業證,李秉喆可以說是學歷全無。然而這樣的李秉喆居然成就了為國家作出貢獻的大事。真可謂“中才因頭銜而出現,大才妨礙頭銜,小才則玷污頭銜”。(蕭伯納)
李秉喆是不需要頭銜的大才。李秉喆無疑是一位天才,不僅對韓國社會,對日韓關係乃至人類社會的進步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李秉喆在韓國社會不成熟的階段受到無窮盡的誤解與不正當的評價,本書希望多少可以對此起到糾正的作用。
感謝在本書出版時提供照片等資料、對本書的出版予以大力協助的日韓兩國三星相關人員,感謝爽快地答應幫忙出版的日經BP社的相關人員,在此對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謝。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書中出現的所有人物均被略去敬稱,敬請諒解。
2010年1月
山崎勝彥

序言

◎老來仍識事業事
馬上少年過,
世平白髮多。
殘軀天所赦,
不樂是如何。
此段為仙台藩主伊達政宗所詠詩中的一節。伊達政宗是被稱為一代梟雄的日本戰國武將,居然也頗具詩詞修養,精通詩文、史學。
詩的下段是:
四十年前少壯時,
功名聊復自私期。
老來不識干戈事,
只把春風桃李卮。
詩文的意思大概是,年輕時曾暗自胸懷天下大志,頻繁征戰於沙場,時光不知不覺流逝,如今只想置身於春風駘蕩的桃樹下飲酒作樂。
作者開篇引用伊達政宗的詩意在說明,雖然不喜政治的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喆,並無取天下之意,但如果改為“老來仍識事業事”,用來形容李秉喆的一生再貼切不過了。
李秉喆在病痛的折磨下於1987年11月去世。1983年,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李秉喆決定正式進軍半導體行業。翌年三星位於器興的超LSI製造工廠竣工,生產開始三年半後李秉喆辭世。
當時已經成為韓國第一財閥的三星集團,面對投資額巨大、技術革新瞬息萬變的半導體行業的激烈競爭,他也不得不慎重行事。
在日本經濟界有很多友人、熟人的李秉喆,幾乎每個季度都會去東京一趟,少則半個月,多則一個月,和他們一起會餐、打高爾夫球,或在辦公室商談,從他們那裡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
對於半導體,李秉喆更是充滿了熱忱。在位於東京霞關大廈的三星日本分社(現日本三星前身)31層的會長室里,我曾經不止一次看到傾聽他們談話的李秉喆的身影。李秉喆平靜地說:“這個項目三星賭上了全部。”他的這句話至今仍迴蕩在我的耳邊。
李秉喆六十多歲時患胃癌,也許那時癌細胞已經開始侵入肺部。超LSI製造工廠竣工一年後,他被醫生告知患肺癌。與“老來不識事業事”不同,李秉喆將一生奉獻給了事業,甚至沒有察覺到死亡的逼近。 伊達政宗坐在桃樹下享受春風拂面,悠然自得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而李秉喆直到最後也沒有停下事業的腳步。
李秉喆從二十五歲開始為事業而奮鬥,其事業人生長達半個世紀。在朝鮮總督府統治時代,李秉喆的全部家當是從父親那裡分得的年收300石的土地(大約是當時的三萬日元)。李秉喆以此為資本進軍港口城市馬山,開始了以精米買賣和運送業為主的多姿多彩的事業藍圖。
除製糖、紡織等輕工業外,李秉喆的涉獵範圍從電機、電子、造船、航空、重工、石油化工等化學工業到銀行、證券、保險、商社,再到報紙、電視、百貨商店、醫院等,事業陣容強大。
◎崇敬,還是崇敬
李秉喆的一生貫穿著無數的起起落落、榮辱艱辛和世事無常。我1970年3月作為日本經濟新聞特派員赴首爾上任,有幸得到他的知遇。自那以後到他去世時的這十幾年間,作為一名記者,作為後生,我多次受到他的熱情接待和諄諄教誨。
如今三星集團的營業額已躍居美國《福布斯》雜誌公布的世界企業排行榜前列。現在成為三星集團支柱產業的三星電子,也在我赴首爾前一年,即1969年1月以三星電子工業為名呱呱墜地。作為剛成立的部門,三星電子工業的總部偏居於八層建築三星大廈的一隅,位於市中心的半島酒店對面。狹小房間的入口處,孤零零地掛著一塊寫有公司名稱“三星電子工業株式會社”的木牌子。
工廠則被安置於離首爾市約三十公里的水原市,是從原有用地中騰出來的一座平房。三星集團從日本買進元件,在那裡開始對黑白電視機、電風扇等進行組裝。
如今工廠的占地面積已擴展到50萬坪(1坪合3.3057平方米——譯者注),搖身一變成為以三星電子為首的,集合三星各企業集團研究設施的據點。
