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腦:用腦科學激發創造力

創意腦:用腦科學激發創造力

《創意腦:用腦科學激發創造力》是201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茂木健一郎 (Kenichiro Mogi)。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意腦:用腦科學激發創造力
  • 作者:茂木健一郎 (Kenichiro Mogi)
  • 譯者:袁光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3日
  • 頁數:208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213052958
  • 外文名:感動する脳
  • 類型:心理學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作者簡介,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創意腦:用腦科學激發創造力》編輯推薦:來自日本腦科學套用第一人茂木健一郎的通俗讀物。茂木健一郎是日本著名腦科學家、腦科學創意經濟的領跑者,現年五十歲的茂木經常在日本四處演講,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指導人們善用大腦的優越機制,在他的個人網站也可以看到他教小孩子如何活用大腦、快樂學習的照片,廣受大眾的喜愛。
創造力=體驗深度×熱情強度。茂木認為,感動是孕育創造力的種子,讓自己不斷獲得感動的體驗,激發改變的欲望熱情,靈感才會源源不斷,生活才有無限變化的可能,即“創造力=體驗深度×熱情強度”。運用這一法則,每個人都可以激發自己與生俱來的創意本能,改善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眾多名人鼎力推薦。資深心理諮詢師戴林龍、正聲兒童藝術創始人熊磊、台灣大學心理學教授黃光國、台灣美學經濟創始人李仁芳感動推薦。
《創意腦:用腦科學激發創造力》的作者茂木健一郎是日本腦科學套用第一人,近年來以腦科學權威之姿席捲日本,以擅長將複雜嚴肅的腦科學知識融入生活化的體驗而聞名,其系列作品銷量已突破100萬冊。創造力=體驗深度×熱情強度,“體驗”孕育創意,“熱情”激發創造力。在《創意腦》一書中,茂木健一郎從腦科學的角度講述創造力的故事——牛頓看見蘋果從樹上掉落,頭腦中便有了萬有引力定律;海明威親歷西班牙內戰,於是寫出了《喪鐘為誰而鳴》;愛因斯坦因為好奇指南針永遠指著同一個方向,而開始思考時空理論;達爾文在偏遠的海島上遇到從未見過的奇妙生物,從而提出了進化論……腦科學專家茂木健一郎認為,只要方法得宜,每個人都可以養成出走向成功之路的創意腦。
湛廬文化出品。

圖書目錄

前言 創意之心寄於腦
第一部分 認識你的創意腦
第1章 人人都有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
用腦方式決定大腦的進化方向
一輩子都在發育的大腦
創造力是如何產生的
從不休息的大腦
年老未必心衰
人腦和電腦的區別
綜合學習的陷阱
第二部分 刨造力=體驗深度×熱情強度
第2章 體驗——孕育創意的種子
瞬間感動改變人生
感動中的腦組織
多留心未知的世界
保持童心體味每一個“第一次”
寬容地看待新事物
尋找感動的種子
走出戶外,體驗真實
虛擬與真實的天壤之別
不確定的環境更能激發創意
體味每一次喜怒哀樂
感動不在大小,重在與人分享
第3章 熱情——激發創意的動力
好學生與創意天才的區別
重要的是“欲望熱情”
強烈的欲望能夠刺激創造力
提升你的欲望層級
我們的社會為什麼培養不出比爾·蓋茨
世界級學者是如何煉成的
決斷力推動創造力
帶著好奇心迎接每一天
第三部分 創意腦的養成
第4章 大腦的狀態是可以調整的
大腦的“誘導現象”
擺脫消極誘導
尋找一個“安全基地”
擁有自己的“安全基地”
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
消除社交恐懼症
給大腦一點“沒來由的自信”
掌握“頭腦轉換”的開關
多看別人的優點
進入“無記”的境界
發揮感動的力量
第5章 進化你的創意腦
美好的環境能夠激發創意
想像力能產生無窮創造力
大腦喜歡親身體驗
男性腦與女性腦的差異
完美大腦介於男性腦和女性腦之間
人之初,性本善
“善解人意”的鏡像神經元
體貼別人的心情
大腦中的讀心構造
同情心與學習能力成正比
大腦與國籍人種有關嗎
增加生活中的意外與懷念
抒發感動能夠強化神經迴路
第6章 給心靈留—處空白
給心靈留白,為新的感動預留空間
刻意製造一些閒暇
間隔年:有用的“空白”
源自間隔年的世紀大發現
最大化利用空白的時間
人生可以有多種可能性
譯者後記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人類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不是以肢體的不斷發達取勝,而是靠大腦取勝。當今社會人們更是依靠腦力獲取成功,然而我們日常很少關注大腦,對於它的了解和研究還遠遠不夠,本書不僅啟發了人們善用大腦,更是一本生活藝術的指導書,在開啟大腦潛能的同時,把握美好的人生。
——戴林龍(銀河證券營業部總經理,資深心理諮詢師,數十年“幸福禪——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倡導者)
在正聲,我們經常帶孩子們出去寫生,在大自然中親身感受繽紛的色彩、各異的形態,小眼睛仔細地觀察著,描人、摹景、狀物,一幅幅生動的畫作躍然紙上。正如《創意腦》中所說,體驗是創造力的根源,每一次體驗就像一粒創意的種子,只有不斷收穫新的感動,靈感才會隨之而來。
——熊磊(正聲兒童藝術創始人之一)

