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休克致小腸黏膜免疫損傷:LPDCs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創傷性休克致小腸黏膜免疫損傷:LPDCs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創傷性休克致小腸黏膜免疫損傷:LPDCs的作用及機制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梁廷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傷性休克致小腸黏膜免疫損傷:LPDCs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梁廷波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創傷性休克導致的免疫失衡是誘發腸道細菌及其毒素入侵和膿毒血症(SEPSIS)、多臟器功能衰竭(MOF)發生的重要因素,但是其具體發生機制尚不明確。固有層樹突狀細胞(LPDCs)是腸道內維持免疫監督的重要免疫細胞,在抵禦病原菌的侵襲中起關鍵作用。我們有證據表明創傷休克後LPDCs的功能可以由對致病菌的免疫監督向促進致病菌的免疫逃逸轉變,這可能是導致腸道免疫狀態失衡的重要發病機制。本項目擬在創傷性休克小鼠模型上研究LPDCs功能的改變及其與腸道免疫失衡的關係。研究內容包括檢測LPDCs性能及其特有的Toll樣受體-5(Tlr5)和非T細胞依賴免疫激活(視黃醇(RA)介導)信號途徑的改變;並採用基因敲除小鼠(Tlr5-/-和MyD88f/f )通過干擾這些途徑以進一步明確其發生機制。此項工作不但能夠為創傷性休克導致免疫失衡提供解釋,更有可能為今後開發以LPDCs為靶標的新型免疫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小腸黏膜固有層樹突狀細胞(LPDCs)表達Toll-like receptor 5(TLR5受體)。在受鞭毛刺激後,TLR5+ LPDCs 能夠通過分泌視黃酸(RA)誘導幼稚CD4+T細胞向Th1方向分化。本項目中,我們調查研究了創傷性休克後LPDCs功能的激活與腸道細菌移位的關係。B6/C57 背景的野生型小鼠(wt)或TLR5全身敲除小鼠(Tlr5–/–)被隨機分為4組,分別是T/HS (wt) 組; SHAM (wt) 組; T/HS (Tlr5–/–) 組; and SHAM (Tlr5–/–) 組。在小鼠右下肢股骨中部橫斷性骨折之後,小鼠放血至平均動脈壓至30 ± 5mmHg,並維持90分鐘,然後用乳酸林格液復甦。來自小腸的LPDCs亞群在CD11c 和 MHC II表達的基礎上通過流式分選獲取並純化。同時,監測小鼠平均動脈壓及小腸黏膜肌層血流動力學變化、小腸黏膜跨膜電阻及通透性。OT II小鼠來源的幼稚T細胞在與來自不同組別的LPDCs共刺激培養後,通過流式檢測T細胞的分化。在不同組別小鼠給予生物性發光的檸檬酸桿菌(bioluminescent citrobacter)24小時後,腸系膜淋巴結、肝臟、脾臟的勻漿及血塗布在LB平板上培養,並在小動物活體成像系統(IVIS Spectrum optical imaging system)下觀察並計算菌落數。野生型小鼠與TLR5敲除小鼠之間的黏膜肌層血流、腸道黏膜跨膜電阻、黏膜通透性並無顯著性差異。而LPDCs產生RA及誘導Th1細胞分化能力的趨勢在各個組之間是一致的。在野生型小鼠中,創傷性休克後LPDCs產生RA及誘導Th1分化的能力下降,而TLR5敲除小鼠LPDCs生存RA及誘導Th1分化的能力並不受創傷休克的影響。在野生型小鼠中,創傷性休克導致了檸檬酸桿菌更多地移位至脾臟、肝臟及血,而TLR5敲除小鼠,無論是否創傷,檸檬酸桿菌移位至脾臟、肝臟及血都較少。此外,TLR5敲除及給予RA治療能夠延長創傷性休克小鼠的生存時間。總體老鼠,TLR5+LPDCs能夠通過TLR5受體的激活誘導Th1分化繼而抑制細菌的移位,但在創傷性休克後將變得脆弱易損。另一方面,RA能夠通過部分模擬TLR5依賴的LPDC的免疫功能而緩解細菌移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