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創意經濟報告(2013):拓展本土發展途徑》共分8章。以下各章內容用大量證據表明,人們正在利用來自全世界各地方主體和社會群體的經驗、行動和資源,以開拓新的充滿人性化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報告介紹了多個有關創意經濟的成效指標,並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分析方法,以幫助地方決策者縮小現有證據之間的差距,重新思考如何利用地方創意經濟的良好勢頭改善人們的日常生活。
《創意經濟報告(2013):拓展本土發展途徑》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通過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UNOSSC)共同合作的成果。此次報告以2008年和2010年報告版本為基礎,同時從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及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的文獻中吸取了有益觀點。
圖書目錄
導 言/1
Chapter.1 概念和背景的演變/1
1.1 定義和術語/1
1.1.1 創意經濟/1
1.1.2 文化產業/2
1.1.3 創意產業/2
1.1.4 文化創意和創新/3
1.2 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3
1.3 文化經濟/6
1.4 創意經濟環境和輪廓/8
1.5 正規與非正規/8
1.6 產業集群和產業集聚/11
1.7 消除不平等的一個手段?/13
1.8 邁向新的發展路徑/15
Chapter.2 聚焦地區層面/17
2.1 城市是重要的發展主體/17
2.2 城市動態:對新認識的需求/19
Chapter.3 拓寬視野/25
3.1 登上更廣闊的舞台25
3.2 文化表現26
3.3 遺產29
3.4 城市規劃與建築33
3.5 文化作為發展過程的驅動力36
Chapter.4 世界各地本地創作的大本營39
4.1 非洲/40
4.2 阿拉伯國家/45
4.3 亞太地區/53
4.4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64
4.5 南方國家創意經濟湧現的新模式/70
Chapter.5 為當地發展提供新路徑的關鍵因素/73
5.1 資金問題/74
5.2 路徑依賴、政府組織、中介和機構/75
5.2.1 領導者、行動者和撼動者/76
5.3 克服距離和偏遠難題/78
5.4 智慧財產權和著作權/79
5.4.1 機構建設/81
5.4.2 著作權產業的經濟效率/83
5.4.3 傳統文化表現形式/83
5.5 為人們和他們的願望服務/84
5.5.1 機構和倫理/84
5.5.2 情感和人類發展/84
5.5.3 文化間對話、表達和身份認同/85
5.6 跨國聯繫和流動/85
5.6.1 進入全球市場/85
5.6.2 數字聯繫/87
5.6.3 流動性和多樣性/88
5.7 推動的機制、方式和規模/90
5.7.1 企業的規模/90
5.7.2 在整個產業鏈上尋找投資目標/91
5.7.3 所有權和管理結構/93
5.8 當地資產的實際評估/94
5.9 發展技術和能力/98
5.9.1 技能/98
5.9.2 關係網路/100
5.9.3 社區/103
5.10 未來展望/104
5.11 需要採取多重策略/106
Chapter.6 探索衡量成效的指標/108
6.1 考慮指標時涉及的問題/108
6.2 創意經濟的利用/109
6.3 資源/110
6.4 能力/111
6.5 成果/113
6.5.1 經濟成果/114
6.5.2 社會成果/115
6.5.3 文化成果/115
6.5.4 環境成果/116
6.6 開始行動/116
Chapter.7 聯合國——當地創意經濟發展戰略合作夥伴/119
7.1 針對與聯合國教科文企業文化多樣性國際基金夥伴關係進行的組合分析/120
7.1.1 明確重要的規劃影響/121
7.2 與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基金文化和發展計畫視窗夥伴關係的組合分析/128
7.2.1 哪些為重點活動?/128
7.2.2 關鍵影響有哪些?/133
7.2.3 有助於實現轉型效益的行動有哪些?/133
7.3 發展干預活動的趨勢/137
Chapter.8 經驗總結和未來展望/139
8.1 從全球……/139
到國家……/139
……到地方/140
8.2 經驗教訓/140
8.3 開闢發展新途徑的十項主要建議141
附 錄/147
附錄1.聯合國貿發會議全球創意經濟資料庫147
附錄2.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對創意部門經濟貢獻的研究150
附錄3.聯合國教科文企業文化發展指標:通過多維度的分析方法影響政策153
附錄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局(文化項目):在世界範圍內提高對創意經濟的理解/156
參考文獻/159
圖表目錄
圖表1-1 文化創意產業不同分類系統/4
圖表1-2 文化創意產業模型:同心圓模型/5
圖表1-3 英國工作基金會的同心圓模型/6
圖表1-4 聯合國教科文企業文化統計框架/7
圖表5-1 東加勒比音樂著作權集體組織(ECCO)收入增加情況/82
圖表5-2 2000年、2007年和/2011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包括著作權業在內的相關部門GDP結構/83
圖表7-1 預期成果:文化多樣性國際基金項目的分析/插入頁
圖表7-2 轉型影響:千年發展目標基金文化和發展主題視窗的實施後評估/插入頁
圖表7-3 千年發展目標基金組合:依據國別和活動類型進行的資源分配/130
圖表7-4 千年發展目標基金組合:依據活動類型進行的資源分配/131
致辭
1 聖保羅市長/Fernando/Haddad先生的致辭14
2 印度政府人力資源發展國務大臣/Shashi/Tharoor先生的致辭/23
3 愛爾蘭共和國總統/Michael/D./Higgins先生的致辭/27
4 建築師女勳爵士/Dame/Zaha/Mohammad/Hadid的致辭/33
5 非洲遺產開發中心前主任和非洲博物館跨國理事會前主席
/Deirdre/Prins-Solani先生的致辭/37
6 阿布達比音樂藝術基金會創始人/Hoda/I./Al/Khamis-Kanoo女士的致辭/46
7 泰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Kittirat/Na-Ranong先生的致辭/60
8 新加坡國立大學名譽教授/Edwin/Thumboo的致辭/86
9 Piranha/Womex主席/Christoph/Borkowsy的致辭/89
案例分析
1.1 非正規性、發展與創意經濟:以“尼萊塢”為例進行分析10
1.2 創意地區的崛起:蒙得維的亞創意產業集群/12
2.1 拉普拉塔的一座戲劇學院為失業青年帶來新的職業機遇/18
2.2 孟菲斯音樂磁鐵:藝術社區的發展之路/22
3.1 蒙得維的亞市議會關注創意和社會包容/28
3.2 原住民青年在瓜地馬拉城視聽部門獲得技能和就業機會/28
3.3 小農、文化和可持續發展/30
3.4 開羅阿迦汗文化信託基金會/Azhar公園項目/31
3.5 Movingcities.org:監測北京大都市/35
4.1 尼日河畔節的創業模式/41
4.2 奈洛比/GoDown藝術中心/44
4.3 Book/Café——哈拉雷的一種新型創意商業模式/45
4.4 瓦爾扎扎特——摩洛哥沙漠中的好萊塢/48
4.5 古蘇爾之路:創意產業激勵阿爾及利亞農村發展負責任的旅遊/49
4.6 摩洛哥伴隨索維拉節的文化復興50
4.7 貝魯特/Carwan藝術館/51
4.8 Nagada:使用埃及農村傳統方法的當代產品/52
4.9 武漢中央文化區的投資/55
4.10 Sanganer版塊雕刻印花織物/57
4.11 Banglanatak:以音樂謀生/58
4.12 清邁創意城市倡議/61
4.13 Kasongan將創意產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62
4.14 印度尼西亞西比路島以社區為主導的視聽微產業/63
4.15 為阿根廷企業家開闢新的市場機會/65
4.16 麥德林:既是公園,又是圖書館/67
4.17 旅遊目的地品牌:鮑勃?馬利博物館/68
5.1 尼日制定創意產業企業家培訓和吸引投資者的戰略75
5.2 “友誼和博愛周(SAFRA)”次區域搭橋項目/77
5.3 中國南通家紡產業通過改善著作權制度和立法所取得的進展/80
5.4 非洲音樂出口辦公室(BEMA)/87
5.5 貝寧音樂人的集會表演/91
5.6 當前非洲電影/92
5.7 拉丁美洲的社區電影/94
5.8 巴貝多創意經濟評估/96
5.9 豪登省創意評估項目/97
5.10 布宜諾斯艾利斯支持內容創作者/99
5.11 瓦加杜古的/Reemdoogo音樂園/101
5.12 鹿特丹創意工廠/102
文本框
7.1 國際發展夥伴關係中文化創意的重點120
7.2 文化多樣性國際基金/121
7.3 支持創業與業務發展目標的項目案例/123
7.4 支持治理與公共政策目標的項目實例/125
7.5 支持社會包容目標的項目實例/127
7.6 千年發展目標基金概述/129
7.7 千年發展目標基金文化和發展主題視窗活動類型/130
7.8 千年發展目標基金組合:地方層面的重點活動/131
7.9 情景化和策略確認方面的管理經驗/135
7.10 增強能力方面的管理經驗/136
作者簡介
意娜 女,藏族。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國際研究部主任;中國加拿大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專家,參加過聯合國貿發會議並演講,參加多個國際會議並講演。曾出版專著《直觀造化之相——文化研究語境下的藏族唐卡藝術》、《情定香巴拉——民族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曼唐》(藏傳佛教視覺藝術典藏叢書)、《人文奧運》(合著)、《
奧林匹克文化教程》(副主編)、《奧林匹克大學生讀本》(副主編)等。《文化藍皮書:國際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執行主編; “世界文化多樣性論壇”籌委會秘書長; “國際文化產業論壇(ICI Forum)”組委會副秘書長。教育經歷: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本碩博連讀,獲文學(文藝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博士後;曾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
德國波恩大學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