今天,三星集團在韓國境內的從業人數達17.7萬人,海外達10.4萬人(2008年),股票時價總額為193兆韓元(2009年8月平均值,1美元=1266韓元),年出口額達。799億美元,占韓國總出口額的18.9%,銷售額為191兆韓元,純利潤為ll兆l千億韓元(2008年),共包括DRAM、SRAM、LCD、數位電視、顯示器等二十幾種產品,生產額與產量占據世界第一位。集團的動向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韓國的經濟。
從三星電子開創至今,我目睹了其變化之大、發展速度之快、成果之顯著。我在驚訝之餘由衷地敬佩,此外不由得對人的意志力和力量的強大感到畏懼。
談到這一段歷史不得不提一個人。他便是通過新穎的創意與卓越的實力推動經營改革,使巨大的集團進入21世紀發展軌道的三星第二代會長李健熙。
1993年6月,在李健熙接手會長一職後的第六年,他緊急召集企業集團社長、中堅骨幹經營者200人,前往其出差地點法蘭克福召開緊急會議。會上他宣布了醞釀已久的“三星新經營”宣言,並將其意義及目的一併進行了講解。
李健熙提出新經營宣言的核心目的在於早日實現注重質量的經營模式。為了讓全體員工切實感受到改革的迫切性,李健熙果斷拋出七四工作制,將出勤時間提前一個半小時,並對20萬員工實施此政策。
“創業之父”李秉喆經受了一個又一個考驗,創建出韓國第一的企業集團,鞏固了三星的發展基礎。他的第三個兒子李健熙繼承其志,面對變化大膽地進行改革,將三星建設、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全球化企業集團。
“生物進化史中,能在不斷地競爭與淘汰中存留下來的,不是最強的物種,也不是最聰明的物種,而是戰勝了變化的物種”,達爾文口中的“變化”正是李健熙提出的三星第二次創業宣言所關注的核心問題,其著眼點與實踐精神讓世界見識了他的資質與實力。同時這又令人不禁聯想起“創業鬼才”李秉喆不羈的經營者形象。
◎著手解決國民最擔心的問題
“短暫的人生,由於浪費時間變得更加短暫”,這句話是英國文學評論家塞繆爾·詹森的名言。誠然,時間的長短要看每個人如何利用。如果警惕浪費,過得有意義的話,那么很短的人生也能活得很充實,並且能幹出一番成就,活出精彩的人生。“時間對善用者親切。”(叔本華)李秉喆善待了時間,成就了大業。李秉喆尤其對從起飛階段到初期發展階段的韓國經濟作出了很大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韓國從日本的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成為獨立的國家。但是和戰後初期的日本一樣,朝鮮半島物資極度匱乏,國民生活困苦不堪。
由於沒有糖,民眾日久不知甜味,主食大米也無法自給自足。青黃不接之時,糧食危機相當嚴重。同時布匹也供應短缺,民眾苦於衣物不足。政府想要進口卻沒有外匯。“國無三年之蓄,日國非其國也。”(《左傳·穀梁傳》)別說三年了,國家當時的狀況可以說連一年的儲備都談不上。
李秉喆決定先將國民生活從這種困苦的狀態中解救出來。對此,他首先選擇了發展貿易,其次選擇了製糖與紡織製造業,最後通過貿易進口必要的物資。製糖、紡織業是韓國最初的製造業。李秉喆希望這兩個行業可以逐步擺脫進口。
在李秉喆的努力下,無論是貿易還是製造業,其規模和經營內容都具備了初期的產業規模。特別是建造於大邱市的毛織廠,從德國引進最新技術及設備,被評價為“我國終於有了自己值得驕傲的近代化工廠”。赴任海外的外交官們在出發前必先對李秉喆的工廠進行參觀,其影響程度之大可見一斑。引領時代的人物通常有志於解決民生疾苦。李秉喆的所作所為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三星事業發展的第一步始於1938年於大邱市創辦的三星商會,那時朝鮮半島正值日本的支配之下。此後日本戰敗又經歷了韓戰,三星商會度過了十多年的搖籃期,1951年成立商社三星物產。那之後的第二、第三年又分別成立了第一製糖、第一毛織,李秉喆的事業可謂蒸蒸日上。再往後每隔一年或一年半三星便會有新的公司誕生。這期間李秉喆最值得關注的功績在於,他開拓了無人問津的製造業並取得成功。“勇做第一人”的氣魄與信念,給了他敢於挑戰的智慧與勇氣。
◎背負“‘錢’秉吉吉”的罵名
“勇做第一人”不僅體現在李秉喆創辦了製糖、紡織等韓國最早的製造業公司,並且這些公司的名字里也有“第一”兩字,還體現在他最早採用公開招聘制度,最早引入境外貸款。此外李秉喆還力圖將韓國的肥料生產能力建設為世界第一。雖然當初計畫的尿素肥料生產能力為每年30萬噸,但由於得知蘇聯境內規模相同的化學工廠正在建設,李秉喆在30萬噸的基礎上最終又加了6噸。如此一來大大促進了國家的經濟發展。
直到1987年李秉喆去世,三星集團共擁有35家公司,從業人員總計16萬人,銷售額17兆韓元(當時的1美元約合480韓元),股票時價總額1兆韓元,出口額達9億美元。以上是李健熙接任會長一職以來三星的整體情況。
李秉喆將“只要去做就能成功”、“對過上富裕生活保持一顆追求的心”的自信傳遞給每一位國民,特別是鼓舞了韓國國內的經濟界人士,大大促進了經濟領域的積極性。李秉喆創造的有形和無形的價值可以說不勝枚舉。“他建設了韓國經濟”,他取得的成績可以說反映了韓國經濟的軌跡。