名人推薦

在正聲,我們經常帶孩子們出去寫生,在大自然中親身感受繽紛的色彩、各異的形態,小眼睛仔細地觀察著,描人、摹景、狀物,一幅幅生動的畫作躍然紙上。正如《創意腦》中所說,體驗是創造力的根源,每一次體驗就像一粒創意的種子,只有不斷收穫新的感動,靈感才會隨之而來。
——熊磊(正聲兒童藝術創始人之一)
人類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不是以肢體的不斷發達取勝,而是靠大腦取勝。當今社會人們更是依靠腦力獲取成功,然而我們日常很少關注大腦,對於它的了解和研究還遠遠不夠,本書不僅啟發了人們善用大腦,更是一本生活藝術的指導書,在開啟大腦潛能的同時,把握美好的人生。
——戴林龍(銀河證券營業部總經理,資深心理諮詢師,數十年“幸福禪——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倡導者)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茂木健一郎(Kenichiro Mogi) 譯者:袁光
茂木健一郎(Kenichiro Mogi),腦科學家,日本腦科學套用第一人。曾任職於劍橋大學,現任索尼電腦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近年來以腦科學權威之姿席捲日本。以擅長將複雜嚴肅的腦科學知識融入生活化的體驗而聞名。他從腦科學的角度分析宮崎駿等成功人士的制勝之道、解讀戀愛男女的心態與行為,廣受大眾喜愛。其著作《用腦,要用對方法》榮獲日本商管類書籍排行榜年度冠軍,其系列作品銷量已突破100萬冊。茂木健一郎以在綜藝節目上講述腦科學而出名。

後記

假期之際,我南下訪友。朋友生活在一個以繁華和繁忙著稱的大城市,畢業後我們雖然常常通過網路保持聯繫,可真的見面還是第一次。
她還是那么漂亮,而且比上學時成熟了不少,像極了電視劇里的精英女白領。她的氣質和形象已經和這個城市融為一體了。和她聊天時,她略顯疲憊地感嘆:“其實在大城市生活也沒啥意思,累死了。我現在覺得一點意思都沒有,每天上下班,見到的是一樣的人,乾的是一樣的工作,再剩下就是吃飯睡覺。唉!乾什麼都無聊,太沒勁了。我都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得熬多少年,啥時候才能老!”
這才畢業幾年啊,她已經盼著自己老了。看著她每天上班之前要化妝近半個小時,我知道她並不是期盼真正的衰老,只是羨慕老去的閒散生活。可是,心如果先於年齡老去,即使到了真正老去的一天,她也得不到想要的快樂。
想必她是處於缺乏感動的狀態吧。沒有感動的人就品不出生活的滋味,沒滋味的日子誰過著都是一種折磨。越覺得無聊就越沒興趣體味生活,活得沒滋沒味就愈發無聊。久而久之,大腦就成了消極腦,陷入了生活態度消極的惡性循環。
其實大城市生活本身並不是讓人厭倦的根源,覺得無聊與厭倦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乾什麼。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覺得日子過得浮躁,小鄉鎮的人覺得沒發展就往大城市跑。人們在憂愁與煩惱的糾纏中荒廢了大好光陰,蹉跎了寶貴的人生。
本書的作者說感動生於心靈的空白之處,想要給心靈留白就得先靜下來。心靜下來人才能自由地思考。常言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整天忙於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是沒法感動的,只有回頭靜心反思,才可能獲得久違的感動。生活節奏快,就要學會把自己的腳步放慢,磨刀不誤砍柴工,慢下來的你也許會收穫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山重水複中仔細觀察明暗的變化,能體會到變化、有所發現,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感動。
雖說靜下來才有機會感動,但也不能終日冥思苦想,還是要儘可能地多和人交流。佛教把世界分成無情世界和有情世界,有情世界更容易帶給我們感動的素材。遊山玩水、和朋友說說笑笑、陪寵物嬉戲打發時間,這些事都能讓我們感動,有感動生活才有樂趣可言。希望大家能把握住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利用積累下來的感動讓生活更精彩。
最後感謝翻譯期間給予我幫助和支持的王佳璐女士、劉寶娣女士以及袁立軍先生。

序言

前言
創意之心寄於腦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大腦。不少人從科學的角度對大腦進行解密,而更多的人希望最大限度地開發其潛能,從而創造更好的生活。
大腦在人的一生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作為心靈的主宰,大腦也可以被看做人類存在的標誌。過去,人們認為心存在於心臟之中,現在仍然有很多人認為心在我們的胸中。喜怒憂思悲恐驚,人受到刺激時,心臟就會產生相應的反應。難怪人們都認為心存在於心臟。
但科學表明,真正讓人感受到喜怒哀樂等情緒的其實是大腦。大腦接收到的刺激經由神經系統傳遍全身,於是身體就產生了相應的反應。心臟撲通撲通地跳也好,緊張得汗如雨下也好,這些反應歸根結底都是大腦受到刺激的結果。所以說,我們對大腦感興趣真是再正常不過了。應該說,了解大腦就是了解人類自身。
過去人們對大腦的評價標準是聰不聰明。特別是那些孩子即將參加高考的家長,他們更關注該如何提高計算能力、增強記憶力。但是最近,據我從講座中整理出的提問記錄來看,人們對大腦的興趣點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比起計算能力和記憶力,人們更想了解感情和心理層面的問題。
例如:“我乾什麼都沒心情,怎樣才能打起精神來?”“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找不到活下去的動力。”“我和父母關係不好,不知該如何與他們溝通。”“我總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想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自卑。”
單從問題本身來看,大家討論的好像是人生哲學,而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從科學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釋。現代腦科學的發展趨勢不是用鼓勵的方式或道德說教催人上進,而是用理論知識給人答疑解惑。
在此,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腦科學的發展趨勢。過去,人們一直認為人腦就像電腦一樣,是掌管智力的器官。20世紀90年代,以美國研究者為主的科研團隊開展了一項名為“腦的世紀”的計畫。其創新之處在於,研究者們不再將大腦視為電腦,而是用更為開闊的視野發掘它的潛能。
日本科學家曾討論過情商的問題。部分研究者認為,情商和智商一樣,對人的發展有同等重要的意義。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大腦擁有記憶、計算和邏輯思考等能力。這種觀點自然不錯,而實際上,感情的發生與情感的表達也和大腦有著深層次的聯繫。目前,這一說法已經成為當今腦科學家們的主流觀點:大腦的感情孕育創造力。
置身於複雜的社會,面對不可預知的生活,我們應該運用大腦與情感的聯繫,培養更出色的創造力,把人生變得快樂而充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