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審定意見,
特徵特性
非轉基因早中熟常規品種。西北內陸棉區春播生育期138天,出苗好,全生育期長勢強,整齊度好。吐絮集中,絮色潔白,易採摘。株高67.4厘米,株形筒形,較緊湊,莖桿粗壯,Ⅱ式果枝,毛稈毛葉,葉片較大,葉色深。果枝始節位6節,單株結鈴6.6個,棉鈴為圓形,鈴較大,單鈴重5.6克,衣分41.5%,子指11.5克,霜前花率93.0%。抗枯萎病(病指5.9),耐黃萎病(病指49)。不抗棉鈴蟲。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2毫米,斷裂比強度29.5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4.7,斷裂伸長率6.9%,反射率79.1%,黃色深度7.8,整齊度指數84.6%,紡紗均勻性指數140。
產量表現
2013-2014年參加西北內陸早中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畝產分別371.4千克、153.2千克和142.0千克,分別比對照中棉所49增產10.0%、5.8%、4.8%。2015年生產試驗,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畝產分別為374.1千克、159.1千克和151.5千克,分別比對照中棉所49增產6.0%、4.5%、1.4%。
栽培技術
要點:4月10日前後播種。中等肥力田塊種植密度每畝14000株左右,水肥條件好的適當稀一點。施足底肥,早施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增施有機肥、鉀肥、硼肥和微肥。生育期間化控3-4次。全生育期做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治,重點抓好紅蜘蛛、蚜蟲、棉鈴蟲的防治。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棉花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新疆南疆早中熟棉區的黃萎病輕病地或無病地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