然而在李秉喆生前,韓國民眾對其評價卻是相當苛刻,甚至是不公的。“經濟總統”的名稱不是出於對他的尊重與敬意,而是充滿了“金錢至上的暴富者”這樣的揶揄與侮辱的意味。
“‘錢’秉喆”這個諢號則是對他直接的嘲諷,說他是“鑽錢眼裡的人”、“只認錢的人”。20世紀六七十年代,幾乎沒有不知道這個詞的小學生。“你是錢某某(對方名字)”甚至成了當時小學生們互相開玩笑的流行語。
“四·一九運動”、“五·一六革命”後,當時的韓國政府下台,示威遊行、罷工的浪潮此起彼伏,社會動盪不安。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李秉喆成為眾矢之的,遭到責難與中傷是很正常的。為了迎合大眾,韓國報紙、電視媒體也爭相對李秉喆和三星進行言辭攻擊。
不僅如此,當時的執政者為了確保統治的正當性,將國民的批判轉嫁於人,把經濟界人士推到了風口浪尖,時而對他們進行調查,時而對他們實行監禁,將他們當成罪人對待。政府又是罰錢,又是追繳罰金,甚至查抄企業,以“獻納”為名,逼迫李秉喆上交了包括銀行、肥料公司、電視台在內的五家公司。 責難、中傷、牢獄之災,還有兩次與癌症病魔作鬥爭,破產、因戰事而失掉家產,這些經歷用李秉喆的話說“可謂是千辛萬苦”,所有這一切給李秉喆的人生打上了光榮與恥辱、苦難與波瀾壯闊的烙印。
時代推移,李秉喆去世後,韓國政壇歷經金大中與盧武鉉兩位總統,實施了以革新為口號的新政策。在盧武鉉執政期間,李秉喆被扣上“親日買辦資本家”、“金錢至上主義者”的帽子,民眾對他的評價絲毫沒有好轉的趨勢。不僅如此,他為日韓關係作出的實際貢獻也被一一抹去。
2010年是李秉喆的百年誕辰。位於一百年歷史的中間點上,在朴正熙總統執政期間,韓國與日本恢復邦交。半個世紀裡,李秉喆推崇“人才第一”、“合理追求”、“事業報國”的經營理念,為事業注入無數心血,同時也為處於動盪期的韓國歷史與日韓關係史做出諸多貢獻,對他的評價與對這兩段歷史的評價息息相關。
“成功沒有任何技巧,唯有任何時候都將交代給自己的工作盡職盡力地做好。”(卡耐基)謙虛、謙遜、羞於表現自己的李秉喆用他的一生傳達著同樣的思想。
◎將正當的評價銘記於史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李秉喆用人的基本哲學。我曾向他請教用人的心得。“用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心得也就多了”,他回答道。他接著又教給我一段《禮記·曲禮》上篇里的話。這段話極為含蓄地教誨人們如何用人:
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很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直而勿有。
學者安岡正篤在其著作《創造人物》中說這段話是“位於人上者的心得”,並做了如下講解:
要時刻保持一顆謙恭的心,表述自己意見的時候,態度要莊重沉穩,表達要清晰。這樣才能使人們信服、安心。位於人上者不可滋生傲慢之心,任由自己被欲望所驅使。志向不可自滿,享樂也不可到達極點。
與有賢德之人親近不可失對其的敬重,要予以敬畏及愛戴。再喜歡的人也要看到他的缺點,再討厭的人也要認識到他的優點。能將聚集的財富散發給他人,即使是在安穩的生活環境中也能隨時適應突如其來的變化。遇到財物不可貪得。
遇到危險也不能一味逃避。爭執時不要總想著求勝。分配東西時自己不可多得。對於懷疑的事情不要妄下定論。發表對人與事物的見解時坦率固然好.但不可固執己見。
安岡說道:“膚淺的人也許會說,苦苦糾結於以上這些事又能得到什麼。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李秉喆欲達到《禮記》所言境界,自己主動尋求苦難,其胸懷理想、腳步紮實的求道者身姿,正好印證了這句話。
如果你問我李秉喆究竟有何高明之處?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他擁有一顆仁愛而又充滿鬥志的靈魂,具有烈士的風範,召集了眾多比自己還要優秀的人才,培養、發揮他們的能力與才幹。”
二十五年前的夏末,李秉喆留下一句“我秋天還會再來”隨即返回首爾,那是他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他希望還能再活十年的願望終成空,不久便逝於病榻。自始至終醉心於事業的他,正如曹操的詩句所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時值李秉喆百年誕辰,正是為他洗去污名的大好時機。這也是我執筆此書的主要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