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盤吸蟲

前後盤吸蟲種屬很多,蟲體大小互有差異,有的僅長數毫米,有的則長達20餘毫米;顏色可呈深紅色、淡紅色或乳白色;蟲體在形態結構上亦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其主要的共同特徵為:蟲體柱狀呈長橢圓形、梨形或圓錐形,兩個吸盤中,腹吸盤位於蟲體後端,並顯著大於口吸盤,因口、腹吸盤位於蟲體兩端,好似兩個口,所以稱為雙口吸蟲。現例舉我國常見蟲種中的兩種如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後盤吸蟲
  • 活體呈:粉紅色
  • 性狀:圓錐形或紡錘形
  • 蟲體:肥厚
病原形態,疾病:,臨床症狀,防治錯施,預防,

病原形態

鹿前後盤吸蟲:活體呈粉紅色,蟲體肥厚,圓錐形或紡錘形,蟲體稍向腹面彎曲。大小(8.8~9.6)mm×(4.0~4.4)mm。口吸盤位於蟲體前端,腹吸盤位於蟲體亞末端,口、腹吸盤直徑比例為1:1.9。缺咽。腸支極長,伸過腹吸盤邊緣。睪丸兩個,呈橫橢圓形,前後排列於蟲體中後部。卵巢呈圓形,位於睪丸後側緣,子宮彎曲,內充滿蟲卵。卵黃腺呈顆粒狀,分布於蟲體的兩側,從食道末端直達腹吸盤。生殖孔開口於腸管分叉處。
蟲卵呈橢圓形,淡灰色,卵黃細胞不充滿整個蟲卵,蟲卵大小(125~132)μm×(70~80)μm。
殖盤吸蟲: 白色蟲體,近圓錐形,其形態和鹿前後盤吸蟲類似;長8.0~10.8毫米、寬3.20~3.41毫米;有肥厚的食道球,腸管略有彎曲,終於卵巢邊緣;睪丸前後捧列。蟲體的主要特徵是有生殖吸盤環繞於生殖孔的周圍。
蟲卵長112~136微米、寬68~72微米。

疾病:

前後盤吸蟲病是由前後盤科的各屬吸蟲寄生所引起的疾病。成蟲寄生在羊牛等反芻獸的瘤胃和網胃壁上,危害不大,幼蟲則因在發育過程中移行於真胃、小腸、膽管和膽囊,可造成較嚴重的疾病,甚至導致死亡。該病遍及全國各地,南方較北方更為多見。

臨床症狀

該病發生於夏秋兩季。患羊主要症狀是頑固性拉稀,糞便常有腥臭;體溫有時升高;消瘦,貧血,頜下水腫,黏膜蒼白。後期,則可因極度消瘦衰竭死亡。
剖檢變化 剖檢可見成蟲造成的損害輕微,但童蟲移行中可使小腸、真胃黏膜水腫,有出血點,發生出血性腸炎,黏膜發生壞死和纖維素性炎症;盲腸、結腸淋巴濾泡腫脹,壞死,有的形成潰瘍;小腸內可有很少幼蟲,腸內充滿腥臭的稀糞;膽管、膽囊膨漲,內有童蟲。
實驗室檢查 依據其症狀表現及流行病學情況,對可疑病羊進行病原檢查。生前診斷常用糞便水洗沉澱法或直接塗片法鏡檢蟲卵。鏡檢時應注意與肝片吸蟲卵相區別。死後診斷則可依據剖檢的病變情況並發現相應的成蟲或童蟲確定。

防治錯施

治療 可選用下列藥物:
1.氯硝柳胺(滅絛靈) 該藥對驅童蟲療效良好。劑量按每千克體重75~80毫克,口服。
2.硫雙二氯酚 驅成蟲療效顯著,驅童蟲亦有較好的效果。劑量按每千克體重80~100毫克,口服。
3.溴羥替苯胺 驅成蟲、童蟲均有較好的療效。劑量按每千克體重65毫克,製成懸浮液,灌服。

預防

可參照肝片吸蟲病,並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和條件,制定以以期驅蟲為主的預防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