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漢書注考證》是清何若瑤撰歷史著作。一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前漢書注考證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何若瑤
- 類別:歷史著作
《前漢書注考證》是清何若瑤撰歷史著作。一卷。
《前漢書注考證》是清何若瑤撰歷史著作。一卷。 內容簡介 何氏於顏師古 《漢書莊》疏漏訛誤之處, 筆記凡數百條。芟前入已言者,存前人未言或言而未詳,...
《後漢書注考證》是清何若瑤撰歷史著作。一卷。創作背景 何氏研讀《後漢書》,於舊注謬誤處手記之,凡八十餘條,勒為一卷。在舊注基礎上,“實事求是,稽核...
《漢書注》是顏師古晚年力作,在審定音讀、詮釋字義方面用功最多。 匯集二十三家前人注釋,又有自己的考證,是現存最早最為通行的注本。與史記三家注、...
以上三書或訓釋文字,考證名物,或辨疑祛惑,補充舊注之缺略,均於研讀《漢書》頗有助益。《漢書疏證》據清光緒二十六年浙江官書局刻本影印,《漢書辨疑》據...
章宗源(字逢之,會稽人。) 隋書經籍志考證 沈欽韓(字文起,號小宛,吳縣人。) 漢書疏證 林春溥(字鑒塘,號三山居士,閩中人。) 竹柏山房十五種 包世臣...
由漢朝東漢時期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其中《漢書》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補寫而成,《漢書》天文志由...
真正在《漢書》的研究上重新掀起高潮的,是在清代乾嘉考據學興起之後。在注重實證的考據方法的指導下,一大批治《漢書》的史學和考證大家,如錢大昭、陳景雲、...
後漢書注考證 (清)何若瑤撰 廣雅書局刊本 (9) 謝氏後漢書補逸 (清) 姚之[馬因]輯 孫志祖增訂稿本 (10) 續漢書辨疑 九卷 (清)錢大昭撰 廣雅書局刊本...
元平元年(前74年),老死於匈奴。人物介紹 一、漢書-李陵傳 陵字少卿,少為侍中建章監。善騎射,愛人,謙讓下士,甚得名譽。武帝以為有廣之風,使將八百騎,...
《八家後漢書輯注》——上下冊,1990年獲陝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輯註:周天游。周天游《八家後漢書輯注》的出版,彌補了汪輯的不足,是目前較好的輯本...
介紹了顏師古生平事跡以及《漢書注》的基本情況,揭示了它的訓詁內容,對其義訓、聲訓等訓詁方法進行了梳理、考證和客觀評價,對顏師古用“今語”記錄的唐代通語...
由於《七略》已佚,《漢書·藝文志》便成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圖書目錄。宋代王應麟撰有《漢書藝文志考證》10卷,清代姚振宗撰有《漢書藝文志拾補》6卷和《漢書藝文...
前人已注意及此,清周壽昌《漢書注校補》在詳細排列了揚雄時間表後,說:“案古四字作至,傳寫時由三字誤加一畫,應正作30餘始合。”今人亦有從其說者;...
作者鑒於《史記》、《漢書》諸表為紀傳之綱,而偽誤舛奪,最稱難治,乃條而理之,撰成此書。內分“辨事誤”,“辨文字誤”,“辨注誤”,“辨諸家考證之...
《史記兩漢書三史補編(全四冊)》是2005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二十五史補編編委會。...
附錄孫德謙《漢書藝文志舉例》漢志藝文略 漢書藝文志校補存遺 漢書藝文志箋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考釋 漢書藝文志方技補註 自敘 漢書藝文志方技補註卷上 漢書藝...
因此歷代學者對它進行了很多注音訓詁、疏通文字、考證故實等工作。漢靈帝時代(公元168———189)就有服虔、應劭等人替它作了音義。魏、晉、南北朝作《漢書》音...
有關《漢書》的重要考訂之作,有如下數種:清王念孫《讀漢書雜誌》,清沈欽韓《漢書疏證》,清周壽昌《漢書注校補》,清錢大昭《漢書辨疑》,清朱一新《漢書...
本書著者是國內治《漢書》的專家,它所引用的材料,主要是出土的漢銅器、木簡、封泥等物,所以與前此《漢書》諸注,迥然不同。其中《百官表》考證,尤有精湛...
宋代王應麟作《漢書藝文志考證》十卷,對三百八十多種圖書進行了詳細考訂,“所考證者,漢書著記即起居注,家語非今家語,鄧析子非子產所殺、莊忽奇嚴助之駁...
後漢書集解90卷首1卷續漢志集解30卷、三國志注補65卷補遺1卷、(21-30)三國志辨疑3卷、三國志考證8卷、三國志旁證30卷、晉書校勘記5卷、晉書斠注130卷、...
《漢書·藝文志》考證了各學術別派的源流,著錄了西漢時國家所收藏的各類書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圖書目錄,在中國學術史上有極高的價值。它繼承了《七略》六...
自相錯互,語又不經。班氏不載於書,諸家皆臆說。今並棄略,一無取焉”云云。明監本《漢書注》竟佚此條,惟賴此書倖存,則亦非無資考證者矣。
曾參與纂修經史考證,分撰《禮記註疏考證》、《前漢書考證》等書。“撰《明史綱目前紀》二卷,神、光、嘉三朝並出其手。武英殿分撰經史考證,所成獨多,經則...
西域傳》所載蔥嶺東西史地,進行考證,述其變遷沿革,作此補註。所注多精當,頗能補唐顏師古《漢書補註》之所未及。為研究新疆古代歷史地理的重要參考資料。
顏師古作《漢書注》,參酌二十家注釋,對前人注釋的甄別採取了不同做法。對於“泛說非當,蕪辭競逐,苟出異端,徒為煩冗,祗穢篇籍,蓋無取焉”。而“凡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