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信息
剪金山從山下唱戲溝到山頂的山路全長2.5公里,道路蜿蜒奇曲。古建面積約7000平方米。主要是山下正殿、兩側廂房,正殿對面是九間樓和戲樓。上山至半道,有一座磚塔,為(劉道塔)劉袒師修築天梯的見證。對面是天梯,天梯是直通山頂的捷徑,天梯修築在懸崖峭壁上,半道為三清洞。上天梯過天橋、穿四大天王廟、經山神廟後直達頂峰。山頂是一座一進兩院。一院以四聖母殿為主,兩側有將軍殿及子孫宮,前有觀音樓、八卦鐘樓,鐘樓懸風鈴八枚;二院以雷神殿為主對面有客房等建築物。
各殿內有四聖母、觀世音菩薩、神農皇帝、法王菩薩、四大天王、十八羅漢、雷神、三教等泥塑佛像一百多尊,壁畫有百餘平米,內容涉及古代農耕、山水花鳥圖,八仙過海圖等,古物有:鸞駕一付、大小鐵鐘數枚[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鑄鐵鐘一枚],銅鐘四枚,欽十三枚,銅鼎煨爐六枚,歷代篇額三十餘塊。
人文傳說
在白銀區四龍鎮北部有一座宏大巍峨的剪金山,據先人傳言,它的原名叫百花山,百花山因何改名為剪金山呢?說起來還有一個仙女和凡夫喜結良緣的美麗傳說哩。
很久以前,百花山上四季蒼松翠柏,林木繁盛,流水淙淙,雲霧繚繞。每到春暖花開,百花爭艷,彩蝶紛飛,到處鶯歌燕舞,是一處人間仙境。
山青水秀,有仙更靈。據說,百花山的山神非常靈驗,人們便在山上修了廟宇,求神問吉。當時有一個秀才,姓崔名文瑞,會州崔家莊人氏,因家境貧寒,便來百花山焚香敬神,靠打柴度日,奉養老母。閒瑕之時,便吟詩作畫,給艱難的生活帶來些樂趣。
其時正值王母娘娘的四女兒四仙姑不堪忍受天庭的寂寞,私自下凡,來到百花山賞月遊玩,自由自在,不願再回天宮。對崔文瑞的一舉一動,四仙姑看在眼裡,喜在心上,深深傾慕他的英俊,勤奮與善良,頓生愛慕之心。一日,文瑞上山砍柴,四仙姑便化身落難女子,有意與文瑞相遇,哭訴其家破人亡的不幸遭遇,使文瑞深感同情,便將女子領回家中,二人談心會志,作畫賦詩,互幫互敬,久而久之,相愛日深,便擇定吉日完納秦晉之好。二人男耕女織,一家人和和樂樂,生活幸福無比,當地也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後來,值勤天將發現四仙姑私自下凡,稟報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大怒,便暗令手下天神搗鬼,使剪金山一帶大旱三年,收成可憐,餓死不少百姓。山上林木枯死,山也變成了和尚頭。連文瑞家也揭不開鍋了。文瑞便向當地一家富戶王員外借糧。這王員外平素看似仁義,其時心地歹毒,他根本不想把糧食借給文瑞這樣的窮人,反生邪念,欲將美麗的四仙姑占為己有。四仙姑得知怒火頓起,便化身王員外義女前往,才借得一斗糧食,救濟鄉親。說來奇怪,員外家的糧倉從此一掃而空。王員外買通州令,以偷糧為名,將文瑞抓捕關進牢獄。次日,狂風四起,天日無光,值勤天將又來摧促四仙姑返回天宮,四仙姑知道若不順應母意,文瑞定遭不測。於是駕雲火燒了監牢,救出丈夫文瑞,然後遽返天庭。當文瑞返家只見老母,不見了四仙姑,老母涕淚交加,文瑞四顧,只見桌上留下一紙字條,上寫:
妾本天宮女,痛憾緣無終。
母喚聲聲急,灑淚道珍重。
文瑞看罷,方知愛妻乃四仙姑下凡,出門急追,無奈天宮高遠,文瑞一介凡夫,只有一遍又一遍呼喚。此時人去屋空,只覺天旋地轉,悲悽無比。他連滾帶爬來到百花山最高處,仰望蒼芎,拜了又拜,哭了又哭……
會州知府將監獄失火,人犯文瑞逃走之事上告聖上,時宋仁宗在位,差包拯查辦此事,包大人明察秋毫,發現文瑞文武雙全,有將相之才,便奏明聖上封為將軍,後人為紀念文瑞,在百花山上修得將軍廟一座。
四仙姑下凡,借糧救災的故事廣為流傳,人們崇拜仙姑,尊為聖母。宋天聖元年,上至官宦,下至百姓,人們捐集錢物,大興土木,重建山場,興修四聖母廟宇。相傳,當時大量木料磚石運抵山下,因山勢竣峭,無法將建廟材料運上山頂,正在躊躇之際,忽然在一夜之間,人們驚奇地發現,各種物料整齊地堆碼在山上了,人們又見各家的牛馬渾身汗水淋漓,在山腳下飲水吃草。原來皆因四聖母所施神力相助。暗中驅駛牛馬馱料上山,從此百花山因四聖母顯靈而名揚天下。
又傳,四聖母有一把神剪,能逢凶化吉,置於百花山鎮山,歲月流逝,地殼變遷,百花山留得剪刀形山體,人們又將百花山改稱“剪金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