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礁塌積相

前礁塌積相處於珊瑚生長帶的向海側陡壁之下,從地形轉折處開始,起始水深在岸礁區約為5 m,而在大陸坡區約為16~20 m,其底界為10-30 m,波浪能量較弱,光線也變弱。塌積物以類似於山麓倒石堆體的形態,穿插於珊瑚生長帶之間,上部陡峭、向下變緩,其前緣參差不齊,呈扇狀展布。塌積物上粗下細上部由30-50 cm的礁岩塊、礫石或珊瑚頂等組成,直徑在2 m以上的礁岩也常見,向下粒徑逐漸變細成砂礫屑。在一些岸礁的迎風前緣,珊瑚生長帶向海延伸到2 m余深處,即被峭壁中斷,其下,在水深5 m的底面上散布著巨大的礁岩塊和漂礫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礁塌積相
  • 外文名:Former reef collapse
  • 位置:珊瑚生長帶的向海側陡壁之下
  • 深度:起始水深在岸礁區約為5 m
  • 環境:波浪能量較弱,光線也變弱
  • 塌積物:塌積物上粗下細
簡介,塌積物,形成機制,積相特徵,

簡介

前礁塌積相處於珊瑚生長帶的向海側陡壁之下,從地形轉折處開始,起始水深在岸礁區約為5 m,而在大陸坡區約為16~20 m,其底界為10-30 m,波浪能量較弱,光線也變弱。塌積物以類似於山麓倒石堆體的形態,穿插於珊瑚生長帶之間,上部陡峭、向下變緩,其前緣參差不齊,呈扇狀展布。

塌積物

塌積物上粗下細上部由30-50 cm的礁岩塊、礫石或珊瑚頂等組成,直徑在2 m以上的礁岩也常見,向下粒徑逐漸變細成砂礫屑。在一些岸礁的迎風前緣,珊瑚生長帶向海延伸到2 m余深處,即被峭壁中斷,其下,在水深5 m的底面上散布著巨大的礁岩塊和漂礫等。

形成機制

塌積物是風暴潮摧毀了礁岩或珊瑚群體後,向海搬運的沉積物,其發育程度取決於珊瑚生長帶的坡度大小,而且,在珊瑚礁的西南部發育得更好,這是由於颱風等強風暴潮主要來自西南向所致。

積相特徵

前礁塌積相的特徵是礁岩塊、礫石和砂屑混雜,磨圓度和分選性都差,其中一般不生長活珊瑚群體,礫石表面常附生各種藻類,並且有蠑螺、有孔蟲、海膽等生物棲居